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油“被宠坏”?
源自地中海的橄榄树,因为独特的营养品质,被誉为“液体黄金”。虽然引入中国已有若干年的历史,但文火慢炖,新近几年,它才成为食用油中的健康新宠。
橄榄油,真有这么神吗?
抛开其“世界性油种”的噱头,作为健康油的“首席代表”, 橄榄油却因为中国人的烹饪饮食,面临着水土不服。剥去地中海式传说的华丽外衣,呈现的是中国橄榄油市场乱象百出。海关数据显示,每年我国进口的橄榄油制品中,有超过60%是品质低劣的果渣油。但蹊跷的是,大量的果渣油进入国内后,就不见踪迹。
浑身散发“洋气”的欧丽薇兰,实为国内分装,在意大利并没有销售。
橄榄油只是“传说”
【橄榄油新国标被认为是能揪出勾兑橄榄油的“杀手锏”,但专家提示,指标并不足以检测出来成品是否为真正的特级初榨橄榄油,还是勾兑了精炼橄榄油和果渣油。】
几乎所有橄榄油的宣传中,都描述着这样一番风情:意大利或者地中海温暖的阳光下,热情的妇女们用最古老的方式,榨出一滴滴金黄的液体。之所以称橄榄油只是一个“传说”,因为它的确不如传说中那样神秘和伟大,甚至在飘洋过海后,更增多了几分瑕疵。
当然,作为健康油的“首席代表”,人们对橄榄油的狂热,并非没有道理。这种油含有较高的单一不饱和脂肪酸,除了供给人体所需的热能外,还能调整血浆中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比例;它所含油酸、亚油酸和亚麻油酸的比例正好是人体所需的比例,类似母乳;丰富的维生素A、D、E、F、K成分和胡萝卜素,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这些优点,是市面上常见油品少有的。
但是,一个重要的细节遭到了忽略,对于喜欢熟食的中国人,橄榄油并不适合烹饪。随着加热,橄榄油原本健康的单一非饱和脂肪,会变成不健康的反式脂肪,甚至不及葵花籽油和花生油更有营养。
不仅如此,综观全球来看,被盖上“世界上最健康”戳子的橄榄油,进入中国之前也并非“世界性的油”。它的流行范围仅仅限于南欧靠近地中海一带,那里的人将它作为生食的点缀,或者只是外用。在发达国家,橄榄油消费占食用植物油消费比重也仅3%,相反,在北欧、北美、韩国等地,葵花油才是主要油种。
只是因为带上一股洋风的绚丽,橄榄油来到了中国,便成为人们追逐着的生活模式。事实上,日常生活中购买的橄榄油,却并不尽如人意。
在中国市场上,橄榄油行业最流行的掺假,就是加入果渣油来冒充初榨橄榄油。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我国进口的橄榄油制品中,有超过60%是果渣油。令人感到蹊跷的是,大量的果渣油进入国内后就不见踪迹,至少在广州,还没有发现一瓶标称为油橄榄果渣油的产品。
广州粤皇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智明说,果渣油是一种从油橄榄果渣中获得的油脂,过程多数是靠溶剂浸提,而用溶剂浸提,会将营养成分破坏。
在这个高端食用油的新宠市场里,乱象重生,以至于相关部门必须适应市场发展,颁布了《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国家标准》。
新国标要求各类橄榄油产品必须标注反式脂肪酸含量:初榨橄榄油含量要≤0.05%,精炼橄榄油和油橄榄果渣油则分别要≤0.2%和≤0.4%。此举被媒体认为是能揪出勾兑橄榄油的“杀手锏”。
但是,华南理工大学食品学院林伟锋却说,如果厂家有意将精炼橄榄油或者果渣油勾兑到初榨橄榄油中,完全可以做到小于等于0.05的范围内,这项指标并不足以检测出来成品是否是真正的特级初榨橄榄油,还是勾兑了精炼橄榄油和果渣油。
而在林伟锋看来,另一个重要指标“酸值”,也不能界定橄榄油是否有存在掺入精炼油的情况。按照新国标规定,特级初榨橄榄油、中级初榨橄榄油、精炼橄榄油的酸值分别是≤1.6mg/g、≤4mg/g、≤0.6mg/g。“可见,精炼橄榄油的酸值比特级初榨橄榄油还要低,即使掺进特级初榨橄榄油,成品的酸度仍可控制在标准要求以内。”林伟锋如是说。
即便如此,卖场上的橄榄油依然都被穿上了“优质”、“源自地中海”的外衣,标注着相对普通油种可谓昂贵的价格。
