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直航背后的经济学 专家解读:商贸流通之路
作为“一带一路”蓝图上的城市,马来西亚的新山最近才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之中。凭借位处东盟核心、扼守马六甲海峡、与新加坡一桥之隔等区位优势,新山士乃国际机场也成为“一带一路”上的节点型枢纽。
就在3月底,据华北空管局向媒体透露,首都机场将新增马来西亚新山市的国际航线。近一年的时间里面,中国直飞新山航线不断增加。
“新山对面就是新加坡,二者之间有陆运和水运联系,类似中国的深圳和香港。‘一带一路’的重要目标就是中国企业的走出去,产业合作加上旅游需求的拓展,使该地区成为东南亚一个重要的航空联系点。”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姣娥认为新山会成为东南亚重要的航空点。
“我觉得新山航线的开通应该放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考虑。”对此,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表示,中国与马来新亚一直处于深度合作之中,而马来西亚在整个东南亚处于中心位置,新山则是马来西亚的重要区域,所以国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实力企业在当地投资。中国-新山直航的开通,是“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最好体现。
直航背后的线性价值链
“新山直航开通,意味着中马之间贸易与投资增长前景看好,尤其是新山特区的发展为中马商贸物流旅游等带来巨大机遇,”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苏庆义认为。
此前,他曾经提出,“一带一路”在增强沿线经济体经贸关系的过程中,将构建一种新型的价值链——线性价值链,为发展线性价值链,中国企业可以选择风险较低、基础较好的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发展经贸关系,构筑起以此为核心的小型价值链。
他分析认为,在传统的圆形价值链中,价值链内的经济体往往相互依赖成为一个整体,价值链外的经济体很难融入这种分工圈,也不易享受这种价值链带来的好处;而线性价值链则不同,每个线性价值链上的经济体都可以辐射周边的经济体,故而线性价值链更具开放性。
从流通经济学角度,国内到新山的直飞航线,体现了出了线性价值链的特性,与传统的圆形闭环价值链不同,线性价值链显示出更加开放的特点。
苏庆义认为,马来西亚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国沿海上丝绸之路的拓展,马来西亚将作为重要的枢纽,在中国线性拓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向澳大利亚和印度洋方向。
为此,2016年11月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访华期间宣布,2017年马来西亚航空将在中国开通8个新航站、11条新航线,每周新增35个航班由中国飞往马来西亚。新航线目的地包括南宁、海口、南京、福州、成都、重庆、深圳等。
目前,中国已经是当地最大的投资国,而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则是其中最大的投资项目。在这样的背景下,仅2016年,森林城市就已为依斯干达特区、柔佛州带来了超12万人次的旅游及商贸人口,无疑为中国线性拓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背后的流通经济学
作为碧桂园投资最大的海外项目,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森林城市极具“一带一路”特质。
“‘一带一路’的理解非常简单,从本质上讲就是商贸流通之路。无论是从它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互联互通等等一切是为了把这条流通之路修好、建好、管好。所以‘一带一路’这个政策的出台,它反映的是今天中国必须把国内流通和国际流通打通的迫切愿望。那么要打通这种国内和国际两大市场,把这种流通体系建立起来,”作为国内物流和流通经济领域的专家,广东财经大学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有着自己的见解。
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在互联互通上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至新山直航航线的陆续开通,将直接加强新山士乃机场作为马来西亚第二大国际枢纽的地位。2-4小时的飞行可以覆盖超8亿人口的整个东盟市场,6-8小时的飞行可以覆盖大部分亚太区,将使整个区域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和高度。
碧桂园森林城市项目,位于马来西亚柔佛州依斯干达特区的柔佛海峡,马六甲海峡入海口,距离新加坡直线距离只有2公里,它紧邻世界第17大的PTP港口,有着国际一流的物流全面支撑。
目前森林城市项目交通中心、国际会所、滨海商业街区、沙滩公园已投入使用,专属跨海高速路桥预计今年中全线贯通,可快速连通新马大桥,往返新加坡更便捷。
“航线开通是一个起步阶段,航线开通以后,物流、人流、商流才会通起来。慢慢地将会有更多机会去发展物流业和制造业,”王先庆表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工作人员将会在这两个地区之间往返。“交通和信息通畅,我们人员培训、教育、文化交流和其它流动才能跟得上。“
森林城市的发展愿景是打造一座经济、人文、生态及可持续发展的国际产能合作新城,计划引入八大产业,包括旅游会展、医疗保健、教育培训、外企驻地、近岸金融、电商基地、新兴科技、绿色与智慧产业,吸引全球优秀企业进驻。
森林城市目前已落地了诸多中国企业。截至目前,与森林城市合作的中国企业已达140余家,包括华为、比亚迪、华晟装饰、罗马利奥、中建南方、中建钢构、广东腾越、三义建筑、广东长大等,促进中马贸易畅通与民心相通。
可以想象的是,“一带一路”将为沿线邻邦友好国家带去中国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以及中国品牌与文化, 在通融与合作中推进 “民心相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