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衡的信息与“失序”的公权
2009-07-15 17:53:33
来源: 时代在线网
公权失序
对民众而言,法无禁止即自由;但对公权力而言,则永远应该是“法无授权即禁止”。
媒体近日报道湖南溆浦县政府在县长会议中,决定由县公安局代表水利局征收“水土流失防洪费”,这多少具有一些黑色幽默的味道。对此,有评论认为,公安局代收防洪费是公权无序的标本,如果不将公权力尽量限制在一定的边界内,那么势必带来被滥用的后果(6月15日《重庆时报》)。
与之类似,河南信阳市强推“别墅诊所”亦是对公权力的无序使用,4月22日,信阳市委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年底之前,全市要完成新建、改扩建3042所村卫生室,这样的卫生室因外形颇似别墅,被当地人称为“别墅卫生室”。这样一所卫生室约耗资12万元,主要由自负盈亏的乡村医生筹资建设。政府承诺建成后补贴4万元(6月11日《新京报》)。而记者调查发现,对于部分村医来说,信阳的这项医改新政将可能导致他们告别行医生涯。
6月9-10日,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在厦门召开会议共商防治中介组织腐败对策。《瞭望新闻周刊》以“治理中介腐败”为名推出专题报道,文章引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报告称,在我国商业贿赂、政府官员的寻租等贿赂腐败链条中,中介参与和引发寻租腐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成为“合法”外衣下官员腐败的“灰色通道”(6月16日《瞭望新闻周刊》)。
伊朝变局
近期国际热点问题一是伊朗大选,一是朝核危机升级。6月12日,备受全球瞩目的伊朗总统选举拉开序幕。根据最终计票结果,现任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以62.63%的得票率在总统选举中获胜,但其主要对手穆萨维随后对计票结果表示强烈抗议,称选举存在“明显违规”。大选结果引发伊朗大批民众不满,数万人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示威,引发大规模冲突。后警民冲突持续,警方已逮捕170人(6月15日中国新闻网)。而一直视伊朗为“敌”的美国,自新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便开始采取与伊朗接触的政策,主动表示愿与伊朗直接对话。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伊两国关系出现了缓和契机(6月17日凤凰网);6月13日,包括中俄在内,安理会一致议决更严厉制裁朝鲜,而朝鲜在它进行前两次核试验的东北部沿海地区,可能已建好更多地下核试场(6月16日《联合早报》)。
经济中国
近期中国经济的宏观政策可用一“减”和一“增”来形容:6月15日晚间,有记者从美国财政部网站获悉4月份我国减持了约44亿美元美国国债,这是我国一年多来首次减持美国国债(6月16日《中国证券报》);而6月15日,九部委联合发文,要求4万亿刺激方案优先买国货,这意味着“国货”将在4万亿工程的政府采购比重中大幅增加(6月15日《中国经济周刊》)。对于前者人们的看法相对统一,即这一举措是为了规避美元贬值的风险,争议的声音主要是针对“国货优先”的政府采购。
青年经济学者李子旸在一篇名为《优先采购国货,吃亏的是中国自己》的文章中提出,由于“本国商品”难以界定,国内企业生产资质等因素,这一政策存在着隐患(6月16日网易财经);女评论家叶檀则指出,过去在招标中存在对内歧视的现象,而现在以行政命令压制行政歧视,可谓“以毒攻毒”。但要彻底消除对内歧视,必须消除对内歧视的土壤(6月16日《广州日报》,《欲获4万亿青睐,国货还当自强》)。
而近期另一起引人瞩目的经济新闻是华能华电集团项目被环保部叫停。6月11日,环保部通报暂停审批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项目、华能集团和华电集团(除新能源及污染防治项目外)建设项目、山东省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这意味着上述企业和地区的相关项目在“停批令”内均不得上马。两家集团领取停批罚单的直接原因是未经审批,擅自在金沙江中游建设水电站并已开始截流。对此,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的话称:“这么大力度针对水电项目整改,并且暂停集团所有项目审批还是首次(6月12日《新京报》)。”
校园弊案
2009年普通高校入学考试已经结束,但高考的新闻才刚刚开始。随着分数线的公布和录取工作开始,各地纷纷爆出一些高考弊案:《南方周末》6月11日的《重庆高考民族加分疑云》一文报道,重庆市属重点中学巴蜀中学今年共有74名考生享受了20分的最高少数民族加分,并且这74名学生大多集中在尖子班;《瞭望东方周刊》则爆料,在每年的高考报名之前,吉林省松原市的一些派出所都会出现异常的“补录漏登户口”情况,某一派出所在2006年11月19日和2007年11月24日左右集中办理“补录漏登户口”就达29人,这些补办的户口一大部分没有照片,这些人全部参加了次年的高考(6月16日《瞭望东方周刊》)。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松原市除了发生高考现场考生试卷被抢走抄袭的事件,还出现教师卖作弊器材获利、学生家长买通整个考场的老师学生共同作弊等现象(6月10日《中国青年报》)。
除高考外,高等教育界近期学术腐败现象引人注目,继去年被严肃处理的浙大院士论文造假事件之后,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也涉嫌抄袭(6月15日《东方早报》)。其抄袭事实目前已被确认基本属实(6月16日《广州日报》)。
方静“谍影”
近期媒体报道的一起事件吸引了许多公众的眼球:央视主持人方静“间谍门”。6月12日,英文版《中国日报》报道,央视《防务新观察》主持人方静因为可能涉嫌从事间谍活动,正在接受调查。并引用军事专家张召忠的话说:“由于在接受调查,她不再主持节目了”(6月12日《China Daily》)。尽管此事的关键人物和当事人很快出面澄清—6月12日凌晨阿忆在博客上致歉;6月12日下午张召忠也发博文澄清;6月14日方静出镜主持新闻频道的《世界周刊》节目。但这一消息还是在网络和坊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用时评作者杨耕身的话来说,方静身陷“间谍门”像是一场“罗生门”(6月15日《东方早报》,《方静“间谍门”何以成罗生门》)。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权威消息源(比如央视)的习惯性缄默只会造就更多的信息失衡,就像方静亮相《世界周刊》后仍然未能打消人们对其3月1日后为何突然消失的疑问。类似的情况还有“邓玉娇案”和“昆明小学女生卖淫案”,这两起案件都已有结论:邓玉娇免予刑事处罚(6月16日新华网),昆明警方称系人为策划作假欺骗媒体(6月11日《南方日报》),但前者获得了9成网友的支持(6月17日《广州日报》),后者却余波未了,可见公众要的不仅是一纸定论,而是对真相的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