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航母”华侨城: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胡天祥
2021-08-31 10:00:10
来源: 时代周报APP

近日,各大房企陆续举行2021年中期业绩会。虽然整体业绩稳中有升,但此前屡被房企高层提及的“文旅”跨界转型,如今却没了声响。

“所有房地产老板在转文旅的时候都有一个惯性,就是用地产思维来看文旅,这是不可取的。”智纲智库创始人王志纲曾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有的开发商进入到一些城市打造文旅,最后的结果是把地全盖成房子,卖完后就不管文旅了。

在王志纲看来,地产思维是“养猪仔”,追求短时间变现。文旅则是“养闺女”,需要长时间耐心深耕。

显然,文旅产业虽然涉足者众多,但坚守者寥寥。长期深耕文旅产业的华侨城集团(下称“华侨城”)属于后者。作为中国文旅产业领军企业,华侨城早在20世纪90年代便摸索出“旅游+地产”的创业模式,将房地产融入文化旅游的产业链当中,探索长期投资与短期收益互相协同互为支撑的方法。

看似简单的资源整合,华侨城却发挥出“1+1”远远大于2的作用,继而形成其他企业难以复制的“宽阔护城河”。 “十三五”时期,华侨城紧跟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出“文化+旅游+城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并从战略、体制、产品、商业模式等维度全面创新,推动团队协作、产业协同、效益协调,形成特色发展之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20年年末,集团总资产增至近7000亿元,当年营业收入近1500亿元、利润总额超250亿元,连续第11年获得国资委年度业绩考核A级评价;投资和建设项目覆盖全国近100座城市,跻身全球主题公园集团三强、持续领跑亚洲,也是目前中国唯一同时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中国旅游集团20强”的企业,被誉为中国文旅行业的“航空母舰”。

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市场在变,企业同样在变。文旅这条赛道上,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回望“十三五”之初,华侨城集团的总资产已达1370亿元。“五年的时间,(总资产)增长到6000多亿元。如果这是一家创业企业,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体量已经这么大的华侨城,还能保持活力,获得如此跨越式的增长,”著名学者、商业观察者吴伯凡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2015年,处于而立之年的华侨城主动承接国家战略,探索出“文化+旅游+城镇化”创新发展模式。当各大房企还在思索如何打开“文旅+地产”新局面时,华侨城早已升级发展模式、优化结构布局,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业内人士分析,“文化+旅游+城镇化”,其内涵就是以文化为核心,提升旅游价值和影响力,打造高价值旅游产品项目,进而提升城镇化价值,而城镇化能够带来区域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反哺文旅业务,三大板块相辅相成,协同发展。

距离四川成都41公里的安仁古镇,数年前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南小镇。2016年,华侨城正式入驻安仁古镇,确立了以文博为核心,落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理念,为古镇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宁良老厂房变身安仁华侨城创意文化园,闲置老作坊酒厂改造成为南岸美村乡村客厅,康佳之星安仁创新中心落地。五年来,安仁古镇逐渐形成了以“产业先导、开放共享、双轮驱动、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成为华侨城践行“新型城镇化”战略中的样板。

根据《华侨城集团特色小镇安仁模式发展白皮书》显示,2015―2019年,安仁旅游人次涨幅近35%、旅游综合收入涨幅翻番,文化旅游对安仁经济和就业的贡献率超过30%。在亿翰智库发布的中国特色小镇运营商、中国文旅小镇运营商等综合实力排名中,华侨城已连续两年位居榜首。据公开资料显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电子科技和相关业务投资,已成为华侨城的五大战略板块。

创新基因与文旅诚意

于困境中,方显企业韧性。

2020年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带来不小冲击,旅游市场首当其冲。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度,国内旅游人数达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1.1%。

如此艰难的经营环境下,华侨城不仅顶住了压力,更率先走出恢复发展加速度。今年五一和端午假期,华侨城集团旗下各旅游企业合计迎客超685万人次,文旅业务处于持续向好的过程中。今年上半年,全国9家欢乐谷的游客规模、营业收入及二次消费收入,均较2019年同期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坚实成绩背后,一方面得益于文旅消费潜力依旧巨大;另一方面则是华侨城坚持产品创新与迭代,让消费者看到了做“真文旅”的诚意,继而在游客接待规模等方面的业绩收获了市场的正向反馈。例如,仅2020年至今,华侨城便推出了深圳欢乐港湾、南京玛雅海滩水公园、南京欢乐谷、西安玛雅海滩水公园、广元双旗美村、昆明呈贡乌龙古渔村等等一批新项目,北京欢乐谷六期、武汉玛雅海滩水公园三期、重庆欢乐谷二期等迭代产品也不断让市场感受到“常玩常新”。

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广东佛山的顺德欢乐海岸PLUS,夜晚游人如织。自2019年9月试营业至今,游客量已达近1800万人次。“以文化为基底,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手段,以共生为目标。”顺德华侨城董事长冯晖介绍称,顺德欢乐海岸PLUS开创性地将文化旅游、商业娱乐、休闲度假和生态湿地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商业+娱乐+文化+旅游+生态”的全新商业模式,将最优质滨水空间、街道、广场连接,打造都市公共休闲客厅,同时创新性地采用“开放式运营+分票制经营”的模式,积极推动全域数字化,建立了覆盖项目全业态的“大会员”运营体系,为入园游客和消费者提供综合性系列增值服务。

在吴伯凡看来,华侨城有一种很好的基因:“它不是特别单维的企业,而是追求多维发展,能够处理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平衡,处理好快与慢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一个业务单元跟其他的业务单元之间的关系。多种要素化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超乎单个要素之上的驱动力。”

驱动力不仅来自模式,一系列内部体制机制改革也催发了经营活力。为了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质效,华侨城建立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匹配、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跨越式目标、断崖式考核、市场化薪酬”三位一体的改革措施如一声惊雷,让内部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了让听得见炮声的指挥员决定何时开炮,华侨城按照“战区+兵种”模式,推动投资、市场、团队等资源的区域统筹共享,云南大会战、合肥大会战等一系列实践成效显著。此外,华侨城扎实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深入开展亏损企业治理,截至目前,重点亏损子企业的治亏任务已过半完成,资源配置效率显著提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产品迭代还是体制创新,华侨城集团总有“先行先试”之举,这也使它能够跨越多个周期,并始终保持文旅行业领先地位的底色。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