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选手时代到评委时代

2013-08-01 05:14:39
来源: 时代周报
《中国好声音》两季的宣传总监陆伟表示“《中国好声音》本身就一直在贯彻总局细则里的精神”。至于引导了“限歌令”中的焦点“导师”热潮,陆伟对本报记者讲述了《中国好声音》甄选评

本报记者 黄佟佟 发自广州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电视屏幕出现了两个综艺奇迹,一个是灿星团队制作的《中国好声音》,一个是湖南卫视制作的《我是歌手》。这两个歌唱类选秀节目以极高的收视率席卷整个电视市场,其投入产出比让整个电视广告市场瞠目结舌,《中国好声音》以1亿元的投入获得了超过3亿元的广告收入,《我是歌手》也不遑多让,获取近3亿元的广告收入。巨大的利益以及近乎零成本的报批风险,各大卫视在2013年当然纷纷效仿。

2013年的暑期档刚刚开始,全国各大电视台号称要上马或者已经上马的歌唱选拔类节目近20档,套路大致都以被《中国好声音》捧红的“大腕导师+草根学员+煽情故事”为主,这其中最具实力的当属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还有东方卫视的《中国梦之声》。三台节目均以巨资聘请影视大腕担任导师,架势十足,《中国好声音》的四大导师是庾澄庆、那英、汪峰、张惠妹,而湖南卫视的《快乐男声》则请到了陈坤、陶晶莹、李宇春和谢霆锋加盟,东方卫视《中国梦之声》的阵容也颇不简单,韩红、黄晓明与李玟也算一时之选,再加上此前曾引发争议的湖南卫视的《中国最强音》请到罗大佑、章子怡、陈奕迅,光凭导师本身就造就了无数的综艺热点。

正当大家准备跟随《中国好声音》第二季进入暑期夺金狂欢之际,国家广电总局的又一纸限令在7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成为所有歌唱类节目的噩梦。

“限歌令严防导师作秀”

2013年7月26日下午,国家广电总局召集九家卫视召开了内部工作会议,公布了歌唱类选拔节目的最终调控细则,除了对数量、播出时段进行调控外,也重申今年各台一律不得再投入制作新的歌唱选拔类节目,同时要求各卫视对参赛选手、导师等做好把关和引导。这也就意味着即将上马或者已经上马的歌唱类节目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延至四季度播出的有江西卫视的《中国红歌会》以及央视综艺台的《梦想星搭档》,而停播的则包括江苏卫视的《全能星战》……

对于国家广电总局的“限歌令”,从《超级女声》之后,人们对限制令几乎是司空见惯。电视台惯常的应对之策是避一避风头再卷土重来,那么这一次,“限歌令”的影响有多大?

某位门户网站的娱乐总监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此次调整最大的受益方是《中国好声音》,因上一季《中国好声音》产生巨大影响,且当年就罕有地受到来自有关部门的表扬,其播出的时间与频率不变。受冲击最大的还是湖南卫视,为免受更大的影响,在各大卫视纷纷表示坚决执行总局指示的同时,与湖南卫视关系密切的青海卫视则充当了马前卒,率先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表声明宣布取消制作原定11月播出的大型歌唱类选秀节目《花儿朵朵》,因为要“严格执行总局调控”,他们会将《花儿朵朵》原有制作资金和档期投入制作全新大型少儿节目—宝贝成长见证秀《老爸老妈看我的》,所有广告合同则选择自然终止。

原本指望趁暑期大赚一票,总局一纸限令下各大卫视慌了阵脚。湖南卫视在暑期档最有可能与《中国好声音》一较高下的《快乐男声》则处于微妙的状态之中,《快乐男声》不但没有争取到黄金时段播出,而且止步于十点档,刚好比《中国好声音》迟一个小时,而且时间限定非常严格。于是,观众们便在周五的深夜看到直播中的“快男”在90分钟大限之际慌乱地掐断,直播离奇中断时有发生。在此严峻形势之下,湖南卫视上下都噤若寒蝉,《快乐男声》专司宣传的领导在时代周报记者提出采访要求之后,十分为难地表示不能接受采访,因为“总局是我们的管理部门,我们当然要坚决执行总局的调控,况且你也看到,节目还是按原来时间播出……至于《快乐男声》的未来,因为刚刚开始,也不太好说,过一段时间才能接受采访”。

