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电影节上半场直击:政治片作引子,情爱片是主流

2009-09-10 06:08:25
来源: 时代在线网

趁着马克·穆勒(威尼斯电影节主席)还执掌着威尼斯电影节,许多中国影片可以借此便捷顺畅地驶往水城。在丽都岛上,等待他们的是红地毯和闪光灯,手里端着金狮奖等待下一个幸运儿的,就是华人导演里的骄傲—李安。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已然进程过半,在刚过去的这一周里,有四五十部影片与观众见面,其中十四部竞赛片风格迥异。总体来说,老导演们保持了水准,但没有太大的突破,倒是几位新锐和独立导演让人眼前一亮。穆勒在任期的最后时段,绞尽脑汁,“哗众取宠”地制造了一个莫大的“惊喜电影节”,却忘了督促手下把本职工作完成,屡屡出现“放映失误”,可不算是一个老牌电影节的好榜样。

政治先行

电影节开幕的第一天,意大利本土著名导演托纳多雷就带来了史诗片《巴阿里亚》,携手传奇配乐大师莫里康为祖国献上贺礼。就连绯闻缠身的贝卢斯科尼都遥相祝贺,大加赞赏,可惜立场偏左的导演完全不给右派元首面子,愣是把赞词原封不动地 顶了回去,这份骨气倒是可嘉可佩。《巴阿里亚》讲述了一个生活在西西里岛上一家三代人的传奇故事,从上世纪40年代一直叙述到今天,男主人公成长为一个政治家的路程,其间穿插了他与妻子的爱情故事和对四个子女的抚养经历,同时也展示了意大利在世界大战期间以及之后所经历过的重大历史变革。意大利电影不可避免的政治化,在托纳多雷的这部新片中愈加明显,掩盖了其他元素。导演的政治倾向太过明显,立场不同自然会影响观感。剧情发展到中间段时,观众很自然地联想到这两年的《胜利》和《明星总理》,从墨索里尼开始,到现代政客黑幕结束。当然,片子里还有典型的托纳多雷情结,莫妮卡·贝鲁尼的三秒钟客串,如从《西西里美丽传说》里走出来,主人公佩皮诺和幼子对电影的迷恋,也像是《天堂电影院》的重拍版。托纳多雷深情满怀的大笔一挥,就要写个西西里岛的家族史,连同自己的人生经历全包括了进去。

也有国外观众对意大利的政治斗争不太熟悉,可问到眼前的全球金融危机,那美国资本主义的罪孽深重,算是人人愤怒的对象。迈克尔·摩尔不失时机地从大洋彼岸送来了《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电影就是他的扩音器。影片从那些被赶出家门的无家可归者开始倾诉,摩尔继而探寻原因,告诉观众们,老百姓的钱怎么从口袋中被国家和大银行偷走的。无畏的摩尔是他们的发言人,誓要围起议会和华尔街,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美国人民讨一个说法,“资本主义是罪恶的,为了我们的民主,必须把它取代掉”。摩尔再次孤身来到了GM的总部大厦,连保安都已认识他那肥硕的身躯。二十年前,就是摩尔把镜头对准了通用汽车的高层,当时这个巨无霸企业还因为大幅度裁员开始了全面衰退,《大亨与我》在如今看来,简直成了今年这场金融危机的预言。在摩尔巧妙的剪辑之下,观众们再次看到了布什嬉皮笑脸的模样,几分钟后,是卡特里娜飓风过后一片苍茫的洪水,这种组合方式能引发观众强烈的反应。影片中借一个牧师之口,斥责了这一切:“资本主义是淫秽的,不道德的,完完全全的邪恶。”这哪里还有美满的“爱情故事”,只不过是曾经对体制的拥护激情,一旦破灭了,由爱生恨罢了。

意乱情迷

威尼斯电影节的第二天,就从地中海的小岛飞到了西海岸的阳光下。别看《战时生活》名字起得惊心动魄,其实只是家庭里暗流涌动的“内战”。外人看来,不过是一些尴尬的冷笑话,再平和不过的日子罢了。三个姐妹,都为感情问题所困扰,过往缠绕着现在,而现在又会影响将来。索朗兹镜头下的小人物们,总有些啰啰嗦嗦的怪诞,过多的追求,结果却是无奈的徒劳。影片的叙事方法也带着黑色幽默,把喜剧拆得零散无聊,把悲剧弄得轻描淡写,索朗兹的两部前作《你快乐吗》、《欢迎光临娃娃屋》莫不如此。通过大量的对话来推动剧情,这在如今并不少见,索朗兹的做法,也是在各种貌似无关的话题上做加法,让人物在闲聊时说出来。所以,《战时生活》中有许多餐厅、厨房和卧室里的室内戏,从恐怖组织扯到同性恋,民主和战争不离口。这些其实很遥远的事情,并不能解决三位姐妹的个人生活问题,但还是要海阔天空地扯,引发观众的笑声。索朗兹逼着犹太后裔思考那些沉重的问题,却给不出正确答案,落差和反讽油然而生。意乱情迷的一个多小时,旧人失落,新人远去,美国的家庭里,个个形影孤单,一切归零。

