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身世之谜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也就是派遣郑和下西洋的明成祖—永乐皇帝。
这样一位显赫人物,怎么会有身世之谜?说来话长。
明太祖除了元配马皇后,还有20多位嫔妃,一共生了26个儿子、16个女儿。所谓身世之谜,就是他的生母是谁?因为他后来当了皇帝,这个问题就显得复杂化了。
《明史.成组本纪》说,成祖朱棣是太祖第四子,生母马皇后。《明史.诸王传》说,太祖26个儿子,其中太子、秦王、晋王、成祖、周王为马皇后所生。可是偏偏有考据癖的历史学家,考证他并非马皇后所生,于是他的身世就成为众说纷纭的谜团了。
有的说,朱棣是陈友谅的遗腹子。说什么朱元璋打败陈友谅把他的妻子阇氏据为己有,阇氏当时已有身孕,不久生下一子,就是朱棣。这种说法荒诞不经。因为朱棣生于1360年,陈友谅死于1363年,所以不可能是陈友谅的遗腹子。
有的说,朱棣是元顺帝(元朝末代皇帝)的遗腹子。此说颇有令人迷惑之处,因为朱棣的长相有两大特点,一是“奇伟”—身材高大,二是“美髭髯”—一脸络腮胡子,不像朱元璋,倒有点像蒙古人。但是这种说法更加荒诞不经。说是朱元璋的军队攻进大都(即北京),元顺帝的妃子弘吉剌氏,被朱元璋据为己有。当时她已有3个月身孕,心想:如果能拖延3个月出生,朱元璋就会视作己出。果然,13个月以后生下一子,就是朱棣。此说颇有传奇色彩,但经不起推敲。大都(北京)是1368年由朱元璋的大将徐达、常遇春攻克的,元顺帝带着后妃和太子等人,已经先期逃亡蒙古,弘吉剌氏根本没有成为俘虏。何况朱棣生于1360年,怎么可能是元顺帝的遗腹子呢?
明史专家吴晗为此写了一篇论文《明成祖生母考》,结论是:马皇后根本没有生育过儿子,朱棣的生母是碽妃李氏,由于碽妃早死,朱棣由马皇后抚养长大。后来朱棣发动武装叛乱,把建文帝赶下台,自己当了皇帝,为了显示他的正统,就冒称他是皇后的嫡子。
吴晗的主要依据是,明朝南京太常寺卿汪宗元编撰的《南京太常寺志》,此书已经失传,只能从后人著作的引文中略知一二。
何乔远《名山藏》说,《玉牒》(皇室家谱)记载,朱棣是马皇后所生。但是《南京太常寺志》说成祖(朱棣)生母是碽妃,不知道它有什么根据?
李清《三垣笔记》说,他看了《南京太常寺志》,知道太子(朱标)是李妃所生,成祖(朱棣)是碽妃所生,十分惊讶(因为《明实录》记载,朱标和朱棣都是马皇后所生)。他向博学的钱谦益请教,钱谦益也不能判断。
谈迁《国榷》说,朱棣,太祖第四子,母碽妃。《玉牒》说是马皇后第四子,是由于史官沿用朱棣自己的说法(嫡子)。《南京太常寺志》记载,在孝陵中碽妃是“穆位第一”(李妃是“昭位第一”),可见朱棣“母碽妃”是有根据的。
南明弘光时代,大理寺左丞李清对礼部尚书钱谦益说,《南京太常寺志》记载,太子与秦王、晋王为李淑妃所生,成祖(朱棣)为碽妃所生;还说在孝陵中,太祖东侧排列20多位嫔妃神位,西侧只有碽妃神位。这种说法和《实录》、《玉牒》完全相左,我们何不进入孝陵的寝殿去查验一下。弘光元年(1645年)
表面上看来,这一说法较为可信,证据较多,何况经过吴晗考证—“碽妃为成祖生母”,似乎已经定论。其实漏洞仍然不少。
朱希祖早就提出质疑,他在《明成祖生母记疑辩》中说:如果碽妃是朱棣的生母,为什么明朝官书如《实录》、《玉牒》、《明史.后妃传》等,都不记载碽妃其人,只有《南京太常寺志》提到她?朱棣当了皇帝以后,为何不表彰生母,而使她湮没无传?
朱希祖提出的质疑,击中要害,吴晗难以解释,只好用“这几个疑问都是神经过敏,而且完全不合论理”,加以敷衍。
据学者考证,所谓“碽妃”,是高丽国王进贡来的女子,本姓李。朱棣出生于1360年,当时元朝没有灭亡,高丽进贡的对象应该是元朝皇帝,而不是朱元璋。当时的朱元璋在“小明王”韩林儿(反元武装集团领袖)手下,担任江南行省的主官,高丽要进贡,无论如何也轮不到朱元璋头上。高丽向明朝进贡,是在1368年以后,此时朱棣已经八九岁了。总而言之,1360年以前,朱元璋不可能有一个高丽妃子。
这个疑点最难以辩解,除非能证明她并非高丽进贡的女子,那么,为什么要叫“碽妃”呢?
有意思的是,建文帝在削除朱棣的“燕王”身份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朕以燕王棣于亲最近,未忍穷治。”意思是说,他和朱棣有着最为亲近的血缘关系,言外之意是,他的父亲朱标,和朱棣为一母所生。
由此看来,要想否定《明史.后妃传》、《明史.成祖本纪》所说,朱棣为马皇后所生,还需要进一步寻找证据。
作者系复旦大学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