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影片《贫民富翁》 貌似宝莱坞的好莱坞

2009-07-22 15:14:17
来源: 时代在线网

表达别样的生态

当丹尼.博伊到印度孟买拍一部电影时,他发现了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已经消失了的、极端的生活形态。他还失去了自己一度视为是职业核心的骄傲—用镜头打开隐藏着的故事的能力。

在孟买,每当他在街上开拍,都会吸引数以千计的民众聚首好奇观看。由于许可证的问题,拍摄工作一度延迟,但在关键时候,他们总算拿到了许可证。这个城市常常在一夜之间改变,新建筑此起彼伏,计划永远不如变化快。

“你必须放开,”博伊在一次采访中这样描述那段拍摄经历,“你并非无所不能,但依然要让你要的一切在电影里反映出来。”最终,他得到的是一部关于“印度梦”在疑幻似真的旅程后归零的电影,通过一个被迫早熟的孩子的眼睛,讲述了一个关于爱、勇气和贪婪的故事。《贫民富翁》表面上是关于一个年轻人参加印度版《百万富翁》节目,而通过每个问题之间一幕幕的倒叙闪回,他那短暂而精彩复杂的人生逐渐呈现在眼前。

外国观众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一些残酷的,甚至恶心的情节,但那就是印度贫民窟里真正的生活。导演博伊并未因此退缩,52岁的他此前曾拍摄了《猜火车》、《海滩》和《28天后》等电影。在他看来,这是一部关于回忆的电影,每一段回忆都将故事里这个英雄朝他梦想中的那个女人拉近。

宝莱坞元素

尽管导演一再否认,但《贫民富翁》最引人注意的也许还是,它确实很像一部宝莱坞电影。“几乎是在向上世纪70年代的宝莱坞致敬。”电影的合作导演洛芙琳.坦丹这样表示。主角是一个努力寻找幸福的底层年轻人,身边有一个流氓哥哥和一个黑社会头子,还有一个夹在中间的女主角—这一切都是传统印度电影的经典元素。这部电影充斥着印度风情的歌曲,以及一些印度舞蹈,还有一个宝莱坞明星,梳着一个光溜溜发型的亚尼.卡普尔。最为大胆的是,电影里接近1/3的对白都是印度语,带英文字幕。

最终决定采用印度语的原因是为了要找到真正符合剧本角色要求的童星。身为印度人的坦丹表示,在印度,要找到既能演好贫民窟小孩,又能说流利英语的孩子几乎不可能。她说,博伊立即意识到这个状况,同意用印度语重写一次剧本。坦丹于是雇佣真正的印度小孩,其中有的孩子更来自真正的孟买贫民窟,他们正好担任了三个主角童年时代的角色。

当然,在关键方面,这部电影断然不是那么的“宝莱坞”:它在孟买街头拍摄,从密密麻麻的窝棚区到红灯区,再到孟买的地标维多利亚火车总站。大多数的宝莱坞导演都不在这城市的大街上拍电影,他们在摄影厂里再现电影场景,或是找一些更具异国情调的地方,正如《贫民富翁》工作人员所体验到的,在孟买大街上拍电影是一桩疯狂的事。这里不仅非常拥挤,大街上更往往有数以万计流落街头的人。街道就是他们的客厅,所以他们怎么可能不时时刻刻围绕在摄制组旁边呢?

在这样的不同文化环境下,他们也吃到了不少教训。比如工作时间表,印度演员和工作人员就并不配合制片人克里斯蒂安.科尔森的英国军事化作风。印度官方更在某个场景拍摄前的几分钟才将许可证批下来,甚至至少有一次,那一场戏拍完以后,许可证才姗姗来迟。

此外,还有对电影内容的干涉。在拍摄一场关于警察拷打嫌疑人的戏时,印度有关部门的人冲进了现场,他们说,科尔森必须得到警方许可。而督察以上级别的警务人员拷打疑犯也不被允许。最终摄制组只好应对方要求作出修改。

不可复制的孟买

对博伊来说,一个最大的挑战来自18岁的男主角杰玛.马利克。为了找到心目中的杰玛,他曾经面试过一个又一个年轻的印度演员。博伊回忆说,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不错的演技,但看上去都有点太世故了,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印度电影里浸淫太久,太习惯了那一套模式。最后,博伊十几岁的女儿向他提及的一个年轻人戴夫.帕特尔,他曾出演一部英国情景剧《肌肤》。这也许是这部电影最冒险的选择,尽管帕特尔是个不错的演员,但他的口音听上去是个完全的印裔英国人。

此前,博伊对孟买仅有的了解来自他父亲告诉他的故事。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父亲是一名英国士兵,往日本途中曾停留孟买,用博伊的话来说,在那里“等死”。“原子弹投在广岛的时候,他在孟买。”博伊说,“他说:‘我们都知道是时候要回家了。’”

 

博伊的这部电影根据印度作家和外交官史威鲁普的小说《Q/A》改编,由奥斯卡获奖影片《光猪六壮士》的编剧,英国剧作家西蒙.彼尔弗伊操刀。博伊并不认为自己在拍一部印度电影,“这不是一部宝莱坞电影,这是个很好的故事。”故事背景设在孟买事出有因。“在这里,任何极端的故事都可能发生,”他解释,“而在我们这里是不可能的。”此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不管你怎样称呼它,是如今的新名字Mumbai还是昔日的旧名字Bombay,博伊坚持认为这个城市不可复制。它并不因建筑风格独具特色,而因为它的空气,它的一切,甚至它的噪音。《贫民富翁》涵盖了这一切,尽管作为一部电影,它错过了一个真正具有孟买特色的东西—鱼干和人气混合的气味。

    吴筱羽翻译自《纽约时报》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