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血糖仪忽悠了你
本刊记者 殷毅 GETTY
张女士刚得糖尿病,在北京朝阳医院附近和春寿药房买回一台罗氏血糖仪,早上空腹检查是5,到医院检查是7.3,张女士十分困惑。
另一位患者周先生同一时间,同一滴血,分别在罗氏血糖仪和强生血糖仪上测的结果是8.4和7.6,周先生感到无所适从。
血糖监测,不仅是医生用药的依据,也是病情发展和控制的主要指标。然而,数月前罗氏血糖仪检测结果可能致人死亡的事件还未平息,近日强生血糖仪贿赂事件又浮出水面。这两个国内销量排名第一第二、总共占据70%市场份额的血糖仪品牌相继“出事”,让血糖仪使用者陷入恐慌:血糖仪还能用吗?
试纸反应酶作怪
“血糖不是血压,还是去医院做大生化最准确。”专家说,血糖值受太多因素影响,如采血量、操作方法、试纸差异等。
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罗氏血糖仪误差事件主要是试纸反应酶因素引起。根据参与反应的酶的种类,血糖仪分为葡萄糖氧化酶血糖仪(强生、拜耳为主)和葡萄糖脱氢酶血糖仪(罗氏、雅培为主)。
其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氧含量、药物、其他糖类物质的抗干扰程度上。葡萄糖氧化酶对葡萄糖特异性高,但由于反应过程需要氧的参与,因此测量结果容易受到氧分压、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常用退热和止痛药物的基本成分)和维生素C等常见物质的影响,而造成结果出现偏差。
葡萄糖脱氢酶不受血液或空气中氧分子的干扰,但由于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辅酶和介质参与,有些辅酶可能与注射用麦芽糖、口服木糖和半乳糖发生反应,造成结果假性升高。如果患者据此治疗,可能造成异常低血糖(低血糖症)、昏迷甚至死亡。罗氏血糖仪致死事件正由此引起。
不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研究室副主任王煜非教授称,葡萄糖脱氢酶虽然可能会和某些糖类发生反应,但口服麦芽糖不会导致干扰,只有在肠外或静脉中存在麦芽糖,才会产生干扰。而且,这种情况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不到1%。
选购因人而异
由于不同的酶对各种干扰的敏感性不同,也决定了不同的血糖仪适用的人群不同。
患者选择血糖仪,首先要选择基于何种反应酶的仪器。
王煜非指出,对于应用葡萄糖氧化酶的血糖监测系统,除严防患者血液氧含量的干扰外,还需提醒医患双方共同注意,防止还原性药物,如乙酰氨基酚类药物(百服宁、必理通、泰诺、扑热息痛等)、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类药物以及维生素C等干扰导致的检测误差。
而对麦芽糖敏感,治疗中使用含麦芽糖液体的患者(如接受透析的患者和接受大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患者)使用葡萄糖脱氢酶血糖仪时,可能会导致检测误差。所以,最好慎用此类血糖仪。总的来说,基于葡萄糖脱氢酶的血糖仪因抗干扰能力强,是目前血糖仪监测方法的发展方向。
此外,购买血糖仪并不是越贵越好。患者应该了解各种血糖仪的特点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
比如,想方便一点,可以选择能够自动调码和连续测试的血糖仪;老年人可以选择试纸比较宽的。
选购血糖仪注意事项:
● 1、准确度
光看血糖仪测试值同时与静脉抽血的测试值相近还远远不够,还要看血糖仪是否有较强的抗内外干扰能力。比如在较高或较低温度下、较高海拔地区、在磨损及跌落后等情况下的准确度。
● 2、售后服务和试纸供应
血糖仪生产商应留有24小时免费客户服务电话,以便出现问题时随时电话咨询。
● 3、便捷性
解放军第202医院主任医师张绍维还提醒患者要注意看便捷性。由于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故选择血糖仪时要考虑显示屏的大小。屏越大、字号越大,看得越清楚,但整个血糖仪并不是体积越大越好。以一只手稳定地握住,自己能方便地测试操作为佳。
● 4、便利性
采血针使用是否便利、是否需要调码等老年人不易学会的技术过程、需血量的多少、机器读数的时间、电池更换方便与否等都需要考虑。
小心选用试纸
患者可能发现,很多国内品牌的血糖仪有时会打出免费送机器的优惠活动,这样的活动是否可信?
血糖仪经销商告诉记者,血糖仪产品真正的利润不是来自仪器,而是来自试纸。因为仪器是一次性消费就完了,而试纸是要连续购买,使用量大,所以试纸往往比血糖仪本身还重要。
试纸选用注意事项:
● 1、试纸须与血糖仪配套
各个品牌的血糖仪与试纸都是专用配套的,不但各品牌之间一般不能通用,就是同一品牌不同的款式之间也不能通用。故在购买血糖试条时要加以注意,不要以为同一品牌就可以通用。试纸使用前务必检查试纸筒上的条码与血糖仪上显示的条码号是一致的。
● 2、质量是否长期稳定、价格是否经济实惠
● 3、虹吸式加血样简单准确
目前市场上的血糖试条有两种加血样的方式:滴血式和虹吸式。滴血式的需要血样多,而虹吸式的需要血样少,操作简单,也可避免加血样误差,进而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 4、谨慎取用保存
张绍维说:血糖测试条对保存的湿度环境很敏感,受潮后测试值会不准,同时也受空气中氧气干扰。因此,大部分瓶装试条都要求,第一次开瓶后3个月必须用完,并且开启瓶盖要非常迅速。个人用最好选单支或小包装的试条为宜。另外,血糖仪与试纸应存放在10°C-30°C的室温下,避免阳光直射,可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但不能冷藏。
正确使用窍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郭晓蕙教授曾呼吁,“糖尿病是数字病,血糖监测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由于操作者不同,误差可占到血糖监测误差的91%—97%”。
血糖仪到底好不好用,测量结果准不准,除了取决于仪器的原理和质量外,还会受不少因素的干扰。因此,正确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使用注意事项:
● 1、消毒后擦干酒精
习惯用酒精来消毒手指的患者在家测血糖,往往结果偏差很大。因为用酒精消毒,且酒精未干时,酒精可能混入血滴,从而降低被测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所以测出的血糖值偏低。
● 2、符合采血量要求
很多血糖仪对采血量有一定要求。血量过多,血液渗满吸收垫,测得的值偏高。反之,若一滴血不够再挤第二滴血,测得的值也会出现偏差。
● 3、每年校准一次
很多消费者买来血糖仪以后,多年不曾年检。一位患Ⅱ型糖尿病多年的李先生使用便携式血糖仪四五年了,其间除了3年前因仪器出了小故障找厂家校准过一次外,再也没校准过。他说:“大家都是坏了就直接找厂家换新的,很少有人主动去校准。”
专家提醒,家用便携式血糖仪,生产厂家有义务提供免费校准服务。患者应每年主动找厂家校准一次。
● 4、及时记录结果
监测血糖的最终目的,是根据血糖的变化调整饮食、运动,以及帮助医生找出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此,患者应该将每次测量结果及测量前后几天的饮食、运动情况记录下来,带给医生参考。
● 5、监测次数有别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肖海鹏教授建议,病情稳定、血糖控制较好的患者,监测频率应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而定。血糖不容易控制的Ⅰ型患者,或胰岛素功能差的Ⅱ型患者,则要增加监测次数。如每天使用3次以上胰岛素注射或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每天应自我监测3次或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