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变得更好玩
“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高兴时都是笑而不是哭?”
“孔子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多久会有一次课间休息?”
“怎么样把蓝鲸发射进太空?”
“为什么人的手指或脚趾偏偏是五根呢?”
……
乍一看,这些问题是不是让你很“囧”?但是有一群人,他们却为了“囧囧有神”乐此不疲。事实上,这些都是科学松鼠会(http://songshuhui.net/)“DR. YOU”的抢答问题,如果你觉得能够解答,就可以发信,只要你能用通俗有趣的语言将问题说明透彻,你就有机会成为所有人眼里最牛的DR. YOU。除了一份纪念品小礼物,还有一则访谈,一周内,你就是科学松鼠会里的明星。
不要以为DR. YOU的问题很简单,一个表面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是科学松鼠会严阵以待琢磨出来的。类似DR. YOU这样的活动,科学松鼠会里面还有“小红猪翻译小分队”, 从《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纽约客》(The New Yorker)等杂志搬来的原汁原味的文章,抢到稿子的人在3个星期时间完成约2500个单词的翻译,常常有人因为抢不到稿子而埋怨自己下手太晚。
用文字解读科学之美
“十三叔”已经为人熟知,嵇晓华却有些陌生了,其实这是姬十三的真名。这位31岁的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29岁生日那天在北京见了一群爱好科学写作的同道中人,小蓟、大猫、黄永明……回上海后,除了北京的几位,他又联络上烟台的瘦驼、重庆的Steed,在国外的张旭,广东的刘念龙,上海的小庄、韩彦文,成都的逍遥……一群时常在报刊上相互打招呼的“同好”,决定建立一个Google Group,这就是科学松鼠会的雏形。
为什么叫科学松鼠会?
“科学就像难以开启的坚果,虽味美却不易入口,我们的任务是打开科学的坚硬外壳,将果仁剥出来,让人们能够领略到科学的美妙滋味。”重庆的Steed想到“松鼠”,于是有了“科学松鼠会”—后来证明这是神来之笔。从当初的几个同好,发展到现在,科学松鼠会已经笼络了100多名“松鼠”。今年4月“科学松鼠会”群博正式上线之后,这个不靠哗众取宠的语言和评论吸引眼球的科学博客,在半年多时间里获得了超过200万的总访问次数,RSS订阅户超过4万。
从2004年底在《牛顿科学世界》发表第一篇文章开始,姬十三在几乎所有的科学杂志都发表过文章。这位读了11年生物学的博士,本可以和他的许多同学一样,成为一位严谨的科研工作者,但他最终选择了一条不一样的道路。“科学有很多好玩的事,科学实验可以很巧妙,科学推理很有意思,而目前的科普工作,给人的感觉高高在上,我希望找到一条不一样的传播方法。”
“松鼠”们更愿意大家将他们的工作看成是科学传播。“科学写作和平常说的科普不一样,科学松鼠会博客上发表的文章,不一定要有科普知识,有时候仅仅是个人生活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瞬间,或者是很有趣的一个体验,不一定非是大道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让大家觉得科学很美好,而不是很晦涩,很遥远的。”他想用行动告诉科学同行:如果你热爱科学,却不打算和实验室终身相许,也不一定要放弃所学,完全可以换一种两者结合的方式,用文字来传播科学之美。
快乐的科学写作
从Google Group跃升为群博网站,是今年4月里在北京37℃书吧“松鼠”聚会的收获。
“松鼠会的网站相比专业网站肯定不一样,我们的‘松鼠’都是志愿者的性质,没有专职的人来维护。”姬十三说,网站的很多工作都是“松鼠”们业余完成的。“云无心在美国做食品方面的研究,DNA则是生殖生物学博士,瘦驼和猛犸分别是烟台和哈尔滨的高校老师,BOBO是第二军医大学的在读博士生,安婆婆也在美国读博士生……还有很多媒体工作者。”
怎样才能在群博上发表文章呢?“传统的科普比较枯燥、晦涩,所以我们比较强调文章的好玩和有趣,但这不等于松鼠会里没有严肃的文章。网站上的文章一般都是‘松鼠’们自己发挥的,当然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时,我们会有意识地引导大家多往这方面写。余下的就是在各大媒体发表过的。”群博推出后不久,5·12汶川大地震就发生了,松鼠会策划了“地震专辑”,20天内发稿30余篇,内容涵盖地震知识的各个方面,这个专辑为他们带来了最高16000日IP的点击量,也让许多人了解了科学松鼠会的存在。
就像本届大奖赛对科学松鼠会的评价一样:“写作内容从玫瑰花到宇宙飞船,几乎涉及所有的科学主题,文字活泼好看又不失专业。除了关注纯科学问题,他们还以科学的视角关注社会和时事,非常敏锐,对四川地震、北京奥运、毒奶粉等重大事件均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并能引领高质量的网友评论。”
这其实也可以说是姬十三所希望达到的效果。群博提供的是一个平台,让没有发表渠道的作者有机会感受科学写作的快乐。“杂志都只用人不培养人,我们就要做这个事情,拉人进来,培养他,教他写作,帮他投稿。文字可以变成铅字,这是一个动力。我们几个编辑会跟他们交流,什么东西是媒体喜欢的,什么样的结构和文字是好的。”在这样的努力之下,松鼠会培养了10多个新作者,发表500多篇原创文章,总字数超过200多万字。姬十三预计这个队伍会继续壮大,“现在的科学写作环境,比2004年那阵好了很多。”
松鼠会的未来会怎样?
姬十三的正职是博闻网科学编辑,上周末他飞到上海和“松鼠”们开展了第三期“小姬看片会”。这是松鼠会的线下活动之一,“松鼠”们一起观看一两部优质科幻大片,并作点评。这仅仅是松鼠会线下活动蓝图中的一小步,读书会在策划中,走进博物馆的活动也将在上海开展……
“现在跟我们约稿子的媒体很多,虽然科学写作的人很少,但需求比较旺盛,能把科学文字写得好玩好看的作者比较少,科学写作是一条可以选择的职业道路。”姬十三看好科学松鼠会的未来,但是也没有忽视可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资金,其次是人员流动。我们刚刚起步,发展处于上升期,将来肯定会遇到瓶颈,如果大家的热情和精力耗尽了怎么办?遇到了挫折怎么办?这些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但有一个目标是固定的,就是要让所有的人都来发现科学之美。”
松鼠会趣味话题(缩写版)
爱睡宝宝“缺铁”记
你家的宝宝是不是在幼儿班时期也经常在“不该睡”的时候犯困呢?
像验钞那样检验香蕉
把成熟的香蕉置于验钞机紫外光下时,会发出蓝色的荧光。未成熟及熟过头的香蕉的荧光则非常弱。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水果的荧光性质。
手机影响记忆力
将实验组小鼠每周暴露于手机辐射环境下2个小时,时间长达一年多。在随后的一项记忆测试中,实验组小鼠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饲养的对照组小鼠。
2008年最大最亮的满月
月球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距离地球最近的一端比起最远的一端近50000千米,也就是“近地点”和“远地点”。12月12日,月球在过近地点后不到4小时就会变成满月,比我们在2008年初看到的满月大14%,并且亮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