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广州,食客难伺候?

2010-05-29 16:54:06
来源: 时代在线网
自古有句俗话“西北人吃羊,荆楚人吃蟹,广东人吃遍自然界”。“食在广州”的美名,曾使广州餐饮傲视全国同行。然而,如今的境地却有点羞涩。国内十大行业协会权威发布的《2009中国餐饮企业调查报告》中,“广州酒家”成为广东省内唯一进入十强的品牌;而在2008年的餐饮百强企业调查中,广州更是没有一家企业的销售额超过10亿元。看似餐饮业遍地开花的广州,为何难出一方领袖?“食在广州”的金字招牌,是否正在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北菜南征,水土不得不服

北方菜能否在广州立足?长久以来,很多关心餐饮业人士都有这个疑问。时至今日,长期盘踞中国餐饮企业单店首位的全聚德,虽在北方称霸一方,但到了南方,却始终水土不服。

1999年的时候,全聚德的招牌出现在深圳深南路边。开张后的半年时间里,尽管每只烤鸭售价128元,但门庭若市,不仅婚宴不断,就连许多香港人也特意赶来过一过烤鸭瘾。

然而,随着开业后的新鲜劲过去,生意日渐清淡,每天4万元左右的营业额,无法维持烤鸭店的正常运营。而当集团总部派出骨干前来“救火”时,烤鸭店若要恢复正常,还需再投400万元左右。

2000年,深圳全聚德宣布破产。不过,虽然撤离了深圳,但全聚德广州店相继开张。姜俊贤当时许下豪言壮语:“不能以一城一池的得失论成败,我们依然会进军南方市场。”但是,不过两年,广州分店再次关门谢客。

看待这段经历,全聚德集团总经理姜俊贤认为,是经营上也走了偏路,搞自助早茶,请香港大厨做海参、龙虾,过于迎合南方市场的需求,没有坚持全聚德自己的特色。不过,一个不能忽略的事实,对于广州人不能接受的生葱、内脏,正是全聚德正宗烤鸭必不可少的配件。

全聚德的经历,让北方特色在进入广州的选择中更加谨慎。就连堪称国内中餐业务中龙头的小肥羊,虽然在全国拥有399家连锁店,但进入广州的仅有5家。

关于小肥羊的成功,《2009中国餐饮企业调查报告》有所显示。作为广东唯一进入十强的广州酒家,年营业额达到8亿元,但是内蒙古“小肥羊”的年营业额竟然是50亿元。在中国的连锁餐饮企业中,小肥羊已经一跃成为第三,紧紧跟在肯德基和麦当劳的后面。这也意味着,小肥羊在国内中餐业务中的龙头地位。

从分店的量上看,小肥羊在广州的发展并不顺利,但是从客流量考虑,它可不像全聚德门可罗雀。

如今,小肥羊的生意不仅招揽了广州的外来户,也吸引了本土人。在小肥羊广州五羊店,刚到晚餐时间,前来就餐的人就越来越多,大多数三五一起,甚至还要排队。打发时间,排队等位的顾客都得到了免费赠送的爆米花。虽然是广州本地人,但小姐同样偏爱这种西北风味,她说,这里的羊肉切得薄薄的,一烫就熟,而且完全没有膻味。

难以想象,十年之前,小肥羊还只是家个体户,一个不足400平方米的小餐馆便是全部。而到了2008年,募集了7.8亿港元的资金,成为香港上市的一家公司,百盛集团也购买了27.3%的股份成为最大的股东。之所以能在中餐独占鳌头,小肥羊公司有着自己的分析:“因为我们是做火锅的,是中餐当中最容易标准化的公司。”

此外,小肥羊负责人分析说,餐饮行业是个特殊的行业,忠诚度非常低。每当新的餐饮方式出来,消费者就会体验新的餐饮方式,因此,创新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对于广州市场来讲,“创新”这个看似矫情的词汇,也算帮了一个大忙。小肥羊五羊店员工小姐说,该店最大的特色在于可以不需要酱油、花生酱等的辅助酱料,因为锅底本身就有味道;而广州人钟爱煲汤,前段时间推出的劲骨锅,竟然卖到断货。

湘川“辣”菜,想当“麦当劳”

最近几年,广州出现了许多以湘菜、川菜为特色的“辣”餐馆,洞庭土菜馆就是其中规模比较大的一家。

2001年,广州洞庭饮食管理有限公司开始成立。如今,在广东、福建、包头三地共有17家分店,其中13家聚集广州。洞庭,顾名思义就是吃湘菜的地方。湘菜注重酸辣,酱色浓艳,菜式花样也特别多。似乎和小肥羊有些异曲同工,洞庭土菜馆也在寻思创新路。

