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荧屏上的“政治戏仿”
12月初,台湾中天电视台某期《全民最大党》里,参加新北市长选举的 “延任台北县县长周锡纬”主持,“日本首
从《全民开讲》到《全民乱讲》
王伟忠会客厅的书架上醒目地摆着一期封面为《全民最大党》的《亚洲周刊》,对于这档被播出电视台定义为老少咸宜的“谈话综艺类 (诙谐时事)”节目,《亚洲周刊》的评语是这样的:“台湾出现独步全球的政治模仿秀,成为社会热潮。它超越西方同类节目,每天跟进新闻最新发展,与现实紧密互动,嬉笑怒骂、插科打诨,但也笑中有泪、泪中有笑,常常让观众分不出本尊和分身。”
台湾“政治戏仿”节目的发展基础与渊源可以向上追溯20年。
1990年,名嘴李涛开设《华视新闻广场》,算是全台湾严格意义上的第一个政治评论节目。1992年他转至有线独立电视台TVBS主持同性质节目《李涛广场》,1995年,节目时段调整至晚上9时,改名为《2100全民开讲》并沿用至今。随着《2100全民开讲》掀起收视风潮,台湾各电视台的政论节目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政论名嘴”也在这个时期涌现荧幕,例如陈文茜、江岷钦、尹乃菁、赵少康、郑村棋等,而其中不少人如今也被大陆观众所熟知。但随着台湾政治环境的激烈演变,部分政论节目开始失去应有的公正、客观并成为单一政党的舞台。
1992年,王伟忠制作《欢乐急转弯》首创台湾第一个政治戏仿短剧单元《记者会》,1997年制作的《纯属虚构》是台湾第一个政治戏仿节目,而他最为成功的“政治戏仿”节目无疑是《全民最大党》。
《全民最大党》曾几近变更,2002年10月首播时名为《2100全民乱讲》。那时王伟忠发现自己一手创办的《2100全民开讲》“变成了官员政客的宣传阵地,‘全民’反倒被挤到了一边”,于是反其道而行之,《2100全民乱讲》在节目架构和形态上十足十模仿“开讲”,却用演员扮演、调侃、解构政治人物,影射、解读政治事件。2001年“北高市长”选举时,“乱讲”的收视率超过了其模仿对象“开讲”,并热门至今。8年间,王伟忠根据政坛变迁调整节目,从最初的《2100全民乱讲》到《全民大闷锅》直至现在的《全民最大党》,这档节目已成为台湾社会重要的一部分,台湾导演赖声川曾以“全民乱讲”为灵感排演名为《乱民全讲》的反讽话剧。2005年,《全民大闷锅》获得台湾电视金钟奖“最佳综艺节目奖”。
“政治戏讽”的功效
《主席有约》、《政治魔仿秀》的编导林贯中对记者说,政治模仿秀的原意与本质以反讽为主、搞笑为辅,用轻松幽默的方式看待政治,也让观众可以借收看节目来宣泄对当下政治的不满情绪。一方面,台湾的“政治戏讽”节目“影射政治议题”,另一方面也“无意间”将“政治人物可爱化”。
从最开始的抗拒到如今的乐见,政治人物们也了解到“政治戏仿”对自己的帮助。2002年时任“台北县长”的苏贞昌曾公开批评《全民最大党》对自己的模仿,现在则主动提出希望和模仿自己的郭子乾一起参加公开活动:拉着郭子乾的手一起喊:“冲!冲!冲!”台湾“立委”蔡同荣在宣传反盗版的时候邀请他的模仿者九孔助阵;新加坡总理吴作栋也号称天天看《2100全民乱讲》。“有些很久没有被模仿的官员,还会打电话来问,最近怎么没有模仿我了?”在《全民最大党》中模仿李敖、陈水扁的唐从圣说。
因被 “政治戏仿”而获得更加“亲民形象”的台湾政治人物们,也涉足综艺类的台湾节目,登上王伟忠的招牌谈话性节目《康熙来了》的台湾政治人物有连战、马英九和吕秀莲。其中连战因被节目主持人小S“强迫”谈论内裤问题而让选民备感有趣。吕秀莲也在该节目中透露自己曾经注射过肉毒杆菌以消除皱纹。作为小S全家“偶像”的马英九更是在节目中被小S数度“亲近”。
政治人物被“戏仿”或是在综艺节目上亮相,很多时候能改变选民观感,也正是因此,如今的《康熙来了》几乎与政治绝缘,王伟忠还要求“所有班底都不得出席大型选举造势活动”,以模仿前“阁揆”谢长廷出名的大炳因为替本尊站台,而遭《全民最大党》封杀。王伟忠的公司经营范围广泛,但从不接选举秀活动,跟蓝绿政治人物保持距离。他认为,模仿秀演员因为模仿、讽刺政治人物,还需要扮演“制衡”角色,“跟政治人物的关系如果太紧密,你怎么好意思去调侃呢?”
实习生单雄对本文亦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