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乳业难以摆脱的阴影?
这只是
尽管
但一个月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三聚氰胺确已卷土重来且来势汹汹,决不是一个个案那么简单。
宁夏熊猫终被卷入
2008年的三鹿奶粉案引出了行业内在奶粉中添加三聚氰胺的“潜规则”。
当时查处的这批受污染奶粉原料是由黑龙江心甜乳业有限公司提供,而据熊猫乳品厂内部人士介绍,该厂的原料除了来自黑龙江的心甜乳业,还有一部分来自宁夏,但宁夏这批原料没有发现含三聚氰胺。
上海熊猫立即被上海质监局责成停止生产,封存有质量问题的成品和原料。此后,上海熊猫还是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这批奶粉也不再‘召回’了,直接在质监部门的指导下就地处理。”而在他们表示出力争“尽力改善”的姿态后,生产又得以恢复。
然而好景不长,在
8个月后的
上海食安办称,这批问题奶粉的出现,是因其使用了宁夏熊猫生产的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原料所致。随后,宁夏熊猫大喊冤枉。据媒体报道,宁夏熊猫有关负责人极力否认自己提供的奶粉原料有问题,并称他们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质检报告。
然而宁夏方面的态度并没有使他们的情况变得好起来:
随后的
为何之前称宁夏熊猫没有问题,此时却又和上海方面一同配合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并没有明确告诉记者,只表示:“调查结束后会及时向公众发布情况。”而记者试图采访到宁夏熊猫有关负责人了解情况,这位之前向媒体澄清宁夏熊猫没有生产问题奶粉的负责人,却不愿意再说话。
奶源监管仍然存疑
“因为2008年还有一批含三聚氰胺的乳制品没被销毁,现在有的又流到市场上去了。”广东省副省长雷于蓝
据上海质监局的调查,上海熊猫的问题奶粉,就是因为其使用了封存的未销毁的问题奶源。而在
“对于所有的问题奶粉,应该由卫生部门、工商部门、质监局、食安办等相关部门统一销毁,并全程进行监督。”著名奶业专家、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说。
三鹿奶粉事件后,为了正确处理后续事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等九局(部)下发了《关于不合格奶制品退货退款和召回、销毁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其中指出:“对生产者仓库内存放的和从市场上召回厂内的不合格奶制品,质监部门要会同工业主管部门监督生产者就地封存,登记追册,专人专责,跟踪监管,严防再次销售和注入市场。”
但并不是所有三鹿奶粉事件后的奶粉原料都得到了相应处理,已销售出的问题奶粉,亦可能存在三聚氰胺超标。王丁棉介绍说:“有些经销商自己不放心偷偷拿去检测,发现60%左右都有问题,但这部分的东西,有关部门却没有追查下去。”
早在2009年6月的福建行业高峰论坛上,王丁棉就曾提醒过有关部门要警惕三聚氰胺可能卷土重来,但相关部门并没有跟进。“有些东西我们行业内都知道,为什么政府部门会不知道呢?”王丁棉质疑道。
事实上,尽管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在处理三聚氰胺的问题上没有手软,然而最后仍然没有给公众一个清楚的交代。“第一,对于在三鹿案件中,理应承担责任的许多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第二,到最后,三聚氰胺究竟是在哪个环节加入奶粉中,由谁加入,这也是我们行业一直的疑点。”王丁棉说。然而,这些问题都一直没有追究下去。
此外,各地负责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政府部门也因三聚氰胺的重现,而被公众质疑监管不力。宁夏质监局在此前否认宁夏熊猫存在问题,而上海市质监局更因其4月查处上海熊猫,8个月之后才通报公众,而被质疑刻意瞒报。
“为了‘维护’行业利益而推迟向社会公开案情,这是有关部门的一向做法。”王丁棉尖锐指出,如果能及时公布消息,那么在这8个月的时间内,有关部门就可以将行业重新整顿,并将消费者的损失降到最低。
事实上,对奶源的监管一直是行业内的重要问题。三鹿奶粉案发生前,监管部门的缺位,使得向原料牛奶里掺假成为行业的公开秘密。
三鹿奶粉案对各个奶站和奶农都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伊利、蒙牛已经表示,他们已停止向个体户收购,会检验每批出厂的奶制品,确保三聚氰胺含量不超标,以此来作为加强奶源监管的措施。“但在对奶源的监管中,除了行业内的监督,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协调。”王丁棉说,这两方面,都还需要加强。
现在,奶源的又一个问题则是,国内生产的奶源和市场需求不对称。王丁棉介绍,国内生产的奶源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而奶源如果出现紧缺,产品的质量问题就难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