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蔓抄”及其他
燕王朱棣以军事政变手段夺取帝位以后,对于支持建文帝“削藩”,反对“靖难之役”的官员,赶尽杀绝,其手段之残忍,可与其父相媲美。齐泰、黄子澄的惨死,固不待言(齐泰被“族诛”,黄子澄先砍去双手、双腿,再处死)。礼部尚书陈迪和儿子同一天处死,朱棣下令把儿子的耳鼻割下让陈迪吃下,还要问他:味道如何?
其他官员们的死,个个毛骨悚然。且以景清、铁铉为例,以见一斑。
景清这个人物很有特点,读书过目不忘,却并非书呆子,风流倜傥,崇尚大节。建文初年,以都察院左都御史的身份,改任北平参议,显然负有察看朱棣动静的使命。风流倜傥的景清,与朱棣相处非常融洽,言论明晰,大受朱棣称赏。
首都南京被朱棣攻陷,建文帝旧臣大批死亡。景清当年曾经参与“削藩”密谋,自然在劫难逃,他与方孝孺等相约,以身殉国。令人不解的是,当许多旧臣纷纷殉国之时,他来到紫禁城,向刚刚登上皇帝宝座的朱棣投诚归附。朱棣为了表示用人不疑,命他仍旧担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建文朝旧臣摇身一变成了永乐朝新贵,遭到遗老遗少的非议,说他“言不顾行,贪生怕死”。
其实,他是虚与委蛇,等待时机,为旧主报仇。
某一天,上朝时,景清身穿红衣,暗藏利器,准备行刺。说来也巧,日前主管天象的官员报告皇帝:“异星赤色,犯帝座甚急。”生性多疑的朱棣本来就对景清有所怀疑,上朝时特别注意。但见只有景清一人身穿红衣,且神色异常,命令卫士对他搜身,果然查获暗藏的凶器。景清奋然喊道:要为故主报仇!不断辱骂朱棣。卫士拔掉他的牙齿,他且拔且骂,口中鲜血吐向朱棣的龙袍。朱棣一声令下,当场活活打死,并且把他的皮囊剥下来,塞进稻草,悬挂于长安门示众。
正是无巧不成书,朱棣乘坐轿子经过长安门,绳索忽然断裂,景清的皮囊掉落在轿子前面,状如扑击。朱棣大惊失色,下令烧毁。
又一天,朱棣午睡,梦见景清手持利剑追杀过来,吓出一身冷汗。惊醒之后感叹道:想不到景清死了还这么厉害!下旨株连九族,连他的乡亲也不放过,“转相攀染”而死的有几百人之多,老家的一个村庄顿时化为废墟。
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瓜蔓抄”!为了惩治一个政敌,株连九族还不解气,居然消灭整个村庄。不独在明朝,即使其他朝代,也闻所未闻。
另一个政敌铁铉的下场,更加令人哀叹。
建文初年,铁铉出任山东参政。李景隆奉命北伐,征讨朱棣,他负责督运粮饷,从不间断。李景隆兵败白沟河,单骑走德州,他感奋涕泣,退守济南。朱棣率军攻打三个月,济南岿然不动,无奈之下,决定掘开黄河大堤,水淹济南。铁铉反其道而行之,使用诈降计,派使者到燕王大营请降,请退兵十里,燕王单骑进城,军民恭迎大驾。不战而屈人之兵,朱棣大喜过望,骑着高头大马越过护城河,进城受降。说时迟那时快,城上的铁闸门急速落下,砸中马头,如果稍慢几秒,朱棣必将砸成肉饼。遭受此番羞辱,朱棣下令猛攻,济南依然牢不可破,只得退兵而去。铁铉乘胜追击,收复德州等地。建文帝随即晋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不久又晋升为兵部尚书。
南京陷落,铁铉被俘押解到朱棣面前。他不愿面对乱臣贼子,始终背身而立,口中骂声不绝。朱棣想看他一面而不可得,命令卫士割去他的耳朵、鼻子,铁铉依然不屈。卫士奉命割他身上的肉,塞到他嘴里,问他:甜不甜?铁铉厉声回答:忠臣孝子的肉,当然是甜的!
面对如此宁死不屈的硬汉,朱棣束手无策,下旨寸磔处死,也就是俗话所说千刀万剐,把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来,而不让他立即死去。整个行刑过程中,铁铉口中骂声不绝。恼羞成怒的朱棣命卫士扛来一口大锅,锅内是沸腾的油。铁铉的躯体被投入锅中,顷刻化为焦炭。卫士们把他的躯体捞出,让他面向朱棣站立,竟然办不到。朱棣大怒,命太监们用铁棒挟持,使他面向北。坐北朝南的朱棣朗声笑道:你今天也不得不朝见朕了。话音未落,铁铉身上的沸油突然飞溅,太监四散而逃,尸体仍然反背如故。
铁铉死时年仅三十七岁。儿子福安、康安被处死。妻杨氏和两个女儿,发配教坊司为娼。杨氏病死,两女终不受辱,赋诗明志。姐诗云:“教坊脂粉洗铅华,一片闲心对落花,旧曲听来犹有恨,故园归去已无家。”妹诗云:“骨肉相残产业荒,一身何忍而归娼,泪垂玉筋辞官舍,步蹴金莲入教坊。”令人唏嘘不已。
作者系复旦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