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挑战爱因斯坦的漫画家

2009-11-19 04:15:13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在酒店房间里的蔡志忠打赤脚,留长发,穿最普通的衬衣长裤;说话音量细小、时不时吞字,偶尔会提高下嗓门;言谈间满眼浅笑,给记者播放作品时就直接坐在地上,两个多小时里他抽了几根烟,却不愿面对镜头,因为这样“会有不好的示范”。

拍照的时候,蔡志忠坐在书桌上,作罗汉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今的蔡志忠更像是一个修行者。他的人生,也绝不只是“漫画家”这般简单。

就是要和别人不同

3岁半的时候你在干什么?蔡志忠说:“我3岁半开始思考,4岁半确定一辈子画画,9岁立志成为漫画家。”15岁时他丢掉初三学业,去台北做了职业漫画家。

蔡志忠从小便没有走常人的路,他说:“说到‘我’,一般人不了解自己,‘我’都是通过周围的人反思回来的,自己本性里到底需不需要这些,太多人从来都没有思考过,‘我’就是我,为什么要去看别人眼光?我们每天背着书包去上补习班,表示我们同意成为普通人,和大家一起去高考,大家走的路,我们也跟着走,那其实是很荒谬的。你不是要出类拔萃、要与众不同、要鹤立鸡群吗?那我们的行为就要跟他们不一样才可以。”

61岁的蔡志忠,长发已经花白:“记得45年前,那时候流行披头士、嬉皮士,当时抽大麻、叛逆、不上学的不良少年都是我这种打扮。所以每次我坐在公交车上旁人都会用异样眼光看我,心里想‘这是一个坏小子’。其实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要无视别人异样的眼光,无视别人的批评,无视别人的意见。”

出名要趁早。个性强烈的蔡志忠算是印证了这句话,青年时他便在全东南亚的报章上长期连载四格漫画;29岁成立卡通公司,8年内拍了4部电影,其中《老夫子》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卡通电影长片奖,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占据台湾电影票房的最高纪录;1985年以漫画家身份当选“台湾十大杰出青年”时,也不过37岁。

绝大多数内地读者对蔡志忠的印象,应该源自1989年他在北京王府井书店的签售,作为第一位在内地出书的台湾漫画家,他的作品给当时的内地漫画界带来了太大震动—这便是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漫画中国经典系列》—1983年蔡志忠放下一切只身前往日本,4年内狂画漫画23本,除了我们熟悉的《自然的箫声—庄子说》、《智者的低语—老子说》外,从孔子、孟子到孙子,从论语、大学到中庸,从封神榜、西游记到聊斋志异,以及世说新语、六朝怪谈、唐诗宋词、佛经禅语等等,他一个都没有放过。

用平易近人的语言、幽默简洁的漫画来解析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蔡志忠获得了热烈反响,1986年出版的《自然的箫声—庄子说》蝉联台湾金石堂书店文学类畅销排行榜榜首整整10个月。1988年他获得“出版界风云人物”奖。1989年开始,这套《漫画中国经典系列》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全球45个国家(地区)出版,总计销量4000万册。

以漫画向全世界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第一人当属蔡志忠。他结合自己的方式,站在中国古代巨人们的肩上,影响深远。

不断探索的修行者

如今用“漫画家”来概括蔡志忠显然已经不够,他更像是一个不断探索各个领域的修行者。一方面,他兴趣广泛,数十年来涉猎颇多:“我对十个领域都很有兴趣,漫画、动画、桥牌、中国智慧的起源、道家、禅宗思想、佛教、佛陀思想,我一定是当今最懂中原佛像的人,还有物理和数学。”另一方面,他在每个领域都潜心研究,收获颇丰。蔡志忠收集了3000多个佛像并分析整理,获得了120个桥牌冠军,他在家中有近千本笔记,全部是他以图文并茂方式记录下来的自学心得,涵盖了从老庄思想、佛法要义,到50岁后他的兴趣所在—物理、数学及时间等领域。他说:“物理是一个神秘而又未知的东西,对我是最有吸引力的,因为你透过思考是可以接近真理的。真理就像一个洋葱一样,你思考了第一层后,就剥去这层皮,思考第二层,就剥去第二层皮。”

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蔡志忠的忍耐力与爆发力是惊人的:“我已经38年不吃早餐了,每天凌晨三点起床,工作到下午一点才吃午餐。午觉是自然醒,平常会睡到下午两点多。三点以前不和别人见面,记者和朋友来都是三点以后。工作时大多是饿着肚子喝很多咖啡。不讲话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不和别人说话,不跟别人来往,自己也不出去。我曾经有42天没有打开门,自己在屋子里。一次在韩国创作漫画,5天我只吃一个大个菠萝包,还剩下1/3。”积累了不少财富的蔡志忠的物质需求更简单:老旧衬衣和卡其色裤子、天气太冷会加一件过时许久的西装外套,永远赤脚踩一双布鞋。