这是一个评委/导师压倒了选手的选秀年代,“限歌令”里最受关注的要点也被理解为“严防导师作秀”,“导师不能喧宾夺主”。

一时间,关于总局停下所有节目,只留“好声音”一家的谣言风传。对此,《中国好声音》两季的宣传总监陆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好声音》本身就一直在贯彻总局细则里的精神”。至于引导了“限歌令”中的焦点“导师”热潮,陆伟对时代周报记者讲述了《中国好声音》甄选评委的故事。

“我们的导师是要为学员负责的”

时代周报:据说第一季时邀请明星当导师的工作非常困难,但最后见到的效果非常好。在你看来,一线明星的加盟是不是《中国好声音》制胜的关健?

陆伟:在我们的节目设计里,导师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而参与的,他们相当于一个音乐学院招生的导师,当招生导师遇到特别优秀的选手就会很兴奋,就会想尽办法说服选手到自己这里来。这是我们的原则,也与总局的思想不谋而合,我们不希望导师把舞台变成自己的秀场,而是鼓励他们做他们自己。

找明星其实是一把双刃剑,需不需要这种模式要看节目的实际。很多其他的选秀节目,尽管请的是一线明星,但很简单,你来唱我来点评,但“好声音”不同的是,你来唱,唱得好,我为你转身,转身的一刹那,明星就变成了被选择的对象。想想看可能你上台前是一个一名不文的小伙子,唱得让四个导师都转身了,四个一线明星争着让你选我选我,这种感觉多奇妙。而且我们的导师是要为自己的学员负责的,有一个多月他们是真的要生活在一起的,帮学员选歌、编曲,指导学员。

时代周报:第二季的导师张惠妹风评不佳,邀请导师时你们考虑过有些导师会不受欢迎吗?

陆伟:导师肯定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才是对的,平时明星出席公开场合,多多少少要装一下,不会有那么极端的反应,那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而作出的某种表演。但明星的真人秀一定要有真情实感,我们的节目一录就好几天,每天都十几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很难不表露真实的自己。有时也会带来惊喜,比如第一季时刘欢和杨坤跟我们设想的不一样,第二季时张惠妹跟我们的设想也不一样,我们原先想她一定是霸气的、女王范儿的,可是她真人就是你看到的那种小女孩的说话方式,有点害羞的,当然她的内心是很强大的,但她用很小女生的方式去表达。

时代周报:有人总结了四位导师必含的四种角色:“甜心”、“老炮”、“二货”、“异种”,第一季的刘欢、那英、杨坤、庾澄庆基本如此,此后的陈奕迅、罗大佑、章子怡、郑钧,以及李玟、王伟忠、黄晓明、韩红也都是如此。是不是真人秀的导师团有“标配”一说,你们都按这个框架去找导师就行了?

陆伟:其实我们找导师的时候倒没有明确的分工,因为我们不想导师受限,我们最怕的也是导师受限,要知道这是一个真人秀节目,我们最想要的就是导师能在舞台上展现他最真实的自己。明星在那里就是你自己,你生活中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第一季“好声音”的时候,我们确实有一定的考量,比如让哈林兼任主持的职能,控制场内的节奏、流程,然后让杨坤和学员做一些感性的互对,你知道杨坤是经历过很多坎坷才出来的,而那英就做她自己,刘欢老师是学院派,很严谨、闷,我们估计应该不会说太多话。但是事实是你们都看到了,杨坤很好玩很可爱,刘欢老师有时也卖卖萌,就是说,我们在约导师之前其实也是不知道导师在台上会有什么表现,只能设想大致这么一个方向。事实上,我们录九天,每天录十个小时,他们私下里最真实的个性一定会出来,当然,我们也会剪,比如杨坤也有很不可爱的镜头,但是你们在电视上看不到,因为我剪掉了。

请导师的四条标准

时代周报:但关于请导师,你们内部总会有一点规则吧?

