纽约时报2008十佳图书出炉

2009-08-25 12:45:53
来源: 时代在线网
纽约时报一年一度的十大好书榜新近出炉。2008年,美国的书市既不格外热火,也不特别平淡,从榜单上看,也看不出与当下的经济形势有任何相关性—也许,这种影响有一定的延后性,会在明年的书市得以体现。

小说类:莫里森和波拉诺领衔

似乎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纽约时报一年一度的十大好书榜新近出炉。2008年,美国的书市既不格外热火,也不特别平淡,从榜单上看,也看不出与当下的经济形势有任何相关性—也许,这种影响有一定的延后性,会在明年的书市得以体现。

5本小说类的书中,两位作者异常突出。一是美国黑人女作家、诺贝尔奖得主托尼.莫里森。她的新作《仁慈》出版于11月,却迅速进入十大好书榜,小说本身的质量也许只是成功的一方面,另外一些因素在评选中所起的作用可能更大:这是唯一一位在世的美国诺贝尔文学奖得主5年来的首部新作;这本书描述了17世纪的美国,在种族主义尚未确立的情况下普遍的奴隶制;尤其重要的是,在奥巴马当选总统的当下,这样一位重量级的黑人作家的作品自然会引起广泛的关注。更何况,莫里森不是甘于寂寞的象牙塔居士,此前的选战中她曾多次露面,作为民主党的铁杆拥趸,先后支持希拉里和奥巴马—她一直没有离开视线的焦点,这本新出的书自然也不会寂寞。

另一位显赫的作者是已故的智利作家罗伯特·波拉诺。去年,纽约时报的年度十大好书中,波拉诺被译成英文的小说《浪游两侦探》就已上榜,今年,他未完成的遗著《2666》又被译成英文,再度上榜。这并非侥幸或巧合,而是这位在西班牙语世界中已经被列入超一流行列的作家在英语世界中赢得他本来就应该拥有的地位和声名。

和《浪游两侦探》一样,《2666》仍然是一群作家或艺术家的光怪陆离的漫游之旅。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批评家都不会用活泼或惊险这样的字眼来描述《2666》。活泼或惊险不是波拉诺的风格。他热爱悬疑或神秘案件,以及那些无关紧要的细节—事实上的确无关紧要。他喜欢费大量功夫刻画一些仅出现一次的人物形象,就像那些令人难忘的简易素描。

然而,《2666》虽然让人感觉浪费了许多笔墨,但却始终保持其逻辑与力度,这些东西渐渐在你毫不知觉的情形下占据上风,让你欲罢不能。这是一本危险的书,你也许会迷失其中。波拉诺描述的世界将他自己排除在外,我们必须在作者缺席的情况下阅读作品。但是,以一种悲剧的、矛盾的方式,波拉诺的去世帮他完成了这部作品,让我们领悟到,原来这种无序、无根的状态正是《2666》的主题。

孟加拉裔美国女作家茱帕.拉希丽的小说集《不适之地》是今年出版界的新宠,不仅销售量可观,而且赢取第四届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得到高达3.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7.6万元)的奖金。在初评中,评委们甚至一致认为,《不适之地》实在太好,好到完全没有“真正的对手”,因此继续评议已经没有意义,干脆将复评取消,直接给她颁了大奖。这本小说登上好书榜,不仅充分展现了近年来南亚作家在英语文学中的冲击力,也让美国人发现,他们对南亚裔这个少数族群也许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不感兴趣。

剩下的两本小说,约瑟夫.奥尼尔的《荷兰》是一本典型的后9·11小说,对美国人尤其是纽约人的触动肯定是它上榜的理由之一。而《危险的笑声》的作者斯蒂芬.密尔豪泽是一位擅长奇幻的老作家,1997年曾凭长篇小说《马丁.德雷斯勒:美国寻梦者的故事》(Martin Dressler: The Tale of an American Dreamer)夺得普利策奖。