孙思邈说:“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快了。”蔡志忠确是照这些话去做的:“所以我不怕累、不怕痛、不怕苦、不怕饿。在自然界里,吃饱了的狮子眼前有羚羊也不会去理它,而冰天雪地之中的饥饿的狼目光则是敏锐的。”

“其实冷不冷、饿不饿只是一种心理状态,不是你真的很需要。我们大多数人吃东西不是因为生理需要,而是情绪需要,在吃东西前你要问自己是真的饿了还是嘴馋。我曾经断食2次,你要挑战你最聪明的时候,我最聪明的时候一定是冬天凌晨三点,72小时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是最聪明的。”

蔡志忠对时代周报记者说:“我行住坐卧都是在禅定之中,修行的最终目的不是成果和光芒,或者是超能力,是使自己成为身心的主人。”

“一般人太容易原谅自己,觉得做完很多事,要赶快去喝酒庆祝一下。我画完《庄子》的时候想干脆多画几本,下楼吃面多加一个卤蛋以示庆祝,吃完马上画《老子》。我不觉得画完一本书有什么好庆祝的,如同那句话:‘一般人发现一个物理原理,只是捡到一张邮票,发现整个邮票史,才是重大的发现。’”蔡志忠说。商务印书馆蔡志忠项目办公室的刘继蕊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老师积累未出的作品有600本,马上可以出版的就有200本。”

极低的生理需求与极高的工作量,对于蔡志忠而言并不是苦修,因为寻找问题本质和基本规律对于他来说不仅是一种习惯,而且是极大的乐趣。蔡志忠询问记者出生日期,即刻就能说出这个日期今年是在星期几,他说:“虽然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但一亿年前或者一亿年后的某一天是星期几我都可以马上告诉你。”这看上去很神奇,其实不过是蔡志忠归纳出了星期与纪年法之间的最简单公式。

“自大”的传播者

1998年至2008年的十年闭关,他的核心成果是两本漫画新著《时间之歌》与《东方宇宙》,和之前的《漫画中国经典系列》不同,这一次他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描绘自己对时间、对世界物理的看法。他甚至对媒体说:“我能用101个方法证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错的。”

很多人难以接受“一位漫画家推翻爱因斯坦”,再联系蔡志忠以前说过“我是中国有史以来卖书最多、版本最多的作家”等等,便联想到了“自大”这个形容词。但熟悉他的人用的形容词却更多是“羞涩”、“谦逊”。蔡志忠说:“他们说我‘自大’最多是在2006年。那时少林寺替我立了一个碑,然后我到北京大学做演讲,那时候我也不会电脑,什么都没有带就在吹,他们说我‘自大’,我就说,地上泥不了解天上的云。”

已让不少“蔡迷”翘首期待数年的《时间之歌》和《东方宇宙》,缘起一次桥牌赛。蔡志忠说:“199893,我在香港红磡酒店参加一个桥牌比赛,早上6点钟起床,我往外面看,有海面和一些遗留下来的楼阁。当时我突然想,假设海平面等于零,那窗外那些空间怎么处理?后来我想通了一件事,从此再也没有什么理由让我不去研究物理了。”

他停止了所有的出版物的漫画刊登,预计用3年时间思考,结果越查内容越多,花去4年查阅和校对资料,思考清楚后画出16万张图,写下1400万字,接下来又思考如何将如此大量的文图变成两本300页共3万字的书。

“实际上,在2006821,书样已经做出来了,只是我有点近乡情怯,怕哪里漏了,总想哪里加句话会更有力量,所以,近一年对两本书陆陆续续做了一些调整。”蔡志忠希望用更简单明了的方式,把他思索后的宇宙大问题说给每一个普通人听。

在《东方宇宙》可以提前“曝光”的部分书稿中,他问道:“不同单位如何相互乘除?一根尺如何除以速度等于时间?”他说:“寻找宇宙统一的物理语言,并能以单一公式一路到底求出:宇宙、星系、星体、原子、电子、光子的半径、速度、密度、温度、重力、周期等物理量是我最大的梦想。”而“什么是一路到底同行于所有异星人的宇宙统一物理语言?”他的思索结果是“仅仅由两个物理量构成所有力学方程的宇宙统一公式”。这样的质问让人激动,在《东方宇宙》的电子书稿中,我们看到了这个简洁的公式,以及蔡志忠密密麻麻的论证。

蔡志忠依旧不避讳说“我能用101种方式证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是错误的”,他还说,《时间之歌》与《东方宇宙》推出的时候,他会邀请物理专家与之辩论。但蔡志忠也说,他种下《时间之歌》与《东方宇宙》这两棵树,也许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让世人了解到它的重要,这就像历史上很多科学家在世时看不到自己的学说被承认一样。但即使最终证明这两颗树是没有价值的,对于他自己而言也是无憾的。

实习生单雄对本文亦有贡献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