东方的情爱则多有不同,李安是此中高手,还有“妖导”杨凡的作品,总有华丽的外表,内里却是残酷的伤害。异性也罢,同性也罢,即便打不动观众,也说不定能打动建造《断臂山》的评委团主席。作为第一部入围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华语竞赛片,《泪王子》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台湾的眷村生活,四位男女主角及跨越两代之间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关于那段“恐怖”的回忆,对于台湾同胞来说,充满了复杂的感情。到了杨凡的手中,感情的演变从激烈到平和接受,人物开始飘了起来,文艺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的。杨凡的风格,在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就十分明显,饱满的色彩,精美的构图,这些都是他的优点。记者看完首映时,意外地在前排碰到了王家卫,就其相似的摄影风格向王导询问,他笑而不答。但是《泪王子》的缺点也很明显,叙事的不严谨,结构的缺失,让这部影片丧失了某些真实性,这或许是导演的刻意。倒是在结尾出字幕时,杨凡还要强调改编自真实的回忆,女主人公还在世。“泪王子”这个略带悲情的童话,已经超过了影片中的情感纠葛,用浪漫的比喻来表现禁锢的岁月,曾经的牺牲者何在。

再没有比法国人更乐于表现情感纠葛的了,帕特里斯·夏侯可算是其中翘楚,一部备受争议的《亲密》,以露骨的性爱场面在争议中夺得了金熊。这一次来威尼斯,《迫害》里的女主角,正好是刚刚凭借突破性的表演震惊戛纳的新晋影后夏洛特·甘斯布。影片的剧情只是某个平常的男孩,对感情的一次次反思。片中罗曼·杜立斯忙于装修房间,他与女友的聚散得失一直困扰在心头,却总是出现一个无名的男子,用同性的饥渴不断地纠缠他,无处逃避。这样奇特的三角双性恋,正是夏侯执著探讨的主题,沉重地必须面对,所有的现代人都有可能遇见,只是没有电影中那么极端而已。

《迫害》长达两个多小时,中间多少有些沉闷焦躁。相比之下,由甘斯布的母亲、英国老牌明星简·伯金主演的《关于圣卢普的36种角度》则显得明快轻松得多了。此片的导演资历更深,新浪潮五虎将之一的雅克·里维特,每次出手都是稳重平和。影片用一种诗意的镜头、戏剧化的表演和调度,讲述了一个在法国小村镇的邂逅故事。与伯金演对手戏的,是意大利著名实力派演员赛尔日·卡斯特里图,微妙的情感,暗起波澜,两人都用非母语的法语交流,一个小镇子的草台马戏团成了背景。里维特的影片里太多的空镜头、戏剧台词和老式笑话,让不少西方记者很是喜爱,一种淡淡的爱慕和追随,最后不了了之。幸好这部影片只有八十分钟,丝毫不沉闷冗长,如一本旧照片集,让人轻松惬意且回味绵绵。

人生无常

个人的小小情怨,政坛的风云变幻,虽然与生活紧密联系,但要是面临更大的主题—譬如人类的未来—那就“轻”得多了。《末日危途》就是一如既往的后世界故事,在一片未来荒漠上,迈克尔·麦卡锡阴郁冰冷的文字如何用电影语言表现,不仅是渲染废墟的视觉效果,还有钻入灵魂的恐惧。导演希尔寇特的第一部美国片,是一部看不到终点的“黑色公路电影”。因为未曾交代的突发灾难,地球上的生命消失殆尽,文明被摧毁,只有苟延残喘的几个人在断壁残垣中互相攻击。电影的第一幕,就是父子在荒芜的公路上孤独前进。维果·莫特森扮演的父亲,心中多少还残存着美好时光的记忆,彩色的闪回片段,在整部阴暗绝望的片子中格外显眼,也反衬出绝望的无穷无尽。在此片中,维果仍然是个孤独的骑士,没有《指环王》中的盔甲和圣剑,如受难者的他,在路上挣扎的唯一动力,就是为了保护儿子。12岁的小演员柯蒂,其表演可谓充满了本能的天分,与维果的对手戏丝毫不差,眼神中那份对末世的恐惧和对父亲的依赖交织,既能沉静,也有情感爆发力。影片的两位主演都备受记者们好评,维果问鼎影帝的几率,在一众男星里最高。

