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入园全攻略

2010-05-29 16:40:25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宝宝要上幼儿园了!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开始忙碌起来。从家庭到幼儿园,这可是宝宝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如何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是家长们尤为关心的问题。

本期《健康忠告》请来资深早教专家朱颁讯老师,为您见招拆招,化解宝宝初入幼儿园的不适难题。

上幼儿园,无疑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生活转折。

“与家人分离几乎让所有的孩子在入园时都会产生分离焦虑,生活场所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已经让孩子难以适应了,更何况还要让孩子改变他们入园前已经形成的行为和习惯呢。”广州市桐井幼儿园副园长罗咏芬女士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里接触到的人际交往环境变得复杂,孩子与孩子、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交往关系比起以往单纯与家人交往的亲子关系,来得难处理得多。“各种环境的变化让宝宝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当最亲近的人从视线中消失了,孩子会一下子不安起来,往往用喊叫、哭闹来表达自己的焦虑,呼唤家长的出现。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儿童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发烧、拉肚子……因此,在开学初期,有幼儿园会设置一段“亲子时间”,让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学习、生活、玩游戏,以逐渐减少孩子的心理不适,帮助孩子尽快调整好情绪。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帕梅拉·维埃拉说,家长的正确态度有助于孩子适应新环境,家长应该把孩子入园看做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而不要当成是一种感情上的分离。家长的潜在担忧会被孩子觉察出来,这会让孩子适应起来更加困难。

这一分离焦虑阶段,家长们要“狠下心来”,一般情况,坚持两三周后,孩子就能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

案例一:

爱哭宝宝,两眼泪汪汪

广州市水荫幼儿园  晴晴

晴晴马上要满三岁了,上幼儿园已经快一个月了。每天早上,晴晴家中总会上演这样一幕:爸爸妈妈在一旁催促着,晴晴则抱着妈妈的大腿不肯放手,边哭边喊:“我不要不要……”晴晴爸爸向我们描述这一幕时,打趣道:“送宝宝上学可是件天大的苦差啊,我都被我女儿当成大坏蛋了。一路上,不认识我的人大概以为我拐卖儿童呢。”

为此,晴晴妈可是伤透了脑筋:“‘这么漂亮的女孩子,哭起来多难看啊’,可怎么跟她说都不管用。”晴晴妈妈还告诉我们,她可是费尽心思想尽办法了:糖果、芭比娃娃、漂亮裙子……可这些平常晴晴最喜爱的宝贝一到这关键时刻竟完全不起作用了。很多时候,还只是远远地看到幼儿园大门,孩子的眼泪就哗哗往下流了,还拽着大人的手要往回走。

即使已经交到幼儿园老师手里,晴晴还是要老师怀里挣扎着探出小小的身子,双手伸向妈妈,整个一个可怜的小泪人儿模样。晴晴妈妈心疼不已,赶紧回来又抱又哄:“好了好了,妈妈不走,妈妈陪晴晴。”等孩子情绪好不容易平静些,晴晴妈妈准备去上班,孩子又是一通“惨烈”的哭嚎。就这样,反反复复,难分难舍的母女俩,一耗就是大半个小时。“晴晴就是爱哭,每次看到她那委屈伤心的样子我心都快碎了,有时候真想辞职在家带孩子算了。”

专家分析1

晴晴明显就是没有做好入幼儿园前的准备,特别是心理上和认知上的准备,导致幼儿园的生活无法适应。恐惧、焦虑、紧张,安全感的缺失,对于一个三岁的孩子,除了用哭泣来表达以外,她确实也没有别的办法了;更严重的是,父母的态度及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雪上加霜,更让孩子无所适从。

既然决定送孩子上幼儿园了,那么就必须坚定信心,相信自己、相信孩子。晴晴妈妈态度一定要坚决,建议晴晴妈妈在送孩子到幼儿园让老师接手后转身就走,不要回头。这样做并不表示不爱孩子。孩子来到一个新的地方生活,肯定会有不习惯,表现出不想去甚至哭闹,都很正常,家长应给予孩子适当的成长时间与空间,相信孩子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孩子适应期的长短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如果像晴晴妈妈这样优柔寡断,孩子可能三个月甚至六个月都适应不了。

案例二:

乖巧宝宝,变成“捣蛋鬼”

广州市珠影幼儿园  彬彬

刚满3岁的彬彬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爸爸妈妈考虑到自己平常工作太忙,经常要到外地出差,满世界飞的他们索性把孩子送到了附近的幼儿园,并将已经退休的爷爷奶奶接到自己家里,方便照顾彬彬。上个月,彬彬爸爸妈妈同时出差,临走时,他们给小彬彬买了很多玩具,彬彬兴奋极了。

有聪明又可爱的小孙子在身边,爷爷奶奶自然也很开心。彬彬在家可是个名副其实的乖宝宝,总是一副很懂事的样子。他从不吵着要买玩具,也不乱扔玩具,每次玩完都会收拾得井井有条;跟爷爷奶奶去邻居家串门时,彬彬也很懂礼貌,乐于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玩具;晚上一到时间,就自觉爬上床睡觉,一点也不让爷爷奶奶操心。

