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武极至善
李连杰,这个名字,我们太熟悉。武术冠军、功夫小子、功夫皇帝、国际巨星、亲善大使、佛家信徒、“壹基金”创始人……打出“李连杰”三个字,在网上关于他的故事太多太多。这个从八岁起就曝光于媒体的男人,用了半生的走南闯北写下了一部东方传奇。
35岁之前,他的身份是武术演员、电影明星,李连杰戏称那是他的“前半生”,像是已经尘封的记忆那般,回忆起来竟有些恍若隔世,他曾告诉朋友,那些五光十色的身份,没有一个是他主动选择的,都是命运选择了他。而35岁之后,他显然已经清楚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后半生”的主题是信仰,是慈善。他创办了“壹基金”,自此,大侠李连杰不只是在银幕上帮助别人。如今的他,一直在努力做一个成功的慈善家。
正如《时代》周刊眼中的李连杰,他“缔造了从武术家变成慈善家的杰世纪”。从“功夫皇帝”转身“慈善大使”,李连杰的身份变革比他的电影还要精彩。
“一个人能做的事很少”
许久没有以“壹基金”执行人之外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线里的李连杰,近日来到了受风灾侵扰的台湾,以“壹基金”的名义紧急拨款30万元人民币(约144万元台币),但他想做的还有更多。
作为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大使”及世界卫生组织“亲善大使”、壹基金创始人,同去年汶川大地震一样,这次,李连杰也进入了灾区。他背着一个登山背包,只身一人到台湾,连脸上的胡子也没来得及刮,就风尘仆仆地赶到灾区,为备受超级台风“莫拉克”摧残的台湾中南部灾民及义工打气。
尽管受到灾害侵扰,李连杰所到之处,仍旧掀起追星的热潮。大批灾民和义工蜂拥而上,很多的女义工更是难掩激动,尖叫着将他围住。大概是习惯了这样的场面,李连杰总能微笑着对着大家,丝毫不影响自己抗灾工作的进度。在高雄的村落里,李连杰9小时内到访了7个灾区,亲自搬运方便面,还不时询问医疗人员当地设备状况。很多媒体将摄像机对准他,他更是笑说:“现在很多媒体在这边,有什么尽管讲,他们会报道出去。”
三天两夜,李连杰马不停蹄。
夜以继日地工作,如果仅仅是亲力亲为搬运物资、慰问灾民,一个人当然做不了很多。驾轻就熟的李连杰深知这点。“一个人,你以为你能背多少?背一百斤大米够不够?其实最主要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每一点点爱加在一起就是很大的力量。每一个NGO组织都要彼此配合,这样就能做很多事。”李连杰的主要目的,就是聚集起那些零散的力量。
“这个灾难已经发生一段时间了,现在主要是看后续的工作我们能做些什么。把那些消息能够亲眼看一下,亲自了解一下,告诉大陆的同胞。我一直说,(单独)一个人在任何灾难当中,能做的事很少。”
30万元,在人们看来,对于“壹基金”,对于李连杰本人,都是个微不足道的数字。但是李连杰已经甩开了明星作秀的包袱,慈善,上升为一种事业,不在于数字多少,在于它的可持续性,在于它的影响力。“壹基金”的凝聚力,李连杰的号召力,这是一笔无形的巨资。
要让“壹”可复制
如今的李连杰,三句不离慈善。在拍完电影《木乃伊3》后,他宣布息影一年,原因正是做慈善。李连杰表示自己在美国有一个工作团队,仍在帮他挑选剧本,“一切都要看机缘,片方找到我,我觉得有时间,和我的慈善工作不冲突就去演一下。”
拍了几十年电影的李连杰,对于电影,这个曾带给他无数荣誉和全球知名度的事业,已经不那么热衷。他认为电影和武术,作为他人生的前两个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只想全力做好慈善事业,他坦言,继续拍电影,是当作一个工作,甚至可以说是为了“壹基金”。因为自己必须有这个工作,才能够把慈善事业保持在一个公众媒体的曝光率很高的情况下。如果“壹基金”有一天能够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品牌,电影随时都可以不拍。
