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观察:在伦敦感受罢工

2009-07-15 17:48:15
来源: 时代在线网

5月9日晚7时-11日晚7时,因对薪酬待遇不满,伦敦地铁工人罢工48小时。“罢工”一词,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比如历史课本里的粤汉铁路工人罢工、陇海铁路大罢工、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但是“罢工”在我们脑海里与“权利”等字眼相关联的同时,也固定成见地与“资本主义”、“惨案”“历史”等概念相关联。而当下的中国,安定团结、和谐稳定,形势一片大好,以致“罢工”这个字眼似乎已经从现实生活中消失。所以,只有来到“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我才得以感受活生生的“罢工”。

周二的早上看起来一切如常,按照惯例,我大约8点半带女儿坐地铁去中心区的幼儿园。走到地铁站门口,才知道大事发生了地铁罢工,只好紧跟着像我们一头茫然的人流,移步到附近的公交车站,等待。巴士倒是来了一趟又一趟,无奈却是趟趟满员,站台上密密匝匝的人群每次只能上去三五个人。等了一个小时,眼看无望,我只得带着女儿往相反的方向坐,到起点站,再坐回来。这次总算上了车,但车却像蜗牛似的,走走停停,结果平时坐地铁10分钟的路程,巴士却走了两个半小时。等我们赶到幼儿园,已经是中午12时。

一句话,这都是罢工惹的祸。伦敦每天约有350万人依靠地铁上下班,地铁关闭了,大家一下子都从地底里面涌上来,寻找各种可能的地面交通方式,这使得伦敦街头异常壮观,车流、人流,繁忙程度甚至超过节假日的广州天河城。

不过,面对罢工,伦敦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的“乱”。人们在尽力恪守着生活的常态,公共汽车站照常安静有序,多数伦敦人一如往常地拿张报纸默默地看,静静地等;车子来了,虽有些拥挤,但还是习惯性地排队,最大限度地避免肢体接触。公共部门也表现地有条不紊,巴士增加发车频率,轮渡部门增辟线路,乘车导引员四处可见,每一个关闭的地铁站门口都有人派发详细的“没有地铁的伦敦交通线路图”。伦敦市长伯里斯·约翰逊在巡视市中心一个地铁站时说:总算还好,并没有出现我担心的交通瘫痪。甚至,伦敦人还保留这一贯的幽默。有的说:哦天哪,地面的伦敦原来已经变得这么美了;有的说:感谢地铁罢工给了我步行健身的机会。有个自行车专卖店适时地挂出广告牌:“战胜罢工,买辆自行车吧”(Beat the Strike,get a bike);甚至,我们还惊讶地发现,有人竟骑着马上街了。我女儿看到了如同来到了童话一样兴奋,她喊着:“妈妈、妈妈,不坐地铁,我们还有好多办法呢,Bus、Boat、Bike,Feet还有Horsy!”

周末在和一位英国朋友聚会时,我说我真的难以想象英国人面对如此大面积的罢工竟然若无其事。这位朋友的妻子是个法国人,马上插话道:“这都不算什么,法国每年9月简直像上演罢工秀似的,一个接着一个。罢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他们权利诉求的一种常规方式,你得习惯它。”

其实,英国人平常心面对地铁罢工的背后,是对罢工者基本权利的尊重,是对公民权利诉求空间的尊重。这种权利诉求空间,是英国人日常生活空间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他们才如此泰然处之,而不是大惊小怪甚至草木皆兵。而尊重与维护地铁工人罢工权利诉求空间,本质上是对所有寻常百姓自身权利诉求空间的尊重与维护。利不利用这一空间是一回事,有没有这一空间是另外一回事。这一空间的存在,对于权力把持者,意味着总有一把剑在头上悬着;对于普通百姓,意味着总有一把剑在手里握着。对于前者,这是其权力的制衡空间,意味着权力总有被制衡的渠道和可能;对于后者,这是其权利的伸张空间,意味着权利总有被伸张的渠道和可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首创证券王牌业务回春!一季度资管收入创近12年来单季新高,规模逆市增长
多家在港银行推出高息定存,众安银行高达18.1%,跨境理财通也火热
一瓶面膜卖1800元,中国贵妇爆买伊菲丹,雷军曾参股的这家国货美妆净利飙升135%
发现新质好公司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有望增厚利润,研发及供应链实力显著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