密尔豪泽的写作根植于艾伦.坡、博尔赫斯的传统。他并不擅长描写人物,很多时候他笔下的人物都是扁平的,甚至可以说他努力让他的人物表现得更加单一、缺乏变化。但他的处理反而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效果,显得比真实还要真实。同时,他是一位“万物有灵论者”,这使他可以轻松地出入幻想与现实的边界。

不难想象,这样一位作家对动画有着特殊的爱好,他最新的小说集《危险的笑声》中,开篇之作就是《猫与老鼠》,就像动画片一样,始终是这对生死冤家的不知疲倦的追逐。穿插在追逐场面之间的猫与老鼠的内心活动,把故事变成了成人的童话:猫开始明了,它时刻追逐的实际是它自己。

非虚构类:关注战争

5本非虚构类的书中,《黑暗面》、《永恒的战争》和《这苦难的共和》从比较宽广的角度看,可以纳入一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两两结对的:前两本都可归于新闻报道的范畴,所关注的也都是近年来与美国海外军事行动有关的热点地区和事件;后两本的着眼点,都是战争,不过一在当下,一在100多年前;第一本和第三本则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美国政治历史中值得检讨的方面。

不过,对当下美国政策的检讨,在近年来的图书市场中颇为流行,在美国想必是读者众多,但在中国,对此话题的兴趣大到需要在日常新闻报道和网络探讨之外寻找专著进行研究的普通读者怕是不多。而《这苦难的共和》这种回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巨大死亡的历史专著,则令我们唏嘘不已。“死亡的事业是处于南北战争的美国最基础的、最急需的事业。”作者对那项死亡的事业是怎样完成的描述,很多都来自那些被迫参与战争的人的书信,描写非常详细,充满细节,更重要的是,她深入地探讨了这种死亡对美国国民意识的深刻印象。相形之下,巨大的战争死亡数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加熟悉,距离更近,但我们却罕有著作对此加以翔实深刻的呈现。

非虚构作品中另外两本均为传记,两个名作家,朱利安.巴恩斯的自传性随笔集与奈保尔的授权传记。前者不脱文人自述的范畴,较少涉及私人生活,更多是一种心灵与气质的呈现,故而虽受广泛好评,但仍然是在该作者原本的读者群中流传。而后者……是罕见而奇特的,其话题的爆炸性,在近年来的传记中罕逢敌手,即使君特·格拉斯的《剥洋葱》亦有所不及。

关于奈保尔的私德,向来就有些对他不怎么有利的传闻,2001年他刚获诺贝尔奖时,就有媒体爆出他惯常嫖妓的丑闻。而《世界如其所是—奈保尔授权传记》中,比这更令人反感的隐私一桩桩一件件全盘托出:他自大,小气,不忠,种族歧视;他利用、冷落、折磨妻子;他殴打、性虐、奴役情妇;妻子临死时,他正与未来的妻子在外旅游,而这位在前妻死后不到一个月就与他结婚的第二任妻子却并非对他死心塌地25年的情妇。总之,他是一个卑鄙小人,冷酷的暴君。

不过,令人惊讶的是,这样一本传记,不仅没有遭到传主的阻挠,而且得到了他的全力配合,甚至获得了他的独家授权。作者帕特里克.弗伦奇与奈保尔曾进行多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并遍访他在世界各地的亲友,还前所未有地获准接触大量私人材料,包括奈保尔已故发妻帕特里茜娅.黑尔的24本从未公开的日记。奈保尔的坦白,也许并非仅仅是出于诚实,显然还有忏悔的意味,尤其是对死去的发妻。书中一个场景将长留在我们心中:奈保尔斜倚汽车,泪如泉涌,看着新妻正在将发妻的骨灰抛撒至小树林里。

 

