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上东区的收藏家女士

2010-05-06 07:13:58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如果按照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的阶级分层标准,博雅珊(Elisabeth De Brabant)无疑是上流社会的一员。出生于纽约上东区,三代以艺术收藏为爱好的家庭,博雅珊的收藏中不乏毕加索、莫奈的真迹,受父辈耳濡目染的熏陶,博雅珊在上海以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形式表达家族的亚洲情结。

大热的美国青春剧《绯闻少女》中,纽约上东区的“女王”赛琳娜和布莱尔坐名车、穿大牌,极尽上流社会奢靡生活。但是“女王”们结婚生子之后的生活呢?—上流社会从来不仅仅是名牌与金钱,收藏,便是其中一部分。

博雅珊艺术中心位于上海徐汇区复兴西路—法租界时期遗留下来的老别墅。出生于纽约上东区的博雅珊频繁为来访的博物馆和买家发表演讲,其中包括著名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以及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虽然我出生在美国,但是我的艺术品位和爱好更倾向于法国。”

博雅珊说自己是一个“漂泊的人”,但是对亚洲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我的爸爸、爷爷都曾住在上海,我们家族100年前就已经与上海结缘。”

女人的上海花园

博雅珊在上海的家,更像一个艺术会所。几乎每个房间都有女主人精心挑选的画作以及雕塑作品。对于博雅珊来说,艺术就是生活。

这个家位于上海淮海中路“上方花园”。整个住宅区建造于1927年至1930年,分为花园里弄住宅和新式里弄住宅两部分,原名沙发花园。博雅珊的家是其中一套花园住宅,在她家住进之前,经过了美国建筑师格雷夫斯(Michael Graves & Assoc)的设计和改造。“我先前住在五原路一个更大的房子里。一天,一个朋友向我提到了‘上方花园’,当时我就被这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传奇故事的房子吸引了。这样的私人花园让我想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并且风水很好。”

“我喜欢这里的上海:复兴西路、华山路,这一带有巴黎的味道。”博雅珊来上海前在巴黎住了17年,圣叙尔皮斯教堂(st.Sulpice)曾是她的窗景。2004年,因丈夫工作原因移居上海的她和所有“外国人”一样,偏爱老上海风情。“我不喜欢另外一个上海,高楼大厦、速度很快、压力很大,像纽约。”

20089月,博雅珊在这个家里举办了一场展览—旅德艺术家王小慧的《女人的上海花园》。

“那是我和王小慧的第一次合作。” 当王小慧预备创作时,博雅珊和王小慧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以这栋老房子为背景拍摄,取景于花园、厨房、卧房、楼梯、浴室。在《女人的上海花园》中,几个中国女孩化着浓妆,穿着旗袍,在一个唯美的花园中。有些女孩提着鞋子,有些女孩艳丽的口红花了—有很多的隐喻和象征的意义:女人的孤独、女人的欲望、女人间的人际关系、寂寞等等。

以中国当代艺术为事业

“艺术收藏一直是我家里的传统,但不是工作。我是家里唯一一个以艺术为工作的人。”20多岁起,博雅珊便开始了艺术收藏。“当然,起步时价格不会很高。”

博雅珊的家族收藏艺术品已经三代,他们为博物馆投资或捐赠艺术品。而她的家族早在祖父辈就与中国有着深远的关系。1908年,博雅珊的祖伯父当时在美国一家私人飞机公司工作,该公司也有中国的业务。由此,祖伯父一家曾有很长时间呆在中国,直到1945年离开中国。

“或许因为这样的经历,让他们一家都对亚洲艺术充满了热爱和兴趣。他们非常喜欢中国的古代艺术,尤其是汉代、唐代以及明清的古董和绘画。例如汉唐壁画、明清书画卷轴以及青花瓷器等等。”

15岁生日,我妈妈送给我一幅毕加索的版画。她并没有告诉我那是真的。”调皮的博雅珊把玩那幅她以为“假”的毕加索版画时,不小心撕破了。如今,博雅珊已拥有价值更高的毕加索、莫奈等大师画作。

2004年随丈夫到上海定居时,博雅珊已获得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和比较文学专业学士学位,还在伦敦圣马丁学院和纽约帕森设计学院艺术专业获得双硕士学位。“来上海之前,我没想过要从事与艺术有关的工作。”可是不久,她就作为艺术总监加入了上海的Art Scene画廊,“那时候我给画廊介绍客户,策展以及画廊相关的知识,都是在那里学的。”

2008年,博雅珊不再满足于做个艺术总监,于是有了博雅珊艺术中心。“我很骄傲的是,我们帮助年轻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走向国际。在博雅珊艺术中心,名气并不是第一位的。我更在意艺术家内心的故事。我有一个梦,就是慢慢将画廊做成博物馆。”

金融危机对中国艺术圈是好事

时代周报:很多人觉得王小慧在大众眼里是一位摄影家,但早已不属于摄影范畴,而是如今炙手可热的装置艺术家。作为代理人,你如何定位她的艺术范畴?

博雅珊:她是个雕塑家和摄影家,是一个通过摄影表达她生命、痛苦以及再生的人。我更倾向于认为她仍然是个摄影家。你知道一个人从痛苦中走出来是非常困难的。拯救她的就是那台拍摄她内心世界的照相机,照相机就像一种药物。

时代周报: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圈过度商业化。你怎么看?

博雅珊:在我受到的教育中,如果你是一个高尚的人,艺术与金钱是无关的。艺术是献给社会的礼物,给予、教授他人一些事情并且使他们开心,它是一个礼物。如果你喜欢它,它必定是感动你的。我选择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故事,不像一些当红艺术家,很多画都不是他们自己画的,有很多学生代替他们画画。他就是这样想,老外们会花很多钱。他戏弄“老外”,也在戏弄中国艺术及市场。

时代周报:中国的当代艺术在2008年达到巅峰,但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开始走下坡路。这两年的交界恰好是博雅珊艺术中心成立的时间。金融危机对你的艺术投资有影响吗?

博雅珊:对于艺术圈来说,金融危机是件极好的事。因为并不是所有有名的艺术家都是最好的,他们恰是聪明的商人。现在,同样的人花同样的钱来买画,他们开始倾听、观看、思考,而不是像之前那样仅仅看名声。经济危机过滤这个市场,从而使好的艺术品留下来。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