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为报业媒体带来的新机遇

2010-01-06 23:08:28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梁泉

  泉: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各位朋友下午好!一天下来确实挺累的,能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对数字出版感兴趣,或者数字出版的从业者,当然这里也会有我们的工作人员,包括我们自己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今天应该说很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样的机会和大家进行交流,今天的交流也非常难得,在这里碰到了很多熟悉的朋友,同时我在这里也感谢我们的合作方,也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希望有更多的合作机会。今天从开始到现在为止,各方都在表达一个观点,怎么样合作、怎么样共赢。数字出版确实是一个新鲜事物,包括上周孙寿山司长和王处调研数字出版,从政府层面、出版层面都非常关注它未来的趋势和方向,但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找准各自的角色,如何把握商机,我想我们还有很多很长的路要走。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汇报一下对互联网兴下传统报业发展的观察,以及探讨一下传统报业媒体的机遇。

现在讨论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报业媒体转型的问题。我们对国外各大媒体的观察和自身体会来看,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对传统媒体特别是平面媒体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美国报业、欧洲报业都面临着问题,《读者》文摘今年8月份宣布申请自愿破产,《读者》文摘旗下94种刊物中9种刊物的发行量超过了100万,与他们相比较,在亚洲等发展中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国目前报业比较有活力,应该说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报业市场,每天售出大约1.7亿张这样的报纸,我们判断中国的报业市场仍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因为国民的教育程度不同,中国网民数量很大,但只是占国民人口的平均水平,而我们城镇化过程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与此同时,中国报业也面临新媒体的冲击,特别是08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国家的报纸总印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45%,出现了93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但是和欧美报业发达国家不一样,我们国家的报业经历了20多年左右的高速发展期,还太短了,相比之下,中国报业仍然处于上升期的战略拐点上。

拿我们自己来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作为中国第一家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的报业集团,到目前为止广州日报主报的日均发行量仍然有185万份,目前有60个大版,广告收入超过20亿,排在中国的首位。我们集团负责人发表过这样的一个观点,一方面我们要赚尽传统媒体的最后一分钱,同时要积极发展新媒体,新媒体发展增长的速度快于传统媒体下降的速度,并且近年来这方面的投入在持续增加,但是就互联网方面的发展情况,对比商业网站,国内传统媒体集团在互联网新经济的探索方面某种意义上已经错失了先机,要达到影响力,必须比早年投入更大的成本。也有很多报业集团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尤其随着我国3G正式放炮,09年很多人认为是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明年中国的网民也会突破2亿,可以说未来两年是3G和互联网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占据有力的地位,我们认为,在新媒体领域越早投入,我们报业集团这几年跟运营商和技术供应商的合作日趋紧密,可以预见随着3G业务的发展,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丰富,传统报业媒体在这个领域有众多的结合点,比如用户的互补、内容时效性和互补性均有新的机遇。

报业目前面临的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受众年龄层次的不断老化,曹总刚才提到我的名字,我们07年就开始合作,他们90%的用户是1525岁,我们大概25岁到45甚至55岁的区间,年轻群体也许还不是社会的消费群体,但慢慢报业媒体的读者年龄会有比较偏大的问题,25岁以下的用户正在流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这条线会下移。根据调研显示,而且1825岁之间的手机网民在总数中占比达到76.4%,正好和报业的客户群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些年轻一代用户又将成为社会的主流人群,而且同样有获取资讯的要求,只是获取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报业如何在3G移动网络上进行业务拓展合作,是否成功抓住移动互联网的群体,可能影响到未来报业客户群的发展。而3G网络正在起步,用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还在引导阶段,报业的提早接入都有了更大的可能和基于我。同时3G为报业在内容及时推送与互动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报业建立起强大的采编队伍,广州日报将近500多名的采编队伍,由于印刷和发行的限制,内容生产出来到达用户手上有时间上的延时,互联网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手机被誉为带有体温媒体,内容可以主动推送到用户的手上,甚至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这是纸质媒体所没有的优势。

