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食汽车热管理系统 嘉兴明灼打好技术牌

2019-08-16 15:08:33
来源: 创业圈
意欲为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世界第一梯队提供可靠的热管理系统技术,嘉兴明灼致力于从零部件到系统,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更可靠和更安全的集成方案。

文/麦斯

在带领团队成功开发了商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核心零部件并实现销售超过2亿元之后,还是国内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研发总监的吴坤决定自主创业。

2019年4月,随着明灼新能源项目落户嘉兴平湖,嘉兴明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兴明灼”)正式成立。

意欲为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世界第一梯队提供可靠的热管理系统技术,嘉兴明灼致力于从零部件到系统,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更可靠和更安全的集成方案。

对于未来的发展,嘉兴明灼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表。据嘉兴明灼联合创始人吴坤透露,嘉兴明灼计划3―5年后将业务拓展至全球,同时用5―7年时间进入国内汽车热管理第一梯队,并实现主板成功上市。

52-2.png

重研发轻资产

智能汽车热管理系统,指的是根据汽车实际工作和试验情况,依据系统优化原则来制定智能化电控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使发动机(电池)、电机和空调系统在不同工况下均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同时提高驾驶舱内舒适性。

电动化和智能化使热管理系统在降低能量消耗的同时实现了精细化控制,可以根据车辆的工况需求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在更好地实现系统功能的同时保障了发动机、电池、电机等关键部件的安全性,同时大大延长了其寿命。

目前,嘉兴明灼主要从事智能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核心部件的研发、组装和销售,包括电子水泵、电子风扇、PTC电加热器、电子膨胀阀、温控ECU等核心零部件,以及热泵系统、整车热管理系统和整车热管理服务。

按照吴坤的说法,嘉兴明灼的定位是轻资产运营的研发型公司,即软件算法和硬件设计完全实现自主研发,零部件加工、硬件加工全部委托第三方代工,产品组装和集成、测试和调试则由公司通过自建工厂完成。

其中,在自主研发方面,嘉兴明灼的电子水泵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公司的拳头产品,嘉兴明灼的电子水泵结构上采用了输出密封磁耦合传动,具有低噪声、高IP等级、高寿命(高达22万小时)、高可靠性、高安规等级等特点;控制器设计上,硬件采用集成式的芯片,控制方案上采用内置式无霍尔PWM脉宽方波调制控制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错能力和可靠性;明灼的电子水泵经测试其机械效率高达54%,远远高于国内外同行40%的水平。

截至目前,嘉兴明灼已开发出全系列的汽车电子水泵,流量从500L/h到8000L/h,最大扬程达到20m,功率覆盖20W―250W,以上规格可以满足传统乘用车(引擎冷却、涡轮增压冷却、汽车空调)、新能源车(电池、电机电控冷却和空调循环)、商用车引擎冷却、轮船、高铁的使用,且具备量产的技术条件。

据吴坤透露,目前嘉兴明灼已完成2个规格的电子水泵、2个规格的电子风扇的开发和小批量生产,同时完成电子膨胀阀、换向四通阀、PTC水暖加热器的开发,下一步将进入小样和客户对接。

52-3.png

技术团队制胜

眼下,嘉兴明灼正集中人力和财力,加大力度开发既定规格的乘用车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不过,订单的增加,却也成为了嘉兴明灼“甜蜜的烦恼”。吴坤坦言,资金上的劣势正在成为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桎梏。

“如何整合供应链和筹措量产资金是我们当下的最紧迫任务。”吴坤说。

而如何在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则是吴坤及其团队面临的另一项长期挑战。

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热管理系统市场空间急剧扩大。文津汽车研究根据整车产销量数据、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供货价格及细分行业的调研,估算2017年国内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达740多亿元。而在能源问题、新能源汽车政策、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发展的驱动下,到2023年国内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将过1000亿元。

不过,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在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技术的挑战。相对于传统汽车的热管理,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管理对象从座舱延伸到了电池、电机电控等领域,其功能也由单纯的降温延伸到保温、制热等。

在新能源汽车高增长的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闻风而动,纷纷寻找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的机遇,以提前抢占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的制高点。

目前,包括大陆集团、博格华纳、电装等在内的国际厂商正加快切入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并相继发布新产品,跑马圈地。与此同时,包括三花智控、奥特佳在内的国内传统热管理企业也不甘示弱,同样在全力布局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实力雄厚的技术和管理团队是嘉兴明灼的制胜砝码。据吴坤介绍,公司团队的主要成员均在汽车行业浸淫多年,在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和系统的开发、生产、销售以及管理等方面具备了丰富的经验,熟悉各大主机厂的供应链体系和同行的分销渠道,与多家主机厂和Tire 1有密切的高层合作。

“目前在汽车热管理系统核心零部件领域,部分产品已进入白热化竞争状态,但部分产品处于垄断地位。我们拥有多年的技术和渠道积累,在产品开发速度、产品性能和价格成本上,我们都有信心超越对手。”吴坤说。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