2666

作者:罗伯特·波拉诺(Roberto Bolano

译者:娜塔莎·威莫尔(Natasha Wimmer

Farrar, Straus & Giroux出版社

2003年去世的智利作家波拉诺这两年才在英语世界声名鹊起,尽管在西班牙语世界,他早已被列入最杰出的小说家之列,在媒体对近30年的100部重要的西班牙语小说的排行中,他的《浪游两侦探》和《2666》分列第3和第4。《浪游两侦探》的英文译本去年进入纽约时报年度10本好书之列,今年《2666》又翻译出版并再度入列。《2666》是一本差一点就要完成的煌煌巨著,长达800多页,有着怪异的侦探小说的外表,透露着强烈的启示录意味。它包括5段独立的叙述,每个讲述一个不同的故事,但都与发生在墨西哥边境小镇的一桩噩梦般的连环奸杀案有联系。

 

《不适之地》(Unaccustomed Earth

作者:茱帕·拉希丽(Jhumpa Lahiri

Alfred A. Knopf出版社

“不适之地”这一书名出自霍桑《红字》一书的序言:“人像土豆一样,如果反复种在同一块地力被耗尽的土地上,就不会兴旺。我的孩子出生在另一个地方,所以虽然他们的命运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但他们将要把根扎在不适之地中。”小说的作者茱帕·拉希丽是孟加拉裔美国人,其笔下的人物也是这一族群。以宁静的技巧和温柔的同情,拉希丽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创造了一群令人印象深刻的鲜明人物—年轻的和老的,男的和女的,有自知之明的和自我迷惑的—融会到移民之国的现实主义的经典主题中去:孤独、疏离与家庭不和。

 

《危险的笑声》

Dangerous Laughter: Thirteen Stories

作者:斯蒂芬·密尔豪泽(Steven Millhauser

Alfred A. Knopf出版社

这是作家5年来的第一部小说集。这位从艾伦·坡、博尔赫斯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大师级的寓言家发明了幽灵般似是而非的平行宇宙,在其中,最深刻的人类情绪和向往被转化为其怪诞畸形的对立面。密尔豪泽特别擅长描写青春期的炼狱,其主题往往是:个体的不稳定性、现实和想象之间的一线之隔、歇斯底里的年轻人的力量。在此书中与书名同名的小说里,一群少年参加了险恶的“大笑聚会”;在另一篇小说中,一个神秘的受到折磨的女孩躲在自己阁楼卧室的黑暗中。这些寓言反复地复苏着如下可能性:在这个世界下面,藏着另一个等待诞生的世界。

 

《仁慈》(A Mercy

作者: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

Alfred A. Knopf出版社

一个被其母亲抛弃的儿童奴隶的命运推动着这本意蕴幽深的小说—部分是福克纳式的谜,部分是梦歌—书中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7世纪的美国,几个少失怙恃的女人组成了一个古怪的家庭。在莫里森笔下,农夫和朗姆酒商,主人和奴隶,契约白奴和被俘虏的土著人生活在一起,经常产生暴力冲突,在一个无法无天的、成熟的美国伊甸园,这既是一个避难所,也是一座监狱。这部作品挖掘了17世纪美国的两桩原罪:从非洲进口奴隶和灭绝土著,同时也探讨了在一个还没有严格按照种族进行奴役的时代,广泛的奴隶制对美国意味着什么。

 

《荷兰》(Netherland

作者:约瑟夫·奥尼尔(Joseph ONeill

Pantheon Books出版社

9·11”后,诞生了一种短暂的文学门类:“9·11”文学。同一切伤痕文学一样,这种门类的活力与底蕴会被逐渐耗尽,并逐渐产生一系列乏味的样板戏,但奥尼尔的《荷兰》,毫无疑问是其中最风趣、最愤怒、最严肃、最凄凉的小说。从微观上说,它写的是在“9·11”发生时住在下曼哈顿的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小孩,他们的生活因此事件而发生剧变。从宏观上说,它几乎写到了一切:家庭、政治和身份。讲述者汉斯是一位出生于荷兰的股票分析师,“9·11”之后,他妻子带着孩子回伦敦,汉斯选择留下,面对妻离子散,他在板球协会找到了新的温暖和生活目标。

 