借助于移动网络,报业将更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内容的优势,并在及时与互动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最近谷歌与《华盛顿邮报》携手推出新产品—— Living Stories(鲜活新闻),目的就是让读者更容易地跟进不断变化的新闻故事,同时与读者互动起来,并且鼓励有共同兴趣的人,通过手机分享自己的爱好与自己看到的新闻。报业的传播平台早已不再局限于纸张,3G的普及也将成为报业转型的助推器。另外,对于报业来说,围绕其新媒体的转型,能否进行内容收费的争论与尝试也从来没有停止过,3G的应用也许能为我们提供内容收费的机会。目前互联网领域除了《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专业财经类媒体在网络收费比较成功之外,综合性报纸在网络收费方面几乎没有成功的案例。我们的观点在互联网开放环境和多年来免费氛围下,我们缺乏网络收费的土壤,这涉及到国内报业的管制特性等限制,诸如国内同一区域内,通常都并存着若干综合性日报,内容同质化严重,他们之间互相竞争。同时用户在互联网中已经习惯了免费,用户获取内容的难度和忠诚度都比较低,报纸在内容上对用户缺乏议价能力,报业既想对内容收费但又无法收费。但是3G业务让我们看到了业务收入的可能,比如移动终端的时效性,同时由于用户在移动终端平台有着付费的习惯,发一条短信也得1毛钱,而且移动网络渠道本身也是现成的支付渠道,目前发展得不错的手机报市场就印证了这一点。对于3G市场来说,手机终端只是其中的一个领域,近年来发展的电子阅读器终端,都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如何找到合适的推广途径和收费模式,实现数字出版的内容收费,移动市场值得期待。

我们也对3G市场寄予厚望,我们也进行尝试,例如阅读终端方面推出基于3G与广州日报结合的G3阅读器。我们对3G移动互联网市场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担忧,包括对目前3G业务市场运营模式不成熟的担忧,包括各个产业链当中的角色不明晰,利益分配的协调机制没有到位担忧,报业既要推动自身内容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但目前传统业务仍然是报业的主业,我们更多地需要将3G业务作为增量市场来发展。不是说报业或者出版业领导对出版媒体不重视,而是说这个趋势下怎么样进行平衡和取舍。如果我们感叹中国的传统媒体都在新媒体的步伐上没有获得很大的突破性进展,我也讲一句,全世界的传统媒体,包括新闻集团在新媒体的步伐上也没有能够取得很大的突破,这里是有新媒体发展的特性。如果中国的报业集团、传媒集团还有体制上的原因,但是欧洲、美国这些市场化的上市公司他们不存在这些问题,但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国内在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以及我们在国内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包括国外的耳熟能详的大的真正互联网公司和手机公司没有国企企业背景,也没有传统媒体的背景在里面。

整个行业转型中,我们在不断地思考,我想心态是作为数字出版的这些领军或者说负责人,我们怎么样去积极推动,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跟这个产业、跟政府怎么积极推动,另一方面推动我们的传统报业、传统出版的管理层怎么样在这个平衡中间更多地彼此相推动。孙司长带队到广东来考察调研的时候,我们也提了一个建议,比如说把数字市场的发展列为报业集团、出版集团的战略重点,把它发展的步伐纳入到整个传统媒体或者传统报业的考核之中。我们一方面理解传统媒体怎么能够固守存量的同时,因为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他不可能惊慌无措地去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另一方面怎么样在保有现有存量的前提下,更多地把精力或者主力部队,或者把更多的合作空间资源向新媒体、向数字出版转移,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但是是必须做的一件事。

刚刚我们在发展中要特别注意发展的节奏,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报业发展3G移动业务的过程中,需要加强与各个产业的合作,我们与博士进行过合作,也跟3G门户进行了合作,又跟广东移动联合开开发推出百合手机客户媒体端,广州日报的百合平台上的用户也已经超过400万,包括今年南国书香节又推出了广州日报移动阅读本的尝试,最后在未来的发展中,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也将继续积极开展和各方的合作,共同发展和推动数字出版业务,实现合作共赢,我想这是不可逆转的一个趋势。我们应该说是有幸处在这样的一个趋势之中,一方面我们怎么样在变革中找到我们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同时在大趋势变革中怎么样去推动它,我想我们各位都会乐在其中,我们愿意乐此不疲,我们愿意一起携手努力,谢谢大家!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