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华:胡志明市散记

2013-10-10 03:21:51
来源: 时代周报

何华

出了越南胡志明市机场,往右,乘152巴士直奔范五老,票价约2元人民币,惊人便宜。范五老,胡志明市的一条街道,和它附近的BUI VIEN等几条街构成了背包客的大本营。有人说它类似北京的三里屯或上海的新天地,主要因为这里酒吧林立,洋人鱼贯。我觉得这个类比不恰当,三里屯、新天地,都是高档时尚区,范五老地带,尽管游客云集,却仍是普普通通的平民区。十多美元一晚的廉价客栈比比皆是,小摊小贩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载客的摩托车呼啸来去,世俗风情十足。

BUI VIEN街角有间go2 酒吧,LP《越南》上有推荐,酒吧外墙上写着:go2 eat,go2 drink,go2 room。此店生意极好,大白天几乎满座,洋人三三两两坐在门口看街景的同时也成了一道被看的街景。我翻了价目单,觉得较贵,开溜。行前朋友介绍SOZO慈善咖啡馆,也在BUI VIEN街上,几步路就到,进去喝了一杯冰咖啡。越南咖啡有名,因为天热,冰咖啡更是必尝的经典饮品,连我这个不爱咖啡的人,也觉得好喝。细想,还是因为天热之故。胡志明市大街小巷随处都是咖啡店,无疑是法国殖民时代留下的遗风。越南滴漏式咖啡也好喝,杯底放炼乳,非常香滑,这倒和新马一带的喝法一样。

我在胡志明市没见到一间星巴克,越南自己的两家咖啡连锁店Trung Nguyen、Highlands,举目皆是。我猜,星巴克的价格在胡志明市,可能没人光顾,所以美国不敢投资开设。实际上,我在胡志明市也没见着麦当劳,但有寥寥几间肯德基。越南人内心大概还是排斥美国吧,战争的创伤要想彻底抹平怕不容易—当然,时间最终会把一切抹平。

从范五老到滨城大市场只需走上十分钟,这间室内大市场有70年历史,单看它的拱形屋顶,颇有些巴黎拱廊街的情调,只是规模大得吓人,布料摊、成衣摊、干货摊、小吃摊、艺品摊、鲜花摊,济济一大堂,嘈杂喧闹可想而知,虽无法和巴黎拱廊街的典雅精致相比,但也别有一番喜气。紧挨大市场的一条街上,有间河粉店Pho 2000,克林顿曾光顾—墙上挂着几幅他在店里和员工的合影,冲这个,游客巴巴送上门挨宰的不在少数,包括我。一碗牛肉河粉,一杯青柠水,合30块人民币,这个价算贵了,同样货色,其他店只需15块。

有天起了个早,步行去永严寺。慢悠悠走了一小时抵寺。此寺较偏远,也不是旅游指南重点推荐景点,故游客稀少。因山门正对大街,马路上的嘈杂声不时传到前殿,但步入后院,顿时改天换地,恍若清凉世界。书上介绍,有一禅师游学日本,归国后建此寺庙,颇有日本禅院格局。后院一角,见一女信众和一比丘尼坐在竹椅上闲话家常,光影婆娑,晨风徐来。这是胡志明市的另一面,很庆幸,我看到了。

到了一座城市,我都会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美术馆,这已成了惯例。故抽空去了胡志明美术馆,它是幢殖民时代的黄色建筑,看上去老旧沉稳,像一个晚境凄凉的绅士。里面居然没有冷气,实际上,胡志明市很多我们以为应该有冷气的地方都没有。好在,老房子阴气重,也不觉得热,不过,对里面的藏品肯定不利。偌大的建筑,只有两三个游客点缀其中,我觉得奢侈,所以,格外小心翼翼,仔细观赏,怕辜负什么似的。越南现代画家的作品,近些年在西方颇受欢迎,也是收藏家关注的热点。之前,我在新加坡美术馆看过“向裴春派(Bui Xuan Phai)致敬”的专题展览,非常喜欢。可惜,胡志明美术馆没有一幅裴春派的画,其实,心里也有准备,因为他的作品多藏在河内,他以画河内世俗风情著称。据说,梁朝伟去越南旅行,买了他的油画。我想与他主演越南电影《三轮车夫》有关,裴春派画里的河内街景,或许让梁朝伟想到他的拍片经历。

河内,古色古香,如同北京;胡志明市,洋派西化,类似上海。当然,这只是笼统的类比。

胡志明市,旧称西贡,曾有“小巴黎”之美誉,随处可见林荫大道,使馆区一带的大街小巷更是浓荫成片,唯一的遗憾就是摩托车的阵势实在可怕,打乱了原本宁静的局面,但前个车阵过去,下个车阵未到之间隙,还是有片刻的安宁,因为难得,格外警觉。使馆区很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的卢湾区和徐汇区,隔着围墙、栏杆,不时看到殖民时代留下的洋房,大多“付与断井颓垣”,在白色鸡蛋花、紫色九重葛的衬托下,透着一股子老岁月的沧桑。

作者系新加坡作家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