既然有天灾,那也会有人祸,生命的轻率,在影片中被放大到极致。第二部入围本届威尼斯电影节的华语片,是香港导演郑保瑞的《意外》。这部“银河映像”的作品,讲述了以古天乐为头目的四人小组,通过制造“意外事故”的假象来杀人,但在一次任务中,一成员被公交车撞死。古天乐怀疑另有高手,用同样的“意外”手段来杀死他们,他最终将目标锁定于任贤齐,窃听他的一举一动,并在复仇的过程中害死了无辜的人,最后自己也得到了报应。相比“银河映像”的主将杜琪峰,郑保瑞的这部新片还是更偏向于主流的叙事方式,尤其前半部颇具娱乐性。人物对话中暗藏信息,在巧合中设置陷阱,一步步接近谜底,最后来个大翻盘。影片作为一部成熟流畅的商业片,让腻味了沉闷文艺的各国记者们放松了心情,然而仅此就可入围主单元,威尼斯电影节的门槛似乎有些低了。

同样好看但并不深刻的,还有塚本晋也的《子弹男》,大量的血爆和精美的数码合成镜头,让喜好Cult风味的影迷们大呼过瘾。反正这两位年轻导演都表示能入围即可,不拿奖都已经是成功了。新人如此谦虚,老人如沃纳·赫尔佐格则胸有成竹—一人有两部影片同时入围,举起金狮的概率也大了一倍。《坏中尉》是部美欧嫁接的黑色电影,所谓警察的奋斗,也有其肮脏的一面,被德国老导演抓个正着。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总算是摆脱了好莱坞片子里的单调,有了些进步,可惜还不够突破,难怪有记者在发布会上提起他的代表作《远离赌城》,很是怀念。另外一部惊喜电影《儿子,你都干了啥》,因为监制是大卫·林奇,立刻让这个普通的弑母案件充满了神秘色彩,与《坏》的气质大相径庭,赫尔佐格的“二重奏”成了本届威尼斯电影节最有趣的话题。

细究以上各片,才发现关注的都是男人的生命轨迹,因为导演大多是男性,无意间忽略了女性的世界。幸好,本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有两位锋芒毕露的女性导演,奥地利新锐杰西卡·霍斯内的《路德斯》和法国人克莱尔·丹尼斯的《白色物质》。这两部影片关注的都是突发事件对女人的打击,她们在困苦面前的心路转变,被演绎得微妙且坚韧,赢来影评人一片掌声。两片都起用了法国女演员,西尔维·泰斯图德和伊莎贝尔·于佩尔争夺起影后桂冠来,出现并列都不算是意外,评委台上的桑德里娜·伯奈尔当年就有此类分享的经历。

最受好评的几部影片,《末日危途》、《路德斯》和《白色物质》,都有可能荣获金狮奖。可如果后面的十几部影片中另有佳作的话,那情况就难以预测了。毕竟,费斯·阿金和雅克·冯·多梅尔也会灵光乍现,后辈里再来一个贾樟柯也有可能,李安的选择,只有他自己知道。

 

 

66届威尼斯电影节

主竞赛单元入围名单:

《巴阿里亚》(意大利)

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开幕影片)

《双分》(意大利)

导演:古斯佩·卡波托迪

《伟大的梦想》(意大利)

导演:米歇尔·普拉西多

《白色空间》(意大利)

导演:弗朗西斯卡·科曼茨尼

《意外》(中国/中国香港)

导演:郑保瑞

《泪王子》(中国香港)

导演:杨凡

《子弹男》(日本)

导演:塚本晋也

《两个世界之间》(斯里兰卡)

导演:维木希·加亚桑达拉

《黎巴嫩》(以色列)

导演:塞缪尔·毛茨 (以色列)

《坏中尉》(美国)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末日危途》(美国)

导演:约翰·希尔寇特

《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美国)

导演:迈克尔·摩尔

《战时生活》(美国)

导演:托德·索朗兹

《单身男子》(美国)

导演:汤姆·福特

《死人岛》(美国)

导演:乔治·A·罗梅罗

《白色物质》(法国)

导演:克莱尔·丹尼斯

《无姓之人》(法国)

导演:雅克·范·多梅尔

《关于圣卢普的36种角度》(法国)

导演:雅克·里维特

《迫害》(法国)

导演:帕特里斯·夏侯

《心灵厨房》(德国)

导演:费斯·阿金

《没有男人的女人》(德国)

导演:施林·奈沙

《路德斯》(奥地利)

导演:杰西卡·霍斯内

《旅行者》(埃及)

导演:阿米德·马赫

《儿子,你都干了啥》(美、德)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