没把新秀当重点
【国内的一些食用油品牌开始翘首这个新宠。鲁花、金龙鱼、多力等纷纷推出了包装精致的橄榄油产品,数量众多的二线品牌也争相出位。】
另一种现象显现,几乎每一个品牌都标榜着自己堪为中国橄榄油中的“老大”,但实际上,还没有任何一家已经真正形成相对垄断的龙头地位。
相关市场调查显示,目前,消费者认知度较高的,还都是外国品牌,例如西班牙的白叶、大树、欧蕾。由此推测,这些品牌在中国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外国品牌塑造影响力,始于橄榄油进入中国的最早期。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橄榄油”这个舶来词汇开始在中国稍有出现,时不时地,人们可以闲散地从杂志中获悉:橄榄油是最健康的油。但是,此后的几年中,市场上仅有的一两款原装进口橄榄油,并且少有出现。
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越发关注,国内的一些食用油品牌开始翘首这个新宠。鲁花、金龙鱼、多力等纷纷推出了包装精致的橄榄油产品,数量众多的二线品牌也争相出位。
“橄榄油价格是中国市场中端食用油价格的5-10倍,甚至更多。因此,无论是经销商或者粮油生产企业,都想抢先挤进这个市场,占据一定市场份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油品经销商称。
事实上,尽管品牌各不相同,但是,因为用来榨取橄榄油的油橄榄在中国不适合种植,橄榄油产品所使用的原油主要依靠进口,而后在中国进行分装、标上不同的牌子。上述业内人士表示:“橄榄油的生产加工工艺并不复杂,任何一个正规的中国油脂加工企业都有这方面的能力。”
从橄榄油进口量来看,1998年的时候,中国进口的各类橄榄油只有150吨左右,发展到2001年,每年的进口量依然不过400吨。但是,2003年,进口量的增长速度呈现明显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的月平均进口量比2002年增加了46%,其中,初榨橄榄油的增长幅度最大,比前一年递增了141%。
这样的数字表明,中国的橄榄油消费逐渐升温,同时,外国品牌开拓中国橄榄油市场的力度也明显加大。在此后的几年里,橄榄油进口一路飙升,2005年达到4500吨。紧随其后,近5年当中,橄榄油的进口量基本上以每年170多吨的速度递增。
不过,大多数国内食用油品牌涉足橄榄油,也只能称之为“试水”。
早在2006年的时候,以“葵花油专家”自称的多力已经推出橄榄油产品。但是,多力华南区产品经理梁炜东却直言,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橄榄油还难成重点,而这一现状不仅出现在多力,几乎主要的食用油品牌都面临相似的境况。
“相比来讲,葵花油在国内可以量产,不少地区也食用较多,可以发展为更加大众化的油种;橄榄油却不同。此外,调和油、大豆油市场占有率高,华北和华南又以吃花生油为主。”梁炜东认为,基于成本和消费的背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橄榄油依然属于小众。
分装油套上“洋装”
【欧丽薇兰,实为国内分装,在意大利并没有销售。欧丽薇兰套着洋装跳舞,“压榨专家”鲁花却“土瓶装洋油”。】
匪夷所思的是,当二线品牌都对初榨橄榄油市场蠢蠢欲动的时候,食用油巨头金龙鱼却仅仅推出了橄榄调和油。这种奇怪的举动,金龙鱼所属集团益海嘉里,并没有解释。
不过,另一款产品却浮出水面。欧丽薇兰,号称“原产国:意大利”,在市场终端的售货架上,它的价格似乎预示着身为橄榄油中的极品。
事实上,这款以洋品牌形象示人的橄榄油产品,正是金龙鱼的“同门 ”。只是在益海嘉里网站的产品目录里,并没有欧丽薇兰的名字;而欧丽薇兰的网站,也没有显示任何与“父亲”益海嘉里有关的信息。
使得这个套着“洋装”的橄榄油暴露身份的,是一个细节。在产品外包装上,标识着国产食品QS质量认证的标志,而原装进口应为CIQ标志。一名自称了解内情的网友暴露,欧丽薇兰特级初榨橄榄油是100%中国生产,由上海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分装。对此,益海嘉里的相关负责人承认,欧丽薇兰确实为国内分装,在意大利并没有销售。
