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首富巨额“集资”再调查
去年年底,一度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非法集资”事件,似乎对卓达没有产生丝毫的影响。
是非法集资,还是民间融资
“民间融资的情况,各地都有,在浙江更为广泛,我们不认同非法集资的说法。”
2008年12月,北京一家媒体发表了关于卓达集团涉嫌“非法集资”的报道,一度引起舆论强烈关注。
“卓达进行民间融资,不是从2008年才开始的,之前的几年,一直都是有的。”
随后,石家庄的地产商,很多都采用了民间集资的方式,筹集发展资金。据投资者报报道,2006年,“在石家庄许多居民小区,你可能随时都会碰到宣传集资项目的卓达销售人员。”集资最厉害的时候,卓达甚至在市内主要超市都布置了销售网点。这个说法,获得石家庄地产商以及当地居民的证实。
2005年、2006年,正是房价飙升的时候,当时卓达集团跟政府合作开发占地23万多平方米的星辰商业中心,从建设到销售都相当顺利。“2005年,星辰壹号90%多的住宅都销售一空。”
星辰商业中心,这个一度以石家庄市政府新址做出规划、卓达集团以负责出资建设而换取相对低价的项目,在当时进一步巩固了卓达在石家庄“城市运营商”的地位。
“被曝光‘非法集资’之前(2008年底),卓达在本地民众中一直享有不错口碑,所操作的项目,住宅质量也获得了住户的认可,从而也培养出了一部分稳定客户群。”
卓达积累起来的信誉,也是其进行民间融资的基础。
采访中,熟悉石家庄房产商和民间融资的记者介绍,卓达集团进行民间融资的中前期,在房地产业上升阶段,本息偿付相对比较正常,“即使在后期,高利率阶段,也有部分本息都是给予了偿付的”。
而在卓达新闻发言人的说法中,卓达集团的民间融资,都是给予了本息偿付的。“如果我们是骗钱的非法集资,卓达早就被群众围攻了。”
针对此前的媒体报道,陈松表示,相关报道中写的没有获得应得利益的民间融资者,“根本就是伪造,查无此人。”陈松也否认了卓达与政府关系密切的说法:“这些年河北、石家庄倒了那么多官员,我们要是跟他们关系密切,早被牵连进去了。”
“房地产商有人跟政府关系密切,但不是我。”
“什么叫非法集资?像亿霖万亩大造林,那种自己没有钱,目的是为了圈钱的,才是非法集资,我们卓达是通过民间融资,让民众成为我们的合作者,共同出资建设了新的项目,我们获得了资金,他们获得了利益,怎么是非法集资呢?”
抄底起家的首富
杨卓舒的办公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驴子玩偶,跟整个房间风格不是很协调。
“我就是个倔强的驴总裁,半辈子都在为人拉磨,最终还要给人吃肉、喝汤。”
在卓达员工眼里,曾经的河北首富、身家亿万的杨卓舒,一向就是个独辟蹊径的领导者。1993年以前,杨卓舒有着十多年的媒体从业经验,按照卓达员工的说法,杨卓舒选择做房地产业,跟他在媒体从业过程中对房地产有独到见解有很大关系。
媒体从业经历给杨卓舒留下很深的烙印,直到现在,杨卓舒依然习惯于下午三四点钟开始工作,直到凌晨,而且“对待媒体朋友一向不薄”。
“杨总喜欢直接向员工传达意见,开会经常都是几百号人参加,相当于一次演讲,每次都有专职速记员进行记录,员工有什么不明白,可以查他的讲话记录。”
1993年,杨卓舒辞去报社工作,创立卓达房地产公司。“启动资金不超过5万元,向朋友借了辆车起家的。”一名卓达集团员工说,这是杨卓舒曾经提及的创业经历。
1993年,当时也是一次小的经济危机,国内也处于房改的前奏阶段。在绝大多数人还习惯于单位分房、单位集资房的时候,杨卓舒开始开发商品房。
“当时,现在卓达总部这一片,还都是玉米地,几乎是用可以忽略不计的地价,拿到了一块12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用地,建设了现在的卓达花园。”陈松说。
通过“易货”,先买了钢筋,等钢筋涨价了,跟别人换低价的水泥,等水泥价格高了,再换木材,杨卓舒逐渐积累了一些原材料。
以土地和建筑材料为抵押,获得部分资金,并借助媒体关系,赊账《石家庄日报》一个版的广告,杨卓舒建起了卓达花园。“70年不收物业费,水电费比市中心房子低10个百分点。”陈松说,利用地价低廉的优势,卓达迅速将卓达花园出售,获得充裕的资金。
2001年前后,又一场经济泡沫以后,在时任海南三亚市领导的一名河北籍官员牵线下,杨卓舒在满地烂尾楼的三亚,拿下了40万平方米的土地。
“不说现在房子销售获得的利润,地价已经上涨了10倍(当时28万元一亩,现在300万元以上)。”曾在三亚工作一年的卓达员工李博说。
1993年、2001年,杨卓舒两次“逆势抄底”的成功,让其一度成为河北省首富,也让“逆势扩张”成为杨卓舒房地产经营的核心理念之一。
2008年前后,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杨卓舒决定在石家庄继续建设太阳城等大项目,并在天津、山东等地拿下惊人的土地储备,与其之前的成功经验有必然的联系。
是让利客户,还是急于套现
“卓达目前在石家庄的两个城中村改造期房项目,一个在跃进路,一个在桃园街,2860元
元左右,卓达这样的低价预售,有可能是急需资金,套取现金,当时流传这是卓达“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