也许,“功夫皇帝“的“隐身”,会让银幕上少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会让无数影迷怅惘可惜。但同时,一个专注于慈善的人物的出现,对于成千上万的受助者而言,会是更好的一个转折。
大众知道李连杰做慈善,大多都是从“壹基金”开始的。事实上,早在“壹基金”之前的几年,李连杰就已经开始做慈善。在美国,也曾建立过基金会,主要是帮助一些还不到犯罪程度的青少年,告诉他们怎么样面对生命。
2004年,李连杰携全家人去马尔代夫度假,不幸碰上了印度洋海啸。“海啸来临的三十秒,海水完全淹没了小岛,我的小女儿已被冲走,我拉着大女儿站在水中,海水淹到了我的耳根,我感到了死亡的绝望……”与死亡擦肩而过的他,开始反省。“当大难来临,金钱,名利,完全没有意义,在那一刻,生命是完全平等的。我们这些留下来的生命,如何活出意义?”他一直在思索着,“我迫切感觉一刻都不能停了,我必须干点什么,我找到一个方法可以跨宗教、跨语言、跨越一切,这就是慈善。”
于是,他创办“壹基金”。这个东方“壹基金”的主旨与美国的不同,宣扬的是不要等到灾难来临后再呼吁捐款,而是每个人每月一元钱,向灾民传递“很多人在关心”的信息。“为什么最后要用一元钱?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从心理学来说,做事门槛最低,也最容易行动。而一旦行动,行动者会继续在心理上肯定自已。一个月捐赠一元钱和千万元意义一样吗?答案是肯定的。”李连杰如是说。
李连杰亲自到中国台湾、印度、泰国以及美洲等全球NGO组织考察,同时,聘请国际咨询公司对中国的捐赠现状做了为期两年的调查。在大量的调查和综合考虑后,2007年4月,“壹基金”正式成立,倡导“壹基金 一家人”的全球公益理念,推广一家人互相关爱、彼此关怀的慈善互动模式。
然而,质疑的声音很多。在这个明星借慈善作秀的年代,刚创办的“壹基金”被很多人认为又是明星的玩票。面对质疑,李连杰用行动说话。他不止一次地在各种公开场合大谈壹基金,他鞠躬,他双手合十,一次次恳请大家支持慈善事业,支持“壹基金”。甚至,在成为“中华慈善奖”候选人后,他还表示:“我不希望得到这个奖项,观众与其给我投票,不如为我的‘壹基金’捐一块钱。”
两年下来,“壹基金”先后对云南普洱地震、南方雪灾、山东洪灾、汶川地震、包括近期的广西水灾、云南地震等多起国内外自然灾害进行了第一时间救助。同时,还在四川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灾后重建工作……针对中国民间组织公信力不强、且没有公开透明的体系,“壹基金”让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做全球审计,做到透明。为此,在汶川大地震期间,由于李连杰带着“壹基金”专聘的会计人员去灾区,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讨论。
如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壹基金”这个组织已成为国内最专业最规范的慈善机构之一。李连杰现在每天都在思考着一个问题:如何让“壹基金”变得可复制。他要把“壹基金”当作一个事业一直做下去,“李连杰死了没关系,只要这个基金计划还在。”
虔诚信仰-“在红尘里看透”
“在中国,没有信仰,我做不下去慈善。”李连杰曾这样表示。李连杰的信仰是佛教。
十几岁获“全能”武术冠军时,教授太极拳的师父告诉当时的李正东(李连杰原名)要一辈子练太极拳,另外一位师父则告诉他共有十二种武术,要学习一辈子。李连杰觉得花几世都学不完外界的功夫,于是,转而,向内寻找。李连杰就此开始了内心的索探,多年下来,武学变成了“内外兼修”,思想也变得越来越开阔了。
正是这个想法,让李连杰与佛法结下了善缘。他说自己十多年没有好好学英文,心也不在拍戏上,却在很努力地探讨佛教的世界观,不停地思索宇宙的事。“有生就有死,有自然法则说人一定活到80岁,20年、30年,2天、5天都只是一个概念,任何状况在我看来都是正常的,没有什么需要惊讶。我到40岁的时候,恍然大悟,现在做的,才是我来世间应该做的事!”