陆伟:“好声音”的确是最早请大牌导师的节目,看中的也是导师的个性,但一个节目要真正出彩主要靠的还是节目本身的流程和规则。当然,我们内部对请导师有以下四条规则,第一他是中国乐坛毫无疑义的一线天王天后,第二他是中国某种类型化音乐的代表人物,第三他是年轻人的偶像,第四他是历经坎坷的草根歌手代表。只要符合这其中一条就可以成为我们的导师,当然,几条都符合就更好。

当然,在东方社会,我们还有另外一条不成文的规则,那就是我们希望四位导师私下的关系比较好,这是因为东方社会不同的文化。你看,美国的THE VOICE四位导师可能完全不熟,但美国人直接、坦率,比如会有导师突然站起来拍桌子跟学员说:“你别听他们仨的,他们唱歌都不如我好,这里面真正会唱歌的就我一人……”你想在中国能这么说话吗?中国人的文化和说话方式不一样,导师之间要熟悉要亲切了,他们才能放开了说,才不怕得罪对方,才能相互挤对,这是独属于东方社会的东西。所以导师要是老友记,他们说话的状态才会好,第一季那英跟刘欢很熟,那英和杨坤很熟,刘欢和哈林私下的关系也挺好。第二季,那英和哈林很熟了,大家都知道那英和汪峰的关系很好,张惠妹和哈林的关系就更不用说,而张惠妹和汪峰的关系也不错,你们都不知道的是那英和张惠妹的私交也不错。

时代周报:有一点我很难理解,《中国好声音》应该是选草根的好声音,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专业音乐人参赛,这让人觉得很假,好像在搞裙带关系?

陆伟:这是一个误解,“好声音”不是草根真人秀,它是一个专业真人秀。美国的THE VOICE 有一个选手是在迈克尔·杰克逊葬礼上领唱的歌手,后来也参加了纪念迈克尔·杰克逊世界巡回演唱会。

第一季的时候我们去请过很多二三线的音乐人,当时都被他们拒绝了。第二季就不一样了,口碑在那里,很多人一听就愿意来,对他们来讲,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纯拼实力的舞台。我们有很多唱得很好但没人关注的音乐人,但因为长相因为性格因为各种原因,通过各种秀他们也没唱出来,我觉得这是粗暴的电视产业和疲软的音乐产业欠下的债。如今我们是为了对音乐的过度消费而买单。

 


记者手记

老巨星遇上新选秀

黄佟佟

这个夏天,歌唱选秀占据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半边天,周五晚上,各大卫视各出奇招,拿出自己的歌唱真人秀,其中最扎眼的,当属那些不惜重金,用几百上千万请来的大明星评委。

与选手们荒腔走调的唱功相比,还是一线明星的真人出镜更有看头,当你看到平时在台上霸气侧漏的韩红对涂着眼线的黄晓明深情表白,“我永远不会看腻你!”当你看到女王气势的张惠妹变身小妹妹在椅上左摇右摆说我要你我要你,当你看到那英狂跳朝鲜舞,汪峰大哥轻抛媚眼,陈坤酷哥泪洒当场不停抹泪,就连最淡定不过的春哥也双手抱头扮萌搞笑时,不由从心底发出一声叹息,世道终于变了。

这是第一次,评委彻底抢去了选手的风头。

评委职业告别低端芜杂

评委这个职业,拜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兴起所赐。新世纪初,卫视上星,大家纷纷抢夺收视率,歌唱比赛真人秀就成为最简单易出彩的节目,有选手就有评委,但那时评委难请,因为这类节目拖的时间久,频率密,报酬又不高,所以一线明星基本不会参加。最早的评委基本都是不入流或者是过气的明星,负责调节气氛、制造话题,比如杨二车娜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想当年她头戴大花在电视机里各种拍桌子与各色人等骂架的形象还让人记忆犹新。除了审丑型的评委,很多曾经红过或者默默无闻的音乐人也借当评委火过一阵子,2005年的黑楠、柯以敏……都借当时得令的超女狠狠地火了一把,但火也就火了一阵子,日久年深,因为没有话题,没有作品,也就慢慢消逝了踪影。

要说真正令评委发生质的改变,从低端芜杂到高端大气,这巨大改变则要归功于灿星制作的《中国好声音》,2012年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以天价签下四位圈中举足轻重的巨星,如果说庾澄庆与杨坤尚属在可争取之列,能请到刘欢和那英则确实叫人目瞪口呆—那是中国乐坛神级的人马。光是评委的分量已经让人刮目相看,再加上精良的制作高水准的选手,在2012年掀起了收视旋风,也让四位评委再登名利的高峰。收获名利又可以为自己人气注入新的活力,这评委当得太爽了,也让当初拒绝《中国好声音》的自认