在这家饭店,剁椒鱼头王是招牌菜。不过除此之外,“洞庭霸王猪脸”、“洞庭鸳鸯鱼头王”、“洞庭土鸡汤”、“洞庭百合蒸南瓜”分别创出了第十六届、十七届广州(国际)美食节的名牌名菜,“洞庭土鸡汤”甚至被称为2006年的“湘菜申奥推荐菜”。

直到如今,洞庭土菜馆还在瞄准新的市场驻点。环市店里,副经理张灵芝介绍了一道新品—浏阳蒸菜。“这个菜的特点就是快,在顾客点这个菜之前就已经蒸好了,只要顾客点餐,就可以马上给上菜。”张灵芝说,类似的特点适合喜欢湘菜的快餐一族。

事实上,洞庭土菜馆目前的经营目标也十分明确:打造麦当劳式的湘菜品牌。

张灵芝说,广州的繁荣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口到广州工作、定居。洞庭土菜馆瞄准了这个机会,将顾客定位在到广州工作的外来人群,尤其是湖南、四川等喜好吃辣的地方,原料也基本上是从湖南空运过来的,而且保证新鲜。

不过,为了适应广州人的饮食习惯,洞庭土菜馆也作了专门的“改良”。张灵芝说:“广州本地人来这里,都是比较偏向少辣或不辣的菜。”

除了菜式,洞庭土菜馆还在店面上寻找突破。“别以为土菜馆只能土,现在我们的装修中西合璧,环境幽雅。”张灵芝所说的这些特点,得到了就餐顾客的认可。他们评价,这里既适合情侣互诉衷情,又可以与三五知己把酒畅饮,有意思的是,包房还以“生产队”命名。

在广州,湘、川菜的红火,不只是洞庭土菜馆,毛家饭店也是比较受欢迎的湘菜餐厅。但是,价格来看,毛家饭店比洞庭土菜馆稍贵一些,分店也还不算多。

粤菜老字号谋新变

虽然餐饮百强企业的数据来看,广州的成绩并不乐观,但难以回避的事实,广州人依然爱吃。相关数据显示,广州餐饮行业营业额达416亿元,全市有餐饮网点3.5万多个,均为全国之最。

“造成这一对比的,可能在于广州小餐饮遍地开花。相比来讲,连锁却不发达。”在广州华夏大酒店从事厨师17年的邝明深介绍说。不过,在邝明深看来,中餐馆虽在广州到处可见,但餐饮业并不是一个很容易赚钱的行业,“现在广州的酒楼越开越少了,装修、人工、租金等成本都不断上升,开一个酒楼成本大概需要100万。”

为了开源节流,广州的酒楼纷纷抢占早茶生意,烧卖、干蒸、虾饺粉肠,众多传统早点吸引了不用上班的老年人。以至于有人笑言:“周一至周五早上去‘叹早茶’,就仿佛进了老人院。”

当然,广州食客的餐饮习惯早已经将茶楼和酒楼的界限打开,早餐即早茶,夜宵同样被唤作夜茶,餐饮消费方式的这些特征,在商家看来正是正餐之外的时空利用机会。陶陶居这样的广州老字号,夜茶很受年轻人欢迎,价格适中,适合喜欢宵夜的夜猫子。

对于正餐的策略,邝明深则说,广州人偏好清谈,一般本地酒楼都会有白切鸡、酱油鸡、清蒸鱼等传统粤菜,而由于当地人钟爱煲老火汤,每天还要推出不同的老火汤。除此之外,因为受到北方菜系、湘川菜品的影响,发展出来的“新粤菜”也与“传统粤菜”有些不同。

据介绍,新粤菜吸收了北方的菜式特点,例如传统的白切鸡不需用冰水浸,但新粤菜中的白切鸡用冰水浸,使鸡肉更爽脆。在邝明深看来:“现在广州人的饮食追求比以前更健康、更精细、更多元化了。”

如今,若将粤菜酒家论资排辈,堪称第一的仍非“广州酒家”莫属,这家始建于1935年的酒家以传统粤菜驰名。文昌鸡、麻皮乳猪、四宝炒牛奶、花雕凤爪,食客对这些菜式津津乐道。

不同于大多数广州本土酒店“偏安一隅”,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广州酒家就走上了连锁经营的道路,从早期一间仅有40多万元资产的老酒家,发展到拥有酒家、食品生产基地及连锁食品商场的规模化产业。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