李连杰与佛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儿时练武,1982年,李连杰因出演《少林寺》武僧觉远和尚而走红影视界。据说,当年拍摄电影《少林寺》时,有位方丈大师在看他第一眼时,就跟他说他有佛缘,应该出家。当时这话没让他太在意,然而时隔十多年后,他不期然地与佛愈来愈近。有一次,李连杰与好友陈岚坐飞机遇险,当时大家都吓得半死,陈岚却镇定自若,并哈哈大笑说:“既然横竖是死,还不如哈哈大笑地死。”之后不久,李连杰便和陈岚皈依了佛教。由此而逐步接触佛教,认识佛教,并且逐步实践佛法,学佛之心日趋强烈。
长年呆在演艺圈里,与佛结缘让不少人感到意外。李连杰认为佛法是出世法,但却能指导世间法,演艺圈是个大染缸,在大染缸里做自己该做的事,就是在修行。基于这个概念,佛法能够完全融入到李连杰的工作与生活中。
出现在公共场合的李连杰,手里总是戴着一串深蓝色佛珠。生活中的他,也无论是在等待工作,还是坐飞机坐车出行时,都会持咒念佛。同样一小时,在他看来,如果用来持咒念佛,时间便很快过去,一切皆因心安。
“对佛教徒来说。我认为自己现在有责任,我不希望小孩看我的《龙之吻》,我不希望听到5岁的小孩模仿电影说些恶狠狠的脏话,我希望能给别人传递一些正面的东西而不是暴力。”武术与佛学,在有些人看来,是很矛盾的事情。因为在电影当中,武术英雄都是全知全能甚至以暴制暴,但李连杰认为真正的英雄应该以暴反暴。如何将这个理念,寓于武术与电影中,是李连杰一直想做的事。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是看破红尘,而是在红尘里看透。”
或许正是基于“众恶莫做,众善奉行”的佛家思想,李连杰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了电影与武术之外的东西上。几年前,外界盛传李连杰出家时,很多人担心,利智怎么办?李连杰的孩子怎么办?殊不知,利智也是信佛之人。“修行不一定得出家,在家也能修,”李连杰笑着说,“我们一家子都信佛,我还常和利智讨论佛法,只是偶尔也会意见不同。毕竟不在同一条线上起跑嘛!”
爱情秘笈-
爱不是拥有,而是付出
对于大多数女性粉丝而言,李连杰最大的魅力不在于那些潇洒飘逸的武术,也不在于那张俊朗的脸,而是他对妻子利智的爱。
情到浓时,这个外表颇为硬汉的男人可以对妻子来个深情宣言:“我可以为她死!”而且还是在公众场合。
利智生产时,他可以为她推掉包括《卧虎藏龙》在内的所有片约和工作,专心陪伴在妻子身边一年时间,只为了曾经答应她的那句承诺。
当年利智在美国做手术,推进手术室前,以字条向他交代全部家产时,他可以看都不看一眼,就毫不在意地把字条塞进了裤袋,直到利智从手术室出来,他立即把字条撕掉,他在乎的不是钱,而是妻子的健康;他甚至将自己所有财产都转移至妻子名下。
他还有著名的“二位一体”论。“人性其实最自私,每个人都有底线,你可以得罪父母兄弟姐妹,然后得罪老婆及子女,人到最后才会跟自己过不去,当你把老婆当成自己,自己当成老婆时,人又怎会害自己呢?我对她已毫无保留,这样的感情难以分数来衡量,到了这个阶段感情才最巩固,也是谢幕的终点。”
这一切已足以令天下不少女人羡慕到尖叫。
谈及长久的爱情,李连杰说过:“爱有很多种,有占有、控制。包括爱情,一开始爱是靠两性的吸引,后来延续下去几十年,到你死亡的时候,我想更多的是彼此的付出。你不断地去考虑对方的感受,对方也考虑你的感受,我想这个爱情就会比较牢固、比较长久。所以爱并不是拥有,爱是付出。”
留心注意,你不难发现,李连杰每次与女星合照时都有一个特点:他的双手不是紧握拳头,就是插在裤袋,永远保持着一段距离。据说原因就是利智。早在拍摄《黄飞鸿》时,李连杰和关之琳表现亲密的绯闻传到利智耳朵里,利智不发一声地收拾行李就离家出走,李连杰不顾一切地追到机场,拦住她。从此,李连杰不跟片中任何女星多谈一句。导演们也识趣,但凡情感戏、床戏多的电影,都不会找到李连杰。有人因此调侃李连杰“妻管严”,也有人为他辩解,认为这是李连杰尊重老婆的表现。
