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高调打水仗
“要求高的,喝冰露”——2009年的夏天,在广州的地铁站、户外展牌上,这句广告语随处可见。
一款由可口可乐公司推出的矿物质水产品,披着“高要求”的营销噱头,进入了高端消费群体的视野。
但是,当这个概念被人们记在心中的时候,不禁会问,如何才算高品质的饮用水?高品质的水该卖多少钱?一系列的谜,待以破解。
“先进技术”之惑
在冰露的平面广告上,一片清透的雪山冰湖,衬托出干净和清凉。
可口可乐中国区公共关系副总监赵彦红说,“冰露”采用了先进的反渗透工艺,可以有效地过滤水中有害物质和杂质。
在赵彦红看来,反渗透技术的应用,正是冰露的独特品质所在。
但是,熟悉现代水处理技术的暨南大学副教授叶林顺却表示,所谓“先进的反渗透工艺”并不是新鲜之物。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引进了反渗透技术。“以前上太空要喝水,宇航员不可能携带过多的饮用水,于是就需要现代技术净化,将小便经过处理,形成水循环。所以,纯净水最早叫太空水。”
叶林顺介绍说,在饮用水处理中,反渗透主要应用于纯净水的处理领域。
专业层面来讲,制作纯净水的技术主要采用膜分离,而“冰露’使用的反渗透仅属于膜分离的一种,与超滤一并属于常用的两种。
“不同的技术,处理出的水质也不相同。”叶林顺如是说。
其中,“超滤”仅可以去除大分子、细菌、病菌,对有害小分子、离子却无能为力,而通过“反渗透”,去除力就强多了。
不过,叶林顺依然诙谐地摆摆手:“通过反渗透处理出来的饮用水,优点就是‘干干净净’。同时,缺点就是‘太干净’了!”
由于去除力太强,反渗透去除原水中有害物质的同时,将微量元素也随之损害,长期饮用对人体不宜。“现在,康师傅矿物质水打出了‘多一点,生活更健康’的旗号。事实上,就是指在纯净水中多加了矿物质。”与同类产品相比,叶林顺认为,冰露的制作同样是在纯净水的基础上添加钾离子、镁离子。
既然制作工艺与行业其他产品并无差别,叶林顺说:“这样看来,企业宣称采用‘先进的反渗透’工艺,就存在忽悠市场赚卖点的可能。”
不过,事实尚未如此悲观,专家依然表示,“先进的反渗透”也有可能专指尚不多用的“纳滤技术”。
据介绍,纳滤,以前被叫做“膜松散反渗透”,优势在于所使用的纳滤膜。由于纳滤膜带有正电荷,通过这种技术,它既可以把有机物去掉,又可以保留一些微量元素。这种技术,在日本、美国、韩国都有使用。
叶林顺思虑许久:“从优势和前景看,纳滤必定比反渗透要强。但目前而言,在国内,这种技术的应用还不多见。”
高品质,低价位?
在水处理专家叶林顺看来,所谓“先进技术”是忽悠还是实力,只能眼见为实。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种标榜高品质的水产品,价位并不算高。
在广州市场上,“冰露”价格仅为1.2元,而在其他地级市,甚至只卖0.9元。北京方圆营销机构李明利更是直言:“在北京,冰露大概是最便宜的瓶装水之一。”根据他的统计,在北京的各大超市里,冰露的售价很少超过1元钱。
对此,一些营销评论认为,降低冰露价位,是可口可乐的竞争之策:“农夫山泉、娃哈哈等国内企业主要是依靠纯净水赚钱,没有利润就无法生存。而纯净水不是可口可乐公司的主打产品,所以低价不影响公司的利润,只要维持成本就行了,甚至亏本都无所谓。”
但是,在李明利看来,冰露的这步棋并不如此简单。
李明利说,真正“要求高的”消费者可能选择“依云”、“5100”、“长白山”等产品,而并非1.2元的冰露。
“在很多消费者心中,价格等于价值。但是,高标榜、低价位的冰露,会让消费者迷惑不解:为什么高品质却这么便宜?这是否表示实际上品质平平?”