非虚构类

《永恒的战争》(The Forever War

作者:德克斯特·菲尔金斯(Dexter Filkins

Alfred A. Knopf出版社

本书作者是《纽约时报》的通讯记者,职业生涯让他从1998年的阿富汗转进到美国入侵的伊拉克,以惨痛的细节记录了10年来这个地球上最炽热的武装冲突。不论是在喀布尔与“圣战者”进行访谈,还是陪同海军陆战队进行危险的巡逻,或者拜访巴格达的悲痛欲绝的家庭,菲尔金斯总是以直接到令人产生幻觉的笔触让我们看到,“恐怖战争”对人类的真正意义和后果。

 

《没什么好怕的》

Nothing To Be Frightened Of

作者:朱利安·巴恩斯(Julian Barnes

Alfred A. Knopf出版社

62岁,到该写自传的时候了,到该直面死亡的时候了。英国著名小说家朱利安·巴恩斯就在这个年纪写了一部探讨死亡问题的自传性随笔集,在书中坦承对死亡的恐惧,讲述人生经历,讨论信仰、哲学和历史,与读者分享了自己渊博的知识和英国式的幽默。他说:“如果我自称20岁时是无神论者,5060岁是不可知论者,这不是因为我在此期间获得了更多的知识,而只是因为对无知有了更多的了解。”巴恩斯的写作融合了他自己、兄弟的、父母的经验,优美而智慧的句子让人想起蒙田、福楼拜和其他一些法国的大师。

 

《这苦难的共和》

This Republic Of Suffering——Death and the American Civil War

作者:浮士德(Drew Gilpin Faust

Alfred A. Knopf出版社

在南北战争中,有将近62万士兵战死,对于当时只有3000多万总人口的美国来说,比例惊人。本书通过搜罗参战者的书信并对之进行有意识的罗列,从物质上、政治上、心智上、精神上等各种不同角度,探究了这一巨大死亡数字对美国所产生的影响。作者德鲁·吉尔品·浮士德是哈佛大学建校以来的第一位女校长,“死亡造就了一个现代的、统一的美国,”书中这样写道:“不单确保了国家的生存,还形成了持久的国家结构与理念。”

 

《世界如其所是——奈保尔授权传记》

The World Is What It Is : The Authorized Biography of VS Naipaul

作者:帕特里克·弗伦奇(Patrick French

Alfred A. Knopf出版社

品行恶劣的作家我们见得多了,但在生前如此坦诚地授权他人在传记中毫不隐讳地讲述自己的背德行为的作家却并不多见。这本书一出版即引发轰动与广泛争议。本书详细描写了奈保尔在特立尼达的穷困童年,在牛津的彷徨与思乡,他的才华与难以让人恭维的个性,尤其令人咂舌的是,书中以大量采访、书信和文档暴露了他的不伦生活:他对世人尖刻自私,对妻子冷酷无情,对情妇暴戾专制,他是家庭的暴君,在与他亲近的女人心中,他既是偶像,又是纳粹。这是一本惊人的坦诚的传记。

 

《黑暗面》

The Dark Side——The Inside Story of How the War on Terror Turned Into a War on American Ideals

作者:简·迈尔(Jane Mayer

Doubleday出版社

迈尔的小心翼翼的报道深入布什总统的反恐政策的核心,剥开了法律和官僚政治层面的运作,这些看起来冠冕堂皇的东西最终给我们带来了关塔那摩、“额外引渡”、“增强的”审讯方法和“无授权国内信息监控”。该书就反恐战争进行深入挖掘,举证说明布什政府的决策完全是混乱和恐惧下的产物,违背了美国的立国精神,在反恐一事上也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她还引用红十字会的相关秘密调查报告,揭露了更多美军虐囚的丑事。


方军 编译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银行业绩筑底?招行时隔3年净利再下滑,11家上市行一季度少赚百亿
去年净利增1235%,*ST西域申请“摘帽”,搭上“低空经济”近三月股价涨超60%
年报遭问询!去年下半年拓维信息营收大增,净利润却诡异大跌转负
发现新质好公司 | 人工智能业绩第一股,润泽科技2023年营收增长60%,服务电信、联通两大运营商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