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散发永恒的星光

2009-11-05 06:21:31
来源: 时代在线网

1964年,周恩来曾对程思远说,希望其女林黛能回内地发展中国电影事业。

就在其后不久的7月,香港的晚报首先宣布:“影后林黛自杀身亡”,“艺苑名伶香消玉殒”!接着,台北、新加坡、马来西亚,整个东南亚及海外华侨社会都被震动。港台报纸为此专门出版了号外,各报发行量激增。成千上万的香港居民顶着烈日,拥挤在湾仔道的香港殡仪馆门前,排了一里多长的人龙,争睹林黛的遗容。出殡之日,万人空巷。

四届影后

林黛是香港历史上名头最响的国语片女演员。她曾四度登上亚洲影展影后宝座,此纪录至今无人能破。看其电影长大的香港著名作家李碧华说,她有永恒的星光,是真正的Star

林黛1934年生于广西,原名程月如。其父程思远曾是桂系军阀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秘书,1965年促成李宗仁由美归国,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因为时局动荡,林黛从小颠沛流离。她在1952的《翠翠》电影特刊中说: “在我未满十四岁的少女生涯中,足迹已遍中国大陆的任何角落,心坎里体验了无数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现实生活,生活在这伟大时代的艰苦环境里,单是我自己的生活圈就包含了不知多少的戏剧成分。”

1948年,由于政治因素,尚在南京汇文女子中学念初中的林黛,随家人到香港定居,并在新亚书院继续求学。

17岁是林黛人生的转折点。她为父亲的好友、著名摄影师宗维赓的“沙龙影室”拍了一辑照片,其中一张被放大摆在橱窗内,吸引了当时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负责人袁仰安,立刻找她试镜,成为该公司的演员。袁根据她的英文名Linda的译音,替其取艺名“林黛”。

尽管长城公司发掘了林黛,报章、杂志上都有她的名字和相片,但她在长城没拍任何电影。后来经当红小生严俊推荐,林黛投奔永华影业公司(以下简称“永华”) ,处女作是根据沈从文的《边城》改编的《翠翠》。人们记住了那个梳着两根大辫子、天真活泼的摇船姑娘,林黛一举成名。

初出茅庐的她被选为《翠翠》主演时,“战战兢兢,诚惶诚恐,深虑不能胜任”。因为她从小生长在城市,对翠翠的性格、姿态、动作感到十分陌生。她被带去香港仔实地体验船家女的生活,观察她们的举动,研究她们的性情。《翠翠》公映,盛况非凡,让她觉得八个月的准备工作没有白费,她“走上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1953年,永华经济不景气,林黛以自由身先后为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懋”)和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邵氏”) 拍了一系列卖座的电影,《红娃》、《江山美人》、《情场如战场》等等,屡破香港国语片票房纪录,成为炙手可热的红星。电懋和邵氏是当时香港两大电影工业巨头,是时时斗法的死对头。按照香港电影资料馆策划人傅慧仪的说法,当时的明星,都只能签约其中一家。只有林黛,是唯一同时游走于两家拍戏,可见其身价之不菲。直到1961年,她才正式加盟邵氏。当她的电影事业如日中天,《金莲花》、《貂蝉》、《千娇百媚》、《不了情》使她四度荣获亚洲影展女主角奖。如此佳绩,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林黛不仅在香港、亚洲红透半边天,也蜚声国际。1957年,她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戏剧表演。《纽约时报》写道,“这个娇小玲珑的美丽女郎,被认为继燕窝汤之后的远东地区里最伟大的发现”,“据‘东方迷’的影迷估计,一个林黛,抵得上二十五名苏丝·帕克,八名珍曼丝菲,及一大把玛丽莲·梦露”。记者们还对这位东方女性高开衩的旗袍极感兴趣,拍照时都要让她侧身。她很不舒服,索性把旗袍的开衩缝起来—臀部以下膝盖以上的部位。林黛并非绝色佳人,但她却是那个时代美的标准。《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造型和衣饰,便是以她为参照。

魂消香断

相传林黛曾与多位圈中人相恋。18岁时与35岁的严俊出双入对,但这段感情因严俊与李丽华结婚而告终。随后与电懋“忧郁小生”雷震相恋,也是没有维持很久。

林黛的丈夫龙绳勋出现在她美国求学之际。他是国民党前云南省主席龙云的儿子。龙对其展开热烈的追求,两人在香港九龙玫瑰堂举行婚礼。两年后,儿子龙宗瀚诞生。

然而,1964717,林黛在香港家中服食过量安眠药兼吸入煤气自杀,年近三十,举世震惊。自杀原因成当时一个谜。其夫龙绳勋在墓志铭上说,林黛是因“家庭细故,戏走极端,弄假成真”。原来,儿子出世之后,林黛与龙绳勋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暴露, 激烈争吵时常发生。

同时,她在邵氏的巨星地位受到威胁。李翰祥起用“老星”乐蒂和新人凌波主演了黄梅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创造了邵氏公司最新的历史辉煌,所有焦点都集中到凌波身上,她感觉自己好像被抛弃了。她曾被人当众指为“你还神气什么?你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地走下坡路了”,致使她放声大哭。

据说临死当晚,林黛为佣人之事与丈夫吵了一架,把丈夫推出房门。龙绳勋便去书房看书至凌晨3时,推卧室门不能进。于是他出去游玩到中午才回家。打开房门后,他看到林黛仍然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以为她睡着了。而林黛左手攥着15个月大儿子的照片,右手拿着天主教大奖章走了……

林黛或许不是真想死,因为她在遗书上写道:“勋:万一你真的想救我的话,请千万不要送我到公家医院去,因为那样全香港的报纸都会当笑话一样地登了!只能找一个私人医生,谢谢你。”而傅慧仪也根据林黛的遗物发现,临死前的一天,她还和干女儿冯宝宝去换领到期的身份证。“这不是一个想死的人的行为,她其实只是玩过火。”

一时疏忽,使爱妻香消玉殒,龙绳勋悔恨不已。直到龙2006年去世,他一直将林黛的房间维持生前的样子:化妆台上搁置的眉笔、口红、粉盒、串珠的针线包,衣橱里挂着喜爱的旗袍。

2009814,林黛生前遗物在香港电影资料馆一楼展出。那些发黄的报纸和画册能见证,美人在最美的时候离开,我们不知她白头的样子。

现场多为华发老人,影视墙上放映着年青时代曾追捧的明星林黛,她一笑一颦,举手投足,令人喟然忆旧。

香港电影工作者总会会长、著名导演吴思远曾说,香港没有“林黛热”,因为从来没有冷过。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