“此外,农夫山泉带领消费者去检测它的pH值,去参观水源。难道消费者对它的要求低吗?”李明利表示,现在消费者慢慢开始理性,没有足够的特点很难打动他们,空喊“要求高”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如此分析,李明利总结说:“客观地讲,冰露的营销策略非常凌乱。”
李明利认为,今夏冰露表现出的种种行为,都源于产品定位、推广方式以及广告诉求存在的诸多问题。
“欲把冰露变成‘要求高的’象征,确实很难。”李明利表示,“用广告语叫板竞争对手、却靠低价策略推动销售,在市场上显然是失策的。”
除了价格低廉,不可思议的另有其事:虽然广告铺天盖地,但无论在广州的超市还是便利店里,“冰露”还不多见。
“事实上,几年前冰露在北方上市时,曾经通过市场操作人员,制造缺货假象。”如果说在华南市场再施此策,李明利认为,“与其说是一种策略,不如说是被逼无奈。”
李明利分析认为,包装水市场经过这些年的运作,市场变得非常成熟,几个大品牌在各自的概念领域已经吐丝结网、巩固地位,如娃哈哈的纯净水、农夫山泉的天然水、康师傅矿物质水、屈臣氏蒸馏水等,均各自独霸一片天下。尤其2009年,更是新一轮水仗的开始:康师傅天然水、娃哈哈弱碱性水等各自依仗强势品牌进入竞争对手领域。倘若冰露此次依然采取缺货策略,那就错过了今年最好的销售时机。
“小包装水属于典型的快速消费品,消费者不可能为了购买冰露,特意跑遍几个卖场,往往选择其他品牌作为取代。更何况,目前,消费者对冰露根本还谈不上忠诚度。”李明利对冰露的促销行为不得其解。
水市场八年水仗
去年9月,“冰露”矿物质水开始在华南地区推出。在李明利的分析看来,冰露此次亮相华南,几乎错误百出。
但事实上,有关可口可乐这款饮用水的故事,要追溯到20世纪末的一场“战争”。
1998年,碳酸饮料占据着中国饮料市场将近一半的份额。此时的娃哈哈,在饮用水行业已经奠定霸主地位。是否进军碳酸领域,成为它面临的战略选择。
当年6月,趁着世界杯的热闹,娃哈哈推出“非常可乐”,瞬间铺遍全国。这款比可口可乐便宜5毛钱的国产碳酸饮料,连包装和颜色都和可口可乐相近。香港《南华早报》的报道甚至用了这样一个标题:“人民可乐叫板可口可乐”。
当偏僻的城镇里都拉满了“可乐的名字叫非常”的广告横幅,在中国很多地方市场已经见不到可口和百事的身影。
面对非常可乐的强大攻势,可口可乐加强了广告投入,还要求与之合作的制瓶厂不准为第三方供货。
但是,这一切并没有阻挡非常可乐的成长步伐。时至2001年,当百事可乐的产销为90万吨、可口可乐130万吨时,非常系列以产销62万吨,雄踞三甲。
第二年,非常可乐有计划性地进行“攻城”,仅第一个月就创造了61%的增长率。原先百事可乐与可口可乐的“两雄争霸”局面,正式变成了“三分天下”。
当年的媒体报道记录下可口可乐的心态骤变。娃哈哈刚推出非常可乐时,可口可乐曾经傲慢且不在意地说:“我们每年都会在全球遇到很多这样的挑战者。”但不久后,可口可乐在接受采访时不得不公开承认:“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挑战,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 ”
2001年8月,可口可乐公司推出“水森活”纯净水。同年11月,同为纯净水的“冰露”上市。
营销专家表示,竞争对手娃哈哈以水为主业,却想在可乐型饮料上夺一杯羹。但是,可口可乐公司的策略并非直接打压对手的可乐产品,而是使用另一高招:低价推出水产品,打击竞争对手,乱其军心;而后,同时痛击对手的水产品与可乐型产品,实现一箭双雕的效果。
可口可乐出招
八年过去了,纯净水的领导者依然是娃哈哈。但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碳酸饮料总量的增长率却已明显下降。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我国消费瓶(桶)装饮用水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30%以上,部分人群开始以包装饮用水作为惟一的饮水来源。
“2008年,可口可乐开始调整在中国的饮用水市场战略。”可口可乐中国区公共关系副总监赵彦红如是说。
赵彦红表示,可口可乐系统在中国长期有多个饮用水的品牌并存,包括“冰露”(纯净水)、“水森活”(纯净水)以及“天与地”(矿物质水)。此前,各个饮用水品牌在各地均处于相对独立地运作和经营。
事实上,从2001年到2009年,8年之久,同年上市的“水森活”已为华南消费者所熟悉,但“冰露”却长期没有在南粤露面。
赵彦红说,此次“冰露”矿物质水在华南市场推出,也正是可口可乐饮用水战略整合的一部分。
“这次战略调整主要为‘优化资源’,以便整合全国资源,取得规模效益。”赵彦红直言,在全国不同的地区,都有一些本地的成熟饮用水品牌,华南地区也不例外。而饮用水战略整合、统一进行品牌建设的初衷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面对饮用水市场的激烈竞争。
为此,可口可乐公司决定,以“冰露”矿物质水为主导,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多个饮用水的品牌,制订了统一的市场营销策略。
“到现在,在华南地区,可口可乐已经完成对饮用水品牌资源的进一步整合。”赵彦红说,2001年上市的“冰露纯净水”被重新打造为“冰露矿物质水”,而“水森活纯净水”也被冠名为“冰露水森活纯净水”,华南区可口可乐饮用水产品过渡为“冰露”一个品牌旗下的两种产品。
不过,赵彦红表示,“冰露”矿物质水在各地上市时间还会略有差异,而且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少地区会存在“多品牌同时并存”的局面,“一方面,由于各地生产情况和业务状况的不同,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消费者已建立产品偏好的尊重。”
尽管如此,根据可口可乐公司统计,此次战略整合的效果已经初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饮用水产品在广东的销量环比增长一倍之多。
事实上,“冰露”的战略在北京奥运期间已经埋下伏笔。
去年,“冰露”成为北京奥运会正式饮用水,率先在北方多个奥运主办、协办城市展开攻势。2009年开始,“冰露”在全国各省市全面推出。今年上半年,环比全国销量增长超过6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