“只要两人愿意付出时间迁就对方,渐渐地两个人就会变成一个人!她一定是最好的,不然我怎么肯为了她付出我的事业、我的生活?甚至将来有一天—有可能的话—为她付出我的生命,都心甘情愿。”李连杰说。
“心体谐一”-快乐自内而外
现在的李连杰已经不是一个职业的武术选手,但对于健身却仍然十分看重。前不久,李连杰携手知名运动品牌Adidas,参与身心训练课程“武极”的开发。这位甚少涉足商业、并不再热衷幕前的国际明星,此次与Adidas的合作再度成为各大媒体的关注对象。
十年前,李连杰就有个愿望:“这些年看到很多健身房里的面孔。我发现,很多人在锻炼的时候并不开心。虽然他们的身体在那里运动,但心却不在那里,这样的运动效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找到一种自内而外真正快乐的方式。”“武极”就是这个愿望的产物。
在李连杰看来,现代的健身,尤其是国外的,大多只注重外在的修炼,而不像中国古典的武术,由内心、思想来带动机体。武极所倡导的是一个新健身理念“心体谐一”。“心”指心灵、意念,凡事由心而始;“体”指身体、以及整体的精神面貌;“谐一”则是平衡、和谐、统一的理想身心状态。“心体谐一”提倡每天面对繁忙工作和生活的人们积极参与健身活动,通过运动强身健体的同时,找到内心的平静和愉悦,达到身心平衡、和谐、统一的健康状态,就像“人和自然在谈恋爱”。
“武极”身心训练课程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运“气”法、“阴阳”概念及武术的精髓,并融会贯通西方瑜珈和普拉提等现代健身元素。李连杰提出了风、水、火、土的概念,风代表呼吸,水代表身体内的液态,火代表体温,而土则是骨质。听起来充满了道家玄学的复杂感觉,但都可以在“武极”中归纳为“水性”和“火性”两部分的练习。
这当然不是李连杰的第一套自创功夫。李连杰8岁进入北京什刹海体校学习武术,15岁时已经连续5年夺得全国武术冠军,这项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在苦练传统功夫的同时,李连杰独创了一套“拳打流星”的练功方法。他独树一格的“醉剑”被称赞“潇洒飘逸、柔中带刚”。
正是洒脱的中国功夫,曾让前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他赞叹有加,他对小小年纪的李连杰说:“将来可以做我的保镖。”当时年仅11岁的李连杰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我不要保护一个人,我要保护亿万中国人。”拍完《少林寺》,17岁的李连杰告诉媒体,他一生的愿望是发扬中国武术。多年前,已经甚少拍戏的他又说:“人活着追求的目的就是幸福、快乐,每一个人都是。武术到最后的境界,追求的也是这个。”很多年后的今天,他终于将这一理念推广给大众。
谈及自己的健身方式,自称已经锻炼了四十年的李连杰认为:“绝不是走进健身房才叫健身,一个不练习跑步的人根本不能叫做健身者,跑步是最简单有效的健身方式。”李连杰的工作繁忙,跑步的时间、距离、场所都不固定。但只要可能,他每天至少都要跑
有人认为,与Adidas的合作,是为了弥补息影一年所带来的金钱损失,李连杰自己则表示是在圆十年前的梦想,一直都想推广一套身心合一的健身操。但换个角度,与商业品牌的合作,对于这个年收入2.4亿(2008福布斯“中国最具影响力25大明星排行榜”榜首)的“功夫皇帝”来说,更大的意义会在于商业品牌建立良好的关系上。如今,“壹基金”已经进入到“进攻”企业的第二层次。与微软、阿里巴巴、淘宝网的行业合作、洽谈,让“壹基金”蓬勃发展。但是对于一个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基金,数量远远不够。李连杰的目光更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