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色素不设防

2010-09-08 05:26:01
来源: 时代在线网

本刊见习记者 肖娟

晚上下班回家,4岁的儿子从屋里跑出来,手里举着一支五颜六色的棒棒糖,见他嘴巴周围都被染成了彩色,记者突然想起上期本刊杂志刊登过的一则消息:三种最常见的和使用最广泛的食品染料(食用色素)均已被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确定为致癌物质,分别是“Red 40、Yellow 5和Yellow 6”。急忙找出尚未打开包装的棒棒糖查看,发现包装纸上赫然印着:“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经过查阅资料得知,这三种正是上述美国FDA所指的三种致癌色素。

从儿子手中夺走那诱人的棒棒糖,记者心有余悸:有多少家长会在买零食的时候查看包装上的色素名单?有多少致癌色素随着这些看似很好吃的零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孩子的身体?为什么食品里一定要添加色素呢,我们能避免吃到这些“可怕”的东西吗?

致癌色素待遇不同

据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理事长齐庆中教授介绍,食品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加热,这就会导致其本来具有的颜色和香味被损失掉。为了让它恢复本色或者香味,食品生产商就会在食品中加入一定量的色素和香料。

按生产原料的不同,食用色素可分为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

人工合成色素,是用煤焦油中分离出来的苯胺染料为原料制成的,故又称煤焦油色素或苯胺色素。

而天然色素是由天然资源获得的食用色素。主要从动物和植物组织及微生物(培养)中提取的色素,其中植物性着色剂占多数。

天然色素提取成本很高,染出来的色彩也不够鲜艳。而合成色素自19世纪问世以来,由于成本低廉、色泽鲜艳、着色力强、稳定、可任意调配而得到广泛运用。但是,由于合成色素大多属于煤焦油合成的染料,不仅本身没有营养价值,而且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对合成食用色素的使用种类、使用量均有严格的规定。目前各国对待这些色素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早在1985年就有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专员指出,Red 3“已经明确被证实可导致癌症”。农业部长John R. Block敦促美国健康与公共事业部禁止染料在食品中使用。但据美国科学普及中心统计,每年美国食品中仍有20万磅的Red 3在使用。

美国科学普及中心的科学报告明确指出了染料对食物卫生安全的危害性,令人失望的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并没有解决食物中有毒染料的威胁性问题。

美国科学普及中心执行主任迈克尔F雅各布森,在著作《食品染料的危害性(Food Dyes: Rainbow of Risks)》中指出:“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绝对没有任何改善食品营养品质或安全的功效,但能引发儿童行为问题甚至使其患上癌症。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应该禁止食物染料的使用,迫使行业采用良好的食品原料,而不是有毒的石化品。”

澳大利亚当局正在考虑禁止早餐谷物食品中添加色素和食物添加剂。

英国政府于2009年12月31日起要求企业逐年减少对大多数食物染料的运用,目前在英国,麦当劳草莓圣代中的草莓色是从草莓中提取出的(在美国则是用Red 40代替)。英国芬达汽水利用南瓜和胡萝卜提取物获取鲜橙色(美国则同样是由Red 40 和 Yellow 6代替)。

致癌色素中国通行

根据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2760-1996)规定,上述四种食用色素都是允许使用的。

就麦当劳草莓圣代(新地)的色素来源,记者采访了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公关部负责人麦小姐,但对方称此问题需要联系公司相关负责人才能给出答复,至截稿前记者还未得到明确回复。

对于中国芬达橙味汽水中的鲜橙色,通过其配料表上的成分显示,其中就含有日落黄。

记者来到某超市糖果售卖区,对比了近十种儿童糖果,发现很多知名品牌如旺仔QQ糖、彩虹糖、徐福记水果软糖,或是日本的明治水果糖等,也使用了柠檬黄、日落黄和诱惑红。

记者在淘宝网上搜索到,只需花25元就可以买到一瓶500克装的日落黄。在广州一德路批发市场的商铺里,记者也看到了品种齐全的各种人工色素,有国产的、有进口的。商贩介绍,要想实惠,最便宜的有10元300克装的,小食品加工厂喜欢拿这种货,而酒店用的要求高一些,会选择90元500克装的,如此质量参差不齐的色素产品,让人难以分辨。

天然色素有价无市

在某些国家开始受重视的天然色素,在中国依然备受冷落。

据生产厂家介绍,天然色素比人工色素的品种要丰富得多,它们不仅具有给食品着色的作用,而且有部分的天然色素还含有维生素等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因此,长期食用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比如辣椒红是由天然红辣椒中提取的,可以应用到饼干、糖果、酱料、面制品中,还有用于果酱的有萝卜红、紫胶红,用于饮料、糖果中的玫瑰茄红、姜黄、天然橙色素等。

但是记者在对比各种食品中发现,十种糖果里才有一种是含天然色素“甜菜红、栀子蓝、红花黄、紫胶红、红曲红”。

汕头市明德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陈雪铭经理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天然色素较人工色素制作成本高,因而售价也高,比如红色素系列,以公斤为单位,人工的只需几十元,而天然的就高达二三百元,提炼纯度最高的甚至要上千元。另外,大部分植物色素染着力较差,染色不易均匀,没有人工合成色素那么鲜丽明亮。所以国内很多的食品生产商为节约成本和追求鲜艳的颜色,普遍使用的还是人工色素。

在一德路批发市场,当记者询问天然色素时,商家居然摇头不知,并反问记者为何物。之后,记者又走访了四家同类批发商,均没有看到天然色素的影子。

鲜艳食品有色无益

虽然我国在食品添加剂标准中已有明确提示,人工合成的色素因易诱发中毒、腹泻甚至癌症,对人体有害,故不能多用或尽量不用。特别是在婴幼儿的食品中,比如婴儿配方乳粉、婴儿米糊、果酱等,已有明文规定是严禁使用任何人工合成色素的。但是在现实中,许多儿童零食的着色用人工合成色素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在我国暂时还没有对这些人工色素发出禁令之前,消费者该如何做呢?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理事长齐庆中教授提醒,消费者在选择食品时,除了要看清楚食品配料中的色素成分外,还应避免购买过分鲜艳的食品,切记不要被那艳丽的外衣所迷惑。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