关于欧丽薇兰的此番“洋装策略”,益海嘉里没有多谈;而欧丽薇兰的品质,也似乎不太让人放心。
华南地区一位食用油经销商向本刊提供了一份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报告,该检测涉及部分橄榄油品牌的酸度和脂肪酸组成。其中,酸度越低、油脂越新鲜,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越利于人体吸收。
检测结果显示,欧丽薇兰的酸度检测值为0.6,不饱和脂肪酸占85.6%,在所检测的7个品牌中,综合排名倒数第二。然而,价位来看,每毫升欧丽薇兰的单价甚至高于部分原装进口品牌。
当欧丽薇兰套着洋装跳舞,“压榨专家”鲁花却“土瓶装洋油”。
在鲁花旗下,有一款特级初榨橄榄油。此外,卖场上另一款原装进口“白叶橄榄油”,也由莱阳鲁花作为经销商进行代理。
今年的一次公开场合上,作为世界最大的橄榄油生产企业之一,白叶集团中国区总监王鹏曾对媒体表示:“公司进驻中国市场已经10年了,散油直接卖给了国内的大油企,例如鲁花。”
前后联想起来,不禁让人疑问:白叶橄榄油和装了白叶散油的鲁花橄榄油,有何区别?
对于鲁花与白叶集团合作的种种细节,鲁花表述属于经营层面,不愿多提,相反,倒是对产品品质滔滔不绝、相当自信。事实上,在上述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报道中,鲁花橄榄油的酸度仅为0.3,不饱和脂肪酸占87.7%,综合排名第一位。
调和橄榄油未进国标
【关于橄榄调和油成分该如何搭配,国家至今没有规定;甚至在任何一项国家标准中,所有的调和油都游离其外。】
回顾来看,金龙鱼虽然把特级压榨橄榄油的市场重任,交给了同门姊妹欧丽薇兰,但擅长调和油的它,还是要在橄榄油市场“凑个热闹”,金龙鱼橄榄调和油进入了市面。
一项事实显现,在中国,调和油拥有巨大的市场。以至于,橄榄油这个尚属于小众的产品,也迅速派生出一系列的橄榄调和油嫡系产品。
走访超市卖场,正在销售的橄榄油纷繁地标着不同的名称:特级初榨橄榄油、纯橄榄油、橄榄调和油、芥菜籽橄榄油调和油、葵花籽橄榄油调和油,等等。但价位来看,一瓶500ml橄榄油价格一般在80元左右,而同等重量的橄榄食用调和油却不到三十块钱。
仔细查看这些橄榄调和油的原料表,主要包含菜籽油、橄榄油、红花籽油、阿麻籽油等,各个都是有营养的好成分,但具体比例从外包装上无法知晓。一位精心挑选食用油的女士反复对比各种品牌的橄榄调和油,踟蹰未定,她说:“不知道哪个品牌的橄榄油含量更高。”
事实上,关于橄榄调和油成分该如何搭配,国家至今没有规定;甚至在任何一项国家标准中,所有的调和油都游离其外,成为了企业大打擦边球的绝好地带,国家最新颁布的《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国家标准》中,“橄榄调和油”这一概念也未列入其中。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新国标准明确:“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中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如此看来,似乎从这种意义上,橄榄调和油已经不能称之为橄榄油了。
市质监所食品部负责人介绍说,国家标准所规定的橄榄油,仅分为初榨、精炼、混合三种。其中,初榨橄榄油采取物理压榨法直接冷榨出,最有营养,可直接食用;而混合橄榄油和精炼橄榄油则含有其他化学成分,部分营养遭到破坏。
让人迷惑的是,“混合橄榄油”和“橄榄调和油”看似相同,但实际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市场上所谓的‘纯橄榄油’,就是混合橄榄油。”市质监所负责人介绍说,这种橄榄油是初榨橄榄油与精炼橄榄油的混合油,品质低于初榨油,商家将“混合橄榄油”命名为“纯橄榄油”,更多是出于商业效果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