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哈马斯
截至7日凌晨,以军已经完成对加沙城的包围,将这座拥有40万人口的海滨城市同加沙地带其他地区分割开来。以色列国防部表示,攻入加沙城的以色列国防军每支部队都带着一份“恐怖分子名单”,并声称入户按名单逮捕“恐怖分子”乃是以色列国防军地面进攻的一个重要任务。
在以色列大规模军事行动面前,美国坚定地站在以色列一边,而阿拉伯世界则出现了分歧,使得哈马斯陷入了“孤独”境地。
龃龉带来的灾难
其实,2005年2月以后,以色列就决定将军队撤出加沙地带,并放弃了所有在加沙地带的以色列人定居点,从而结束了38年来对加沙的占领。然而,以色列所预想到的和平却并没有从此到来。
2006年1月巴勒斯坦大选后,激进的“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获得了巴勒斯坦议会多数席位,组建了新的政府,并于2007年在驱逐了政治敌对派别法塔赫之后接管加沙地带。从此之后,哈马斯与以色列便一直龃龉不断。
据不完全统计,哈马斯从2001年10月开始对以色列开始圣战后,迄今向以色列境内已经发射了10万多枚火箭弹,造成至少32名以色列人死亡。虽然,以色列死亡人数并不算太多,但因为哈马斯使用的多为卡桑式火箭,其射程约为40公里,在其射程内的730万以色列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因此给以色列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恐慌。
“因为,哈马斯这个党派的主要目的就是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消除,并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起伊斯兰国家。所以,它一直不承认以色列政权的合法性,要不断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东室李伟建主任说。
这也是迄今以色列方面一直出兵的理由。根据以色列第十频道的民调显示,以色列人中,支持此次空袭加沙的人占了绝大多数,达到81%。
哈马斯陷入“孤单”
战争已经持续了10日之久,但国际社会的调停却一直很不顺利。有一种普遍的说法,就是以色列之所以下决定发动地面进攻,是因为得到了美国的默许。
3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每周例行的广播演讲中表示:“此次冲突是哈马斯自找的,发动地面进攻是有关以色列自卫权的问题。” 布什表示,自从哈马斯在加沙武力夺权之后,不但没有能够改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反而不断给他们带来暴力和死亡。
而美国候任总统奥巴马方面也在同日发表声明称:“正在密切关注”,虽然没有直接表明态度,但美国媒体普遍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奥巴马与布什并无不同。
“从目前来看,对中东和平具有主导影响力的美国,仍不急于要求以色列停火”,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张家栋副教授对记者说。在他看来,没有美国的同意,联合国不会有任何决议通过的。
不过,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5日也表示,美国政府正在努力推动加沙停火协议,但任何停火协议都“不能使加沙回到原状,不能使哈马斯停止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斯蒂芬·斯皮格指出,“以往华盛顿与耶路撒冷之间有默契,以色列遇到问题时,美国会帮忙它脱身。今天的状况却是美国退居一旁”。他认为,这样的情况发展非常危险。
“哈马斯在2007年单方面主导加沙以来,国际社会大部分国家都不承认这个政权。实际上,哈马斯处于一种极度孤立的状态。”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李伟建主任对记者说。
事实上,美国、欧盟和以色列都将哈马斯列为恐怖组织,并拒绝与其直接对话。尤其在美国和以色列眼里,哈马斯根本就是以自己人民的生命安全为代价,在执行来自伊朗的指令。
与此同时,据西方媒体报道,巴勒斯坦一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也透露,哈马斯的死对头法塔赫内部也认为—以色列军事进攻将导致哈马斯武装倒台,因此内部下令要求所属组织和成员随时做好接管加沙地带政权的准备。对此,一名拉马拉的法塔赫高级官员说,“哈马斯十分紧张,因为他们感觉到末日将近了。”
在云南大学的肖宪院长看来,如果哈马斯在以色列的打击下最终垮台,那么作为政治对手的法塔赫自然乐见其成。他认为,事实上,法塔赫早就为收复加沙做了一些准备,“从这种角度上来看,法塔赫未必不想借刀杀人。”
然而,蹊跷的是,面对如此危局,阿拉伯国家也对加沙危机采取旁观的态度。很多分析家指出,部分阿拉伯国家甚至在此次袭击中充当了“帮凶”。
埃及首当其冲地成为了攻击的对象,因人们抱怨其与以色列合作封锁了加沙。“阿拉伯民众确信这是一场以加沙为猎场,以哈马斯为目标的围猎行动,以色列是操刀手,埃及是旁观、助阵者。”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马晓霖如是说。
然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1月5日,连哈马斯的“铁哥们”—黎巴嫩真主党也透出口风,声称他们不准备呼应哈马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