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为报业媒体带来的新机遇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梁泉
梁 泉: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各位朋友下午好!一天下来确实挺累的,能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对数字出版感兴趣,或者数字出版的从业者,当然这里也会有我们的工作人员,包括我们自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今天应该说很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样的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今天的交流也非常难得,在这里碰到了很多熟悉的朋友,同时我在这里也感谢我们的合作方,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希望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今天从开始到现在为止,各方都在表达一个观点,怎么样合作、怎么样共赢。数字出版确实是一个新鲜事物,包括上周孙寿山司长和王处调研数字出版,从政府层面、出版层面都非常关注它未来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找准各自的角色,如何把握商机,我想我们还有很多很长的路要走。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汇报一下对互联网兴下传统报业发展的观察,以及探讨一下传统报业媒体的机遇。
现在讨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报业媒体转型的问题。我们对国外各大媒体的观察和自身体会来看,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美国报业、欧洲报业都面临着问题,《读者》文摘今年8月份宣布申请自愿破产,《读者》文摘旗下94种刊物中9种刊物的发行量超过了100万,与他们相比较,在亚洲等发展中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目前报业比较有活力,应该说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报业市场,每天售出大约1.7亿张这样的报纸,我们判断中国的报业市场仍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因为国民的教育程度不同,中国网民数量很大,但只是占国民人口的平均水平,而我们城镇化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与此同时,中国报业也面临新媒体的冲击,特别是08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报纸总印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45%,出现了93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但是和欧美报业发达国家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报业经历了20多年左右的高速发展期,还太短了,相比之下,中国报业仍然处于上升期的战略拐点上。
拿我们自己来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家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的报业集团,到目前为止广州日报主报的日均发行量仍然有185万份,目前有60个大版,广告收入超过20亿,排在中国的首位。我们集团负责人发表过这样的一个观点,一方面我们要赚尽传统媒体的最后一分钱,同时要积极发展新媒体,新媒体发展增长的速度快于传统媒体下降的速度,并且近年来这方面的投入在持续增加,但是就互联网方面的发展情况,对比商业网站,国内传统媒体集团在互联网新经济的探索方面某种意义上已经错失了先机,要达到影响力,必须比早年投入更大的成本。也有很多报业集团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尤其随着我国
报业目前面临的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受众年龄层次的不断老化,曹总刚才提到我的名字,我们07年就开始合作,他们90%的用户是15到25岁,我们大概25岁到45甚至55岁的区间,年轻群体也许还不是社会的消费群体,但慢慢报业媒体的读者年龄会有比较偏大的问题,25岁以下的用户正在流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这条线会下移。根据调研显示,而且18岁25岁之间的手机网民在总数中占比达到76.4%,正好和报业的客户群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些年轻一代用户又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而且同样有获取资讯的要求,只是获取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报业如何在
借助于移动网络,报业将更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内容的优势,并在及时与互动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最近谷歌与《华盛顿邮报》携手推出新产品—— Living Stories(鲜活新闻),目的就是让读者更容易地跟进不断变化的新闻故事,同时与读者互动起来,并且鼓励有共同兴趣的人,通过手机分享自己的爱好与自己看到的新闻。报业的传播平台早已不再局限于纸张,
我们也对
整个行业转型中,我们在不断地思考,我想心态是作为数字出版的这些领军或者说负责人,我们怎么样去积极推动,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跟这个产业、跟政府怎么积极推动,另一方面推动我们的传统报业、传统出版的管理层怎么样在这个平衡中间更多地彼此相推动。孙司长带队到广东来考察调研的时候,我们也提了一个建议,比如说把数字市场的发展列为报业集团、出版集团的战略重点,把它发展的步伐纳入到整个传统媒体或者传统报业的考核之中。我们一方面理解传统媒体怎么能够固守存量的同时,因为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他不可能惊慌无措地去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另一方面怎么样在保有现有存量的前提下,更多地把精力或者主力部队,或者把更多的合作空间资源向新媒体、向数字出版转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是必须做的一件事。
刚刚我们在发展中要特别注意发展的节奏,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