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森潘往事
近日,柬埔寨杜斯兰监狱前典狱长杜奇出庭受审,再次打开了尘封已久的一段历史。但在杜奇所属的那个时代,他并非是主宰时局的名头人物。排在他之前的还有很多蒙着神秘色彩的名字,红色高棉前领导人、曾任该国主席团主席的乔森潘便是其中之一。
乔森潘被认为是柬埔寨前武装力量红色高棉的五号人物,排在波尔布特、农谢、英萨利和塔莫之后。
儿时资料稀缺
乔森潘据说于出生在柬柴桢省。他是家里最大的男孩,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法官。在家乡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教育后,乔森潘前往金边的希召瓦高中求学。那时,希召瓦被认为是柬埔寨最好的高中之一,只有城里的学生或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在那里学习。
他的童年诸多细节并不为人所知,直到现在,关于他童年的信息仍然有限,而且十分不可信。
从孩提时代开始,乔森潘就被认为是一个“严肃而又温和”的人,他后来为此还赢得了一个绰号:“干净人”。由于这些突出的秉性,他获得了政府奖学金,前往法国巴黎大学深造,他在那里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历史证明,巴黎的多所大学培养了大量柬埔寨的知识分子以及领导人。
按照美国的一些资料,乔森潘被认为是他那代人当中最杰出的学生之一。
乔森潘在巴黎大学期间,是高棉学生协会的关键成员之一,他的博士论文题目为“柬埔寨的经济和工业发展”,并成功征服了评审团,在上世纪50年代获得了博士学位。
简而言之,他的博士论文带有民族自立的色彩;但仔细分析,就能看到乔森潘很多的个人特征。他指责工业化的富裕国家是导致贫穷国家更为贫穷的因素。他的博士论文的核心,便是他支持的“依存理论”。这一理论是数位学者提出的社会科学理论集合,认为富裕国家为了保持富有,需要大量贫穷国家围绕在自己四周。
乔森潘1959年回到柬埔寨,供职于金边大学,教授法律;他同时还办了一份法语报纸《观察者》。也正是这份报纸的创办,让乔森潘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尤其是广大的学生。但这份报纸并没有存在多长时间,一年后被迫停刊;乔森潘还短暂地遭当局逮捕。
1967年,乔森潘被当政的龙诺将军指控为红色高棉成员,在全国遭到通缉;在此情况下他接受红色高棉的帮助,逃出金边,不久加入红色高棉,成为其领导成员之一。
名义上的元首
1970年,龙诺发动政变后,红色高棉遂与柬王室结成同盟,建立“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共同反对美国支持的龙诺政权。乔森潘在该政府内任副首相、国防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实际指挥者是波尔布特)。
不过,他在1975年至1978年间的政治生活细节很难搜寻,因为保密是当时柬埔寨领导人的策略之一。
现在能搜集到的只是一些干枯的史实:红色高棉1975年推翻了龙诺政权,建立了民主柬埔寨政权,乔森潘于次年4月4日出任民柬首相,就任国家主席团主席,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1979年,越南入侵柬埔寨,红色高棉政权被推翻,乔森潘逃进丛林地区。
正是这段时期,红色高棉被指实施了种族灭绝政策,至少100万无辜民众罹难。
1985年,乔森潘在名义上取代波尔布特,成为红色高棉最高领导人。1991年,柬埔寨内战各方签订《巴黎和平协议》。此后,乔森潘主张红色高棉放下武器,参加1993年大选,成为合法政党,但是在波尔布特一派的坚决反对下未果。其后,乔森潘与农谢、塔莫等人共同组成了九人委员会,夺取了波尔布特的军权,并在1997年对其进行了公审。次年,乔森潘和农谢宣布向柬埔寨政府投降,正式结束了红色高棉的武装斗争。
回归社会的乔森潘2007年被捕之前,一直生活在拜林自治区,柬埔寨最西边的一个地区,那里曾经是红色高棉的总部,与泰国交界。2000年之后,他实际上处于被软禁状态,总有两个士兵守着门口。据说生活清贫,乔森潘曾透露:“我甚至没钱买菜。我妻子不得不去种地。”
一群柬埔寨学生2005年8月,进行调查以及分发审理红色高棉的特别法庭文件时,出人意料地与乔森潘以及农谢进行了对话。
“红色高棉不是老虎,他们也是普通的人。”当时决定探访乔森潘的一个学生回忆说。
他们去到了乔森潘的房子前,但尽管他们礼貌有加而且保证自己只是学生,不是记者,但乔森潘一开始还是拒绝了他们;进过争取,他让学生们在当天下午晚些时候再找他。
学生们随机转往红色高棉前二号人物农谢的家里,他住的地方离泰国边境只有,房子是三号人物英萨利的女婿的。农谢当时已是儿孙成群。“(农谢的妻子)问我们,‘你们是谁,从哪里来?’”一个学生回忆说,“我们告诉她,我们是学生,希望了解一些拜林的情况。她说,‘老头子睡了,但没关系,你们可以和他说话。’”
农谢在交谈中,围绕的主题是宗教信仰,他否认这些曾经遭到红色高棉的压制。
“我从未想过我竟然能见到一个红色高棉的领导人。”延索菲接着说,“我出生在1980年。”
学生们晚上回到了乔森潘的家里,“从乔森潘的言谈里,能看出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另一个学生则说:“红色高棉不给民众粮食,杀害了那么多人,他们竟然不知道?”
学生们当时提到了针对红色高棉的特别法庭,但乔森潘似乎并不担心。但特别法庭在联合国的运作下,最终成立。,在听说老战友英萨利被捕的消息后,乔森潘中风入院。一周后在出院时,他也遭到了逮捕。
否认一切指控
2008年4月和12月,乔森潘两次出庭应讯,针对法庭提出的战争罪、反人类罪等指控,他的立场依旧是外界所知晓的:我不知情,我没有做过、我不能对此负责……这些也详细地记录在了自己的一本书里。
2004年出版的自传《柬埔寨当代史与我的处境》中,乔森潘否认自己与红色高棉的高压政策以及大屠杀有关,甚至称他当时对此毫不知情。“虽然我参与领导革命斗争,后来又成为民柬国家主席团主席,但我只生活在一个很窄的圈子里。”
尽管乔森潘在书中没有直接涉及外界广泛报道的红色高棉执政时期进行了大屠杀,但他指出,“指责我是民柬种族灭绝政策的制定者之一,或者说我隐瞒大屠杀行为,那是根本不符合事实的”。
自传中,乔森潘对当时把300万人口一夜间赶出金边的做法也表示不理解:“左右,前线指挥官报告说,我们的部队已经完全占领首都金边时,我为此兴奋不已……然而,也就在当天下午,我发现所有通往金边的道路上都挤满了从城里被驱赶出来的人群。他们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还有孕妇和病人。拥有近300万人口的首都金边一夜之间变成了空城。这是为什么?是谁作出这样的决定?”
乔森潘曾表示:“如果法庭传讯我出庭,我愿意出庭作证,以便早日关闭历史关于红色高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