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田回应质疑 披露后台交易数据:30天交易额96.3亿

2015-07-31 17:54:42
来源: 网稿

时代周报记者 陈舒扬 发自北京

85后CEO创业4年,员工超3000人,每天帮农民交易农产品价值3亿元,全年交易额1000亿元,一夜之间,农业电商的独角兽企业浮出水面,也迅速引发了业界的各种议论……“一亩田”到底是谁?在做什么?是不是一个骗局?

一亩田:网站“诡异数据”为测试数据

7月30日下午,农业电商一亩田公司在负面消息传播两天后,召开了媒体沟通会,副总裁李国训向在场的40多家媒体介绍了公司的业务和现状。

在官方介绍中,一亩田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诚信交易平台”,一端连接农产品采购商,一端连接农民和产地,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产品,解决农业生产和流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两天前,名为《疑云重重的一亩田》的文章在社交媒体圈传播,指出一亩田网站上显示的诡异的交易数据,比如999.999吨的毛桃采购量,1073741.8235吨的洋葱采购量……不久后更多内容相似、语气越来越尖锐的文章出现在社交媒体圈,甚至有业内较为知名的创投类媒体“B12楼”发布《一个月前,我绝不敢把“无耻”用在创业者身上》,把一亩田与近期出现负面新闻的创业公司等量齐观,称其“从极端夸张迈进了骗子的行列”。

针对数据作假问题,李国训表示网站上的只是技术人员为测试页面放上去的测试数据,由于用户基本都是使用APP,使用网页的极少,所以公司也未加以重视。

他坦承,一亩田网站确实还有一些产品和数据不够完善。一亩田真正启动农产品B2B交易只有一年时间,在这段时间,公司一直在升级产品,APP平均每两周迭代一次,版本数多达100多个,每次新版本工程师都会发布一些测试数据。PC网站更新相对较慢,还是去年6月的版本。即使是现在,一亩田APP和网站依然还可以发现不少bug。这一情况将随公司技术实力增强而不断改善。

“曾被央视报道8次”

在沟通会现场,李国训还展示了过去一年的交易后台数据。数据显示,一亩田从6月22日至7月21日,交易额96.3亿元——日均3.2亿元。李国训介绍,至今,一亩田在34、35个一级城市拥有门店,APP有220万用户,其中采购商20万,农业合作社、经纪人等有200多万。

据了解,目前中国农产品交易额一年5万亿,按照一亩田目前的水平,一年已经可达1000亿。

据介绍,一亩田的商业模式是:线上APP为农产品生产者和批发商、采购商提供供求信息服务,线下为双方提供交易撮合活动,一亩田同时担任第三方资金担保平台,并已经开始尝试供应链金融服务。此外,一亩田还针对交易双方提供免费的行情、大数据、研究报告等农业信息服务。李国训表示一亩田不会收取任何佣金,公司收入将会来源于基于大数据的保险、金融产品的开发,以及其他信息服务。“一亩田其实是个大数据公司”,他说。

一亩田面对的另一质疑是,该公司以前一直默默无闻,最近突然冒出,称自己拥有一天3亿的交易量,颇为可疑。李国训解释,一亩田此前的确相对低调,但绝不是没有过在媒体曝光,并举出公司曾被央视报道过8次。

事实上,大约一个月前,一亩田发布了《2015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报告》,并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金融新常态课题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北京分院联合主办了“中国农村互联网金融论坛”。该论坛上,一亩田CEO邓锦宏发表了主旨演讲,一亩田副总裁兼“一亩田现代农业研究院院长”高海燕同三农专家一起接受了包括时代周报在内的媒体采访。

(编辑:吴筱羽)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