不曾想,家里的乖宝贝,一上幼儿园竟然性情大变!幼儿园老师说他是“迷你版变形金刚”,是个小小“捣蛋鬼”,特别叛逆,爱生气、破坏力十足。最让老师头疼的是,这孩子从不按老师的要求做,与在家时判若两人。老师要求孩子们安静点,小彬彬就去玩玩具;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分配好玩具,小彬彬又去抢其他小朋友的……

有一次,彬彬跟其他小朋友抢一台玩具小火车,不但粗鲁地推开了“敌人”,还把人家打哭了;还有一次,小朋友们在一起堆积木砌房子,彬彬的小蛮牛脾气上来了,“哗啦”一下就把堆好的积木全推到地上了。当彬彬做错事时,老师说“乖宝宝不能这样不听话哦”,这“破坏大王”就会拧着脖子、撅起嘴巴,对老师爱搭不理……基本上,只要老师的视线离开彬彬一刻,准会有小朋友跑来告他的状。

专家分析2

孩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需要有亲人陪伴,而不是一堆高级玩具就可以打发的。特别是在困难时期(如刚上幼儿园时)更需要成人的尊重、理解、关爱、陪伴,以及同情心与情绪辅导。彬彬的情况是在安全感满足的环境下表现出乖巧可爱,而在陌生、缺乏关注、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环境中,他通过发泄、攻击性行为来表达内心强烈的需求,这是一个受伤的孩子。成人只希望看到孩子表现好的一面,任何孩子的不良表现都是孩子的问题、要“教育”。如果,亲爱的父母们能想一想,孩子外在不良表现背后反映了孩子怎样的内在需求,并给予满足(其实,孩子要的不多,他们只要成人无条件的、无时无刻的爱与关怀,让他们内心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面对自己的一切挑战),那就是小孩子真正的救星了。

建议彬彬的父母无论多忙,也要抽空陪伴孩子,每天哪怕只有10分钟的“亲子时间”也好。越是出现攻击行为的孩子,其实越是内心容易受伤的孩子,对于这样的 “小捣蛋鬼”,大人们不应一味地指责或体罚他们,更多地还是应该进行情绪辅导,了解孩子的真实感受。在孩子愉悦轻松时进行非正式的交谈,深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以及所谓破坏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然后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案例三:

安静宝宝,小小男子汉

广州市桐井幼儿园  冬冬

男女老少,无论谁看到冬冬,都会禁不住夸奖:“哟,这帅小伙长得多精神啊!”上幼儿园第一天,小老师对这孩子就特别喜欢,一个劲逗孩子玩。然而,这对即将4岁的冬冬来说,好像不是件愉快的事情。爸爸让他向小张老师问好,但这小家伙就是那么平静地站着,很深沉似的,一言不发。

瞧这架势,冬冬爸爸以为小家伙有脾气了,早晨送他上幼儿园时,孩子有点不乐意,刚想哼哼唧唧几句时,爸爸就说了:“男孩子要勇敢,别像女孩子那样扭扭捏捏的!”冬冬马上就不敢吱声了。到了幼儿园,他倒也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撒娇、哭闹,只是淡淡地跟爸爸说了声再见就跑进课室了。爸爸并没有在意,小孩子嘛,有点脾气很正常,何况冬冬在家向来乖巧,一点也不淘气。

幼儿园的男孩子们很快就混熟了,宝宝们四处跑跑跳跳、打打闹闹,好不热闹。可户外活动的时候,很难看到冬冬活蹦乱跳的身影。小老师发现,这孩子喜欢一个人待着,很安静地待在一边,而且既不怎么喝水,也不怎么吃东西。小老师特意拿了些玩具给冬冬玩,而他也只是默默地接受,悄无声息地玩,好像周围的人都不存在一样。而其他老师见冬冬比较乖,也就更多地忙于安抚那些哭闹的小朋友去了,没有太多关注他。渐渐地,冬冬的情绪越来越低落,过了几天,他开始发烧了……

专家分析3

普遍认为男孩子要勇敢坚强,但同时别忘了男孩子有着同样的心理需求与情感需求。以这一标准来要求小男孩,未免太不人性了。长此以往,小朋友的人格必将被扭曲,导致今后成长为偏离了男性自然属性的男人。早期经验最重要的是情感经历,孩子的情感需求就是与成人的情感互动,就是爱、认同感、安全感、信赖感,一旦这些感受被深入与内化,人的自然属性将自然稳定下来,就像女孩像女人的温柔善良、男孩像男人的坚强勇敢。但是如果缺乏这些必要的情感互动与感受,而只是生硬地给行为与情绪贴上标签,那么,孩子无法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从而内心产生焦虑、矛盾与挣扎,进而少言少语甚至自我封闭。情感、心理的缺陷最终导致生理的疾病。刚上幼儿园的孩子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会持续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发烧、咳嗽等症状,这些都与孩子的情感缺失、情绪紧张有密切关系。