按照现在相关规定,房产交易开发商至少要在开发项目建设工程完成三分之二以后,才可以签订相关产权合同。“像卓达这样,开工前低价预售,房子什么时候能交付不好说,有传闻要4年以后。”当地一名房产商说。
“不是所有的房子都是这样的,只是部分这样,我们是希望这样让利的方式,可以提高我们的资金使用效率。”陈松说,“这相当于卓达借了客户无息现金,可以投入急需的房产项目中,卓达获得更大利润,也让利于客户。”他还表示,交房时间不确定的时间差也就三四个月,不会出现数年的情况。
然而,在石家庄民间,对这种合作建房的风险性,依然存有质疑。同样招来疑问的还有卓达刚刚推出的“6年白得一套房”的项目。
据卓达销售人员介绍,这是一项卓达特别强调特色养老服务的一个购房项目,房子建设上充分考虑老年人生活的各方面硬件需要,同时,买房相当于买了一份养老保险,在六年内将会按照一定比例,逐年全部返还购房款。
关于这样全部返还购房款,卓达如何盈利的质疑,陈松表示,这个项目卓达已经做了7个月的试点,对运营模式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
“这个项目主要是在石家庄三环的太阳城拿出20万平方米的住宅面积操作,我们当然不会亏,原本在那里只能卖2300元
陈松表示,在土地低价(太阳城项目平均每亩5万元)的前提下,卓达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我们卖的房价高,前两年我们返还的,都是多出来的那份利润,而我们又获得资金,发展其他项目,两年后返还的部分,不过是我们投资获利以后给予客户的让利。”陈松还称,这个项目都是现房,客户买房的最坏结果不过是卓达无力返还,“但他们拿到房子,作为不动产,过些年总是会升值的。”
绷紧的资金链
“做房地产,主要就是两条,土地储备和资金流转,我们一向在资金流转速率上做得很紧凑。”
资金的高利用率,是杨卓舒从白手起家到一度成为河北首富的重要经验,也是2008年下半年出现资金链紧绷的潜在原因。
据公开资料,目前卓达集团储地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相当于石家庄年开发量的4倍。根据国家规定,土地开发商两年内不做开发,将会被收回,拥有120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的卓达,项目开发一直处于高速扩张的过程中。
有报道称,在2003年前后,卓达集团也曾尝试上市,最终功败垂成,这让杨卓舒一度非常讨厌股市。
据《投资者报》报道,卓达集团跟大多数房地产公司一样,是在金融渠道融资不成的情况下,才一度被迫采取民间融资的方式。但是,这种说法,显然与卓达集团“让利客户”的解释有些差别。在采访中,卓达方面有意无意回避了资金链紧绷、资金紧张这样的字眼,他们更喜欢用的表述术语是“资金利用率”。
据当地跟卓达接触多年的资深记者称,去年,卓达集团经过三年多的接触,终于拿下山东文登一个号称需要投资2000多亿元的巨大项目之后,加剧了资金紧张的情况。采访中,杨卓舒否认了目前卓达资金困难的情况,但并不能消除外界关于卓达资金链绷紧的传言。一个事实是,去年年底,卓达集团曾经进行过一次股份制改造。据报道,在公司股份改造计划中,最基层的员工要拿出6万元现金,可以分到9万股,更加高级的员工需要掏出更加多的现金。
2000亿项目迷局
“卓达集团山东项目的规划总投资达2168亿元,这家民营房地产企业是否有实力推进?”
据报道,卓达集团在山东文登的三个投资项目,文登卓达(张家埠)新港、中国先进技术装备园区和卓达.香水海项目,加上2月份刚刚宣布的“国际最大发动机基地”项目,总共投资需要2000多亿元。
“2000多亿绝对是不够的,我们要建的是一个能容纳30万人口,涵盖港口、工业基地以及住宅区的城市。”
根据公开资料,目前国内房地产龙头万科手中不过才有200亿元现金。
2007年净资产达到200亿的卓达集团,能否支撑这样一个2000多亿以上的项目,曾遭遇外界舆论质疑。
“卓达在文登的投资项目,目前还仅是意向性的,所谓几百亿上千亿的投资规划也是卓达发布的,具体怎么运作不太清楚。”近日,文登市发展和改革局官员曾对媒体表示,这个事情“不太好说”。
针对质疑,
据杨卓舒介绍,卓达集团在这个项目中扮演的角色,只是一个资源整合者,打造一个国际化的港口和工业基地,创造一个平台,吸引大型钢厂、重型机械厂入驻,借此发展成一个配套的港口“卫星城市”。
“项目好,是不愁资金的,目前已经有国内外12家财团跟卓达联系,并有2家已经签订了协议。” 杨卓舒说,“国外财团对建设港口这样的项目很是热衷,他们都到当地做过考察,当场就有签约意向。”
针对国外财团在中国投资房地产多是“热钱”、具有很大金融风险的情况,杨卓舒回应称,山东文登的项目,是获得国家相关部门支持的,又是基础建设投入,跟热钱完全是两回事。
《经济导报》报道称,以发动机项目为例,卓达集团规划总投资600亿元,而集发动机总成和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一体的潍柴2008年销售收入才不过500亿元,而从5亿元增长到500亿元,潍柴用了10年时间。
“这使得没有任何发动机生产开发经验的卓达集团的发动机基地规划,显得更像是个遥远的‘梦’。”
“山东文登这个项目,是百年卓达的基石,是卓达转型的目标。”陈松说。
然而,在外界眼里,目前仍是雾里看花的“2000亿项目”,有可能成为卓达和杨卓舒的生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