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米高梅

2010-11-23 21:14:27
来源: 时代周报
尽管它今天的破产并不十分意外,但带给我们无数“为艺术而艺术”的电影公司终结于这个诡异多变的媒体市场,未能像它的《007》中詹姆斯·邦德一样化险为夷,还是令人唏嘘。

本报记者 吴娟

米高梅的狮子从金色的勋章缎带中伸出头来,咆哮一声,回音近百年。2010年11月3日清晨,洛杉矶还未完全醒来,无数影迷发现米高梅公司已正式宣告破产。

影评人周黎明对本报记者说,这是它始于60年代的宿命。尽管它今天的破产并不十分意外,但带给我们无数“为艺术而艺术”的电影公司终结于这个诡异多变的媒体市场,未能像它的《007》中詹姆斯·邦德一样化险为夷,还是令人唏嘘。

今天的好莱坞以世界上最成功的电影制作模式征服了全球影迷,而电影资本不断整合重组,上演了一幕幕原本属于华尔街的游戏。从这个角度说,米高梅不是第一次面临买卖、易主。甚至,在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员何思颖看来,米高梅未必没有明天,这一切都取决于它的新买家是谁。

褪色辉煌

被今天的买家最为看重的,是米高梅4000部电影的资料库。其中每一部电影的放映和发行,都具有极其诱人的商业价值。回首当年,米高梅推出众多出色的电影:《魂断蓝桥》、《乱世佳人》、《费城故事》、《宾虚》、《飞跃疯人院》、《毕业生》、《洛丽塔》,不胜枚举,任何一个时代都有经典诞生。不仅如此,它还发起成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即奥斯卡金像奖。

打造米高梅的黄金时代,路易斯·梅耶功不可没。1924年,米高梅诞生。英文简称为MGM,其中最后一个M就代表路易斯·梅耶。时年他任米高梅副总裁,开创了“明星演艺制度”,盛况在其宣言中可见一斑:“此处明星胜过天上繁星”。克拉克·盖博、伊丽莎白·泰勒、凯瑟琳·赫本、葛丽泰·嘉宝、琼·克劳馥。

克拉克·盖博被梅耶发现时,还是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这个米高梅“片厂制度”签约的第一个电影演员,仅一年功夫就在米高梅与琼·克劳馥、嘉宝等影星合作,拍摄了12部影片,被评为“好莱坞十大最卖座的电影演员之一”。

嘉宝是梅耶发掘的又一巨星,她为米高梅拍摄了一系列优秀影片,如《安娜·卡列尼娜》、《大饭店》、《瑞典女王》、《茶花女》等,从无声片到有声片,从悲剧到喜剧片,都获得成功。今年78岁的伊丽莎白·泰勒自打踏入影坛就和米高梅签约,并享有当年最高的片酬100万。

梅耶本人也是奠定好莱坞全球影业中心地位的“三剑客”之一。作为米高梅的老板,他发起创立了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即奥斯卡金像奖。在长达86年的历史里,米高梅电影公司一共拿过近200次小金人奖。

雄狮沉沦

没落始于二战之后,米高梅开始遭受一连串打击。最直接的遭遇是,1948年,美国反托拉斯法要求米高梅电影公司只能制片,不能兼顾发行和影院业务,以此避免垄断。此法肢解了米高梅完整紧密的业务链条,用何思颖的话说,“它实在太大了”。当时众多电影公司遭受这一重创,但纷纷华丽转身,独辟蹊径发展。美国派拉蒙电影公司也经历过这场遭遇,但很快转型成功。而米高梅,厄运开始了。

据何思颖介绍,米高梅一直走大制作的路线。从《乱世佳人》到《宾虚》到《叛谍喋血记》等,恢宏的场面,精良的制作,长达三小时的放映,耗资巨大。1962年版的《叛谍喋血记》,预算为1900万美元,换算成现在的货币大约是1亿2千万美元,毫无疑问是一部烧钱的巨制。最后的结果是米高梅巨大的失败,最终只是赚回了连成本一半都差很远的一小笔票房。这些烧钱的巨作一旦不成功,便有可能使电影公司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一个成熟的电影公司,会有一个健康的模式,鸿篇巨制和中等成本的电影及小成本电影各占不同的比例,共同形成盈利的模式。”而米高梅年年推出的大作成为票房毒药,狮子疲态尽显。

研究好莱坞电影的李照兴认为,米高梅曾经所走的大制作路线取得巨大的成功,是缘于电视的出现。为了拼抢观众,论华丽恢宏电视难以匹敌。但是,大制作难以长期延续,米高梅在这条路上钻了牛角尖,未能迅速抽身。“观众的口味变化非常快,当年每个电影公司都有自己的长项,后来都放弃开始走多元化之路。”

到上世纪60年代,好莱坞模式渐渐有了新的变化,大的片商和公司不断重组、并购,有实力的买家开始用华尔街的方式重组电影资源。“从前的电影老板多数是自己喜欢电影,专心做电影。比如梅耶就对电影本身感兴趣。但现在买卖电影公司的老板和电影业务本身的距离越来越远,或者说,好莱坞对通过电影品质本身赚钱的模式开始受到重组电影公司资本而大赚一笔的波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直不能遇到好的买主,后果可想而知。”

在这个漫长而痛苦的衰落过程中,有一个买家曾三次买卖米高梅,为其衰落铺平了道路。他叫科克·柯克莱恩,他对电影一窍不通,但精通生意,爱赚快钱。在第一次购买米高梅时,已是内达华投资酒店和房地产的百万富翁。

待价而沽

早先米高梅为拍摄电影而购买的大片土地,被科克转手卖掉,还卖掉米高梅所有的服装道具,转而投资赌城拉斯维加斯的房地产生意。在电影制作方面,米高梅走上精简道路,每年的影片数量被削减到4至5部,投资大幅缩水,代理发行更多的独立影片。这一时期米高梅出品的经典影片有《洛基》和《疯狂的麦克斯》,前者的投资仅有100万美金,制片人为了拍片甚至抵押上自己的房屋,困窘可见一斑。在科克对资本疯狂逐利的过程中,米高梅不断被不同的买家购买,再卖出,直到2005年,科克将最后一次买到手的米高梅以50亿的价格卖给了索尼公司,但这次,索尼也并未能拯救奄奄一息的狮子。

米高梅之所以申请破产保护,意味着可以合法地规避高达40亿美金的债务。米高梅发言人表示,米高梅将完成资产重组从而摆脱破产状况,新公司将在30天内有望筹集到50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影视作品拍摄。

另有媒体透露,有中国电影公司想收购米高梅。但米高梅媒体发言人直截了当地否认此事,拒绝“有资本的原因,也有文化的原因”。

李照兴说,他相信中国企业有雄厚的实力购买米高梅。但其中的问题可以用七八十年代日本索尼购买哥伦比亚公司来举例说明。“哥伦比亚仍是原班人马,索尼一直未能影响它的制作过程,这其中很微妙。但制作团队会维护创作自由,如果希望藉此进行文化输出,日本的失败就是个例子。事实上,中国公司并不值得去购买米高梅,仅仅在开发自己国家的电影市场上,就能大有可为。”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