对于情绪激动的宝宝,老师和家长会格外重视,但是对于异常安静的宝宝,老师和家长可能会比较容易忽略他们,认为宝宝“适应性强”、“很听话”。实际上,宝宝过于安静已经是一种不适应和压抑情绪的反应,他们可能在心里会想,“就算我哭闹,爸爸妈妈还是会送我到幼儿园的”,他们只能逆来顺受,压抑着自己的情感,其实心里是非常难受的。安静的宝宝同样需要老师和家长给以更多的关注。

案例四:

“助教”宝宝,迟来的不适

广州市东圃幼儿园  小雨

早在小雨听妈妈给她讲故事的时候,这孩子就嚷着要上幼儿园了。她知道,在那里,有好多小伙伴,在那里,她可以跟他们一起吃饭、睡觉、做游戏。

入园第一天,小雨很快就跟老师、小朋友们玩起来了,还痛快地跟妈妈挥手说再见。小雨妈妈可高兴了,没想到这孩子这么适应,看来原来的提心吊胆都是多余的。在这个新环境中,小雨表现得棒极了,自己乖乖吃饭,不乱跑,不抢别人的玩具,有时甚至还帮助老师“照顾”其他的小宝宝,俨然是一个小助教的样子,大家都很喜欢她。小雨最拿手的是嗲声嗲气地说自己是个小淑女,并掰着手指将自己的优点一个一个数出来,那一本正经、绘声绘色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其他孩子也很喜欢这个乖巧伶俐的“孩子王”,他们整天围着她打转。

没想到“好景不长”,最近小雨表现反常,居然不愿意上幼儿园了,动不动就哭闹,有时还霸道地欺负别的小朋友。而且大有变本加厉的趋势。小雨妈妈着急了,这孩子一开始好好的,怎么现在反而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了呢?

专家分析4

这类孩子,表面看上去比别的孩子成熟、老练、适应力强、活泼外向、要强爱面子等等,这与家长的价值观和对孩子的高要求有直接关系,但孩子毕竟是孩子,内心还是稚嫩、脆弱的,经不起面子上的功夫,一旦撑不住时,就会流露出真实的样子,这样会使孩子自己接受不了自己而极度的痛苦,内心的伤害与扭曲对孩子的健康心理与健全人格的建构极其不利。还孩子以童真纯粹的样子,保护孩子的真实样子,让孩子的真情自然流露,让我们这些成人喜欢孩子原来的样子。

案例五:

体弱宝宝,疾病来袭

广州市东城幼儿园  俊俊

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刚满两岁的小宝宝俊俊就提早开始了他的幼儿园生活。如此低龄的小宝宝,幼儿园一般是拒收的,好话说尽了,俊俊才勉强争得了一个名额。这么小的孩子,不仅家长,幼儿园的老师也特别不放心,担心这么丁点小的孩子稍不留神就发生意外。

“呜呜呜,我要妈妈,我要回家。”“让我出去,我要找妈妈。”“快走开,我讨厌你。”“为什么妈妈还不来?”班里的哭声只能用此起彼伏来形容,而小俊俊,只要看到别的孩子哭,他也一定跟着哭,而且哭得比一般孩子还起劲。小孩子,哭哭事小,可小俊俊第一天上幼儿园就不小心把手指划破了,俊俊妈妈赶紧请假把孩子接回了家。

意外接连不断地发生。由于年龄实在太小,小俊俊的自理能力弱,上厕所、睡觉、吃饭,俊俊都需要老师的特别照顾。入园才短短两个星期,俊俊就与疾病搏斗了两星期。班上只要有一个宝宝感冒,小俊妈妈就得担心,因为自家孩子被传染的几率更大。前几天,俊俊爸妈就深更半夜带孩子去看急诊。看着急诊室里孩子那可怜的样子,俊俊妈妈的眼泪都下来了:这么小的孩子是不是真的不该去幼儿园呢?俊俊爸也很担心孩子:“宝宝太小,抵抗力极弱,加上89月入园,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天气热,喝水少,生活不适应,实在让人担心。”

专家分析5

现在许多家长有一个误区,认为提早让宝宝进入幼儿园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更早地发展交际能力。其实,刚满两岁的孩子还处在心理发展很关键的时期—分离焦虑期,这一时期对亲人的要求是寸步不离,不能离开视线范围,只要看不见了就会认为是永远消失了,孩子会产生极大的恐惧感。如果成人了解到这一时期孩子的特殊需要,给予耐心的呵护与关爱,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时期,那么孩子就会从成人那得到安全感的满足而建立起新的自我认同感,这种心理发展进程使孩子逐步以自己的方式与步调渐渐迈向成熟,当孩子的心理、情感一步一步稳健地向前发展时,入幼儿园的最佳时期必将出现。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请给我们的孩子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儿童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梅仲孙认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班孩子入园年龄应该满3周岁。两周岁的宝宝自身抵抗力是最弱的,幼儿园是一个公共场所,老师根本不可能像家里一样一对一、无微不至、全方位地照顾宝宝。而且年龄越小的宝宝与父母的分离焦虑反应就越强烈,这种情绪影响到宝宝的进食、睡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宝宝的抵抗力,导致容易生病。另外,不到3周岁的宝宝,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非常有限,很多时候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最简单的要上厕所,往往他们还表达不出来。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