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犯上“拒学症”……
每个孩子在刚踏入幼儿园或学校时,常常会不适应,或者不断生病,这背后有没有其他原因?
W/PERRI KLASS医生 编译/西蒙
每个孩子在刚踏入幼儿园或学校时,常常会不适应,或者不断生病,这背后有没有其他原因?
当我第一次明白自己成为拒学症(School Refusal)的“帮凶”时,我甚至不知道有“拒学症/拒绝上学症”这个术语。那是在10年前,我有个病人,这个刚上一年级的小男孩,整个学年都在生各种各样的疾病。
喉咙痛。剧烈的咳嗽让他整夜无法入眠。然后又开始喉咙痛。每个周末都要挂急诊。“能给开个病假条吗?”他焦虑的母亲会问道,我便给他们打印病假条并签字。
但直到孩子的校医打来电话,我才知道问题有多严重。她告诉我,如果再给他开上几天病假,根据法律,小家伙就得留级,而且第一学年不算学时。为他开了这么多的病假条,我真的有充分的理由吗?
1 拒学的原因
拒学症—任何一种旷课,从恐惧到逃学,都能从孩子自身的品行和愿望上找到根源—而且是教育、心理学和儿科学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因此,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学校老师、心理学家和儿科医生们共同努力。
实际上,作为儿科医生,我理应第一个注意到这个孩子的问题。但我太笨了。我的小病人是一个焦虑的,还有点儿古怪的孩子—我也和他母亲谈过,是否对他的成长情况做一个评估。但我们还是同意等等,看看他在一年级的表现而定。事实上,在学校,他对任何让他感到不舒服的事情都避之唯恐不及—在校车上和同学们的交流;在操场上玩耍时的你推我撞。有些课程,别人也许会发现他读起来很吃力,他就会躲得远远的。他一直缠着妈妈,这样她就能随时看到他,而这个孩子的视线也一直离不开他妈妈。
海伦.艾格博士(Dr.Helen Egger)是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儿童精神病学家和流行病学家。对拒学症同沮丧及焦虑性障碍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她研究的儿童中,有1/4的拒学症发生和焦虑问题有关。
作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成长行为学的儿科医生,芭芭拉.霍华德博士(Dr.Barbara Howard)还见到过更为极端的拒学症案例—那些孩子在学校的日子里,发生了种种医学上或学习上的问题。有些孩子从去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就发生拒绝学校的问题,因为他们没有做好和父母分开的准备,或者因为他们特别焦虑。博士告诉我,这些孩子需要人们帮助,从初期就开始进行调整。
“对那些焦虑的孩子帮助时一定得小心。”她说,“保证让他们能带着心爱的毛绒玩具熊。”当孩子对去学校感到焦虑时,要了解是否有特殊的原因—如被同学欺负,还是洗澡的小隔间没有安上门?即便找出并解决这些问题,也未必能让一个焦虑的孩子掌握对付焦虑从而在学校感到安心的技能。
2 拒学症细分
拒学症的分类较复杂,有些是对学校的恐惧,也有些是为了逃学,而且也在不断变化。现在专家们正按产生这些行为的动机对拒学症进行细分。
这些孩子拒绝学校的可能是为了逃避负面的感受,如焦虑和沮丧;或者负面的体验,如考试或社会交往的困恼。另一方面,他们或许也在追求一些正面的奖赏—父母的关注;能整天玩电子游戏的机会。对大点的孩子来说,或者是寻求其他一些不太正当的乐趣。
专家们指出,这些行为也有重叠:一个因为各种原因赖学很严重的孩子,或许会变得日渐焦虑——并且对返回学校感到尴尬。事实上,常常不去学校,会同时加重孩子返校时的学业压力和社会交往压力,慢慢形成一个危险的循环,赖学越多,就越不想去学校。
区分拒学症孩子的反应十分重要。“如果你有个十分焦虑的孩子,你就得使用大量消除他焦虑的技巧。”克里斯托弗说,他是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心理系临床训练的教授和负责人。对于追求奖赏的孩子们,他继续道,“应该提高他们去学校的动力,并对他们的校外活动给予监护。”
如果你把学校当做孩子们工作的地方,那么缺勤就是一种危险的讯号,提示孩子的健康或情感的某些方面出了问题,或者是孩子的家庭,抑或学校有些问题。
3 后果可能很严重
当然,作为一个儿科大夫的职责就是要确诊某些说不清的身体不适,并不代表了某种未诊断出的疾患。缺课可能由于是对孩子医疗护理不够,对慢性病,如哮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拒学症,不是一种医学诊断。”艾格博士说,“也不是一种障碍,它是一种症状。”但这种症状非常重要,因为后果可能很严重。家长、儿科大夫、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学家应共同探寻对这些孩子的帮助方法。
她继续说道,儿科医生应该询问“这些疾病是孩子不去学校的问题所在吗?或者暗示了其他的障碍:如焦虑、沮丧、睡眠或身体其他问题?”
我的小病人最终也没有留级。学校同意让他补上部分课时。他也进行了学习能力评估,然后通过对他课堂学习的干预,他的学习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我也提议对他和他母亲进行单独的心理咨询。孩子来过,但失约了很多次,他母亲则从未露面。)
因此,那些原因不明的喉咙痛和持续咳嗽,最终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课题。学校环境的改变;孩子需要学习新的调适技巧;母亲需要改变对孩子小毛小病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