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郁金香革命2.0
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4月初发生暴动,现任总统巴基耶夫被迫逃往南方,政权落入反对派之手。
这一幕,很熟悉。
2005年,包括吉尔吉斯斯坦在内的苏联多个加盟共和国独立后,经“颜色革命”纷纷引入民主制。但在政治斗争、民族矛盾和地缘政治的钳制下,这些国家纷纷“褪色”。
“在目前条件下,我决定暂时离开国家,避免发生流血事件。”当时的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卡耶夫黯然告别首都比什凯克。随后在俄罗斯莫斯科,他签署文件放弃总统职权。
5年后,类似一幕再次上演,只是当年赶走阿卡耶夫的巴基耶夫,这次成为了“受害者”;而身居莫斯科的阿卡耶夫呼吁巴基耶夫自愿放弃政权。
政治内耗严重
5年前的“郁金香革命”中,吉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的反对派结成同盟,联手对抗共同的敌人阿卡耶夫。
赢家便是巴基耶夫。
巴基耶夫工程师出身,40岁的时候才正式走上仕途。2000年12月,他当选总理,跻身一线政治家行列。他这10年中的升迁和阿卡耶夫一手提携分不开。但2002年3月吉南部阿克瑟区发生警察向示威群众开枪事件。在阿卡耶夫授意下,巴基耶夫引咎辞职。从此两人嫌隙渐增。
南北部族素有矛盾的吉尔吉斯斯坦,平衡部族关系的方法之一就是把第一领导的位置,由南北轮流坐庄。此时,北部的阿卡耶夫在总统位置上坐了15年。
2004年11月,巴基耶夫任吉“人民运动”主席。乌克兰的“橙色革命”当时正如火如荼地上演着。
第二年,吉议会选举先后组织了两轮投票,输掉大多数议席的反对派效仿乌克兰,发动群众在街头集会。阿卡耶夫被迫流亡,巴基耶夫当选总理,并代行总统职权。
“郁金香革命”各派之间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各有山头。
巴基耶夫正式当选总统后,吉各派政治力量重新洗牌。巧合的是,这次反对派的主要领导人正是当年“失意”的人。
第一个被排挤在政府外的是奥通巴耶娃。她曾是阿卡耶夫政府的外交部长。“颜色革命”后,她被巴基耶夫任命为外交部长。但是9月总统大选后,她的外长任命居然没有获得议会认可。
这次动荡后,奥通巴耶娃成为“临时政府”领导人。
“巴基耶夫必须明白,他陷于僵局。”奥通巴耶娃说,“一些人想要复仇,局势非常敏感。我们没法确保他的人身安全。”
当年,另一个被解职的重要人物是总检察长别克纳扎罗夫,他曾是巴基耶夫阵营的骨干。
“郁金香革命”后,成为总检察长的别克纳扎罗夫,继续追究阿卡耶夫家族责任,包括在议会同意下,剥夺前总统的儿子议员艾·阿卡耶夫议员豁免权。他同时扬言准备对前总统阿卡耶夫提出指控,反对他与中国签订的边界协议。
别克纳扎罗夫后被巴基耶夫解职,理由是其调查南部一些州重新分配财产的重大丑闻时,采取了违法行动。别克纳扎罗夫自认为是政治阴谋的牺牲品,被解职后成为反对派的一员,并成为民族复兴党主席,屡屡发动街头抗议。
“我们已不相信他(巴基耶夫),他总是出尔反尔。他必须回到这里承担法律责任。”目前任“临时政府”副总理的别克纳扎罗夫同样要对巴基耶夫采取清算行动。
别克纳扎罗夫去职半年之后,议长杰克巴耶夫在议会辩论中,和总统恶言相向,辞去了议长的职位。据报道,这是总统办公厅主任西迪科夫要求的。
同年9月,杰克巴耶夫在华沙机场被扣押,因为在他的行李里发现了
政权频繁震荡
议会派认为,巴基耶夫上台后没有兑现反阿卡耶夫时的修宪承诺。
2006年11月议会内外的反对派联手向巴基耶夫发难。经过街头抗议、流血冲突和各派协商后,总统制被改为议会总统制。
但是,巴基耶夫于2006年12月再度通过扩大总统权限的宪法修订案。包括有权任命总理、控制强力部门和任命州长等。短短两个月,修订了两次宪法。
这一轮危机后,检察院立即进行了刑事立案,指控总理库洛夫纵容反对派夺权,要搞政变。库洛夫在2007年1月离职。库洛夫此后一度成为联合反对派领导人。
巴基耶夫和库洛夫的合作告吹后,议会内外的各路反对派经常合众连横,以经济社会等问题向总统发难。吉尔吉斯斯坦党派林立,影响到政权的一个表现就是五年时间内,换了六位总理。
巴基耶夫总统吸取前任阿卡耶夫的教训,派自己的人占据关键岗位,比如财政部。
这种举措导致了一些副作用。反对派一直指责巴基耶夫任人唯亲。反对派感觉自身的利益被边缘化。
游走美俄之间
中亚历来是大国角力的阵地。对吉尔吉斯斯坦而言,美国与俄罗斯是它不得不面对的两个“巨人伙伴”。而巴基耶夫采用了一套最为冒险的策略:利用俄美之争。
“这不是自由市场,马纳斯基地租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2005年7月,刚刚执政的巴基耶夫要求美军应该撤离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马纳斯基地。
俄《新闻时报》曾披露,巴基耶夫以关闭美驻吉军事基地为条件,欲换取俄罗斯的援助贷款。在吉宣布关闭美军基地后,俄吉签署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根据这些协议,俄方将向吉方提供1.5亿美元的无偿财政援助和20亿美元的国家贷款,以实物折算方式减免吉部分国家债务。
但是,在得到了俄罗斯的巨额援助后,吉方改变了主意。巴基耶夫与美方达成了新的协议。
美国为保住马纳斯基地,花费同样颇高。除了基地租金从原来的每年1700万美元上涨到今后的6000万美元之外,美国还将投入3660万美元用于修建新的停机坪和仓库,再投3000万美元改善马纳斯机场的地面导航设备。此外,美国还将向吉提供2000万美元设立吉美经济发展基金,另外再出资2150万美元及1000万美元帮助吉国开展禁毒和反恐斗争。
近乎投机的外交政策,让俄罗斯方面颇为不悦。
但直接导致巴基耶夫政府执政根基动摇的是民众的不满。
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也殃及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原本穷困的社会底层民众生活更为艰难。巴基耶夫政权于今年初大幅增加水、电、燃气和供暖等公共服务收费的做法大大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令社会各界怨声载道,成了压垮巴基耶夫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反对派夺权后,“临时政府”迅速发布政令,宣布将把水费、电费和取暖费等公共服务费率降低50%。这是抓住民心的聪明举动。
巴基耶夫目前仍藏身于南方的家中,住宅上插着国旗,几十个支持者守护着房子周边的几条道路。
“如果我和亲属的安全得到保障,我愿意辞职。”巴基耶夫当天在家乡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美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馆近日发表声明称,美国驻吉大使馆不会为巴基耶夫提供政治避难,也不会帮助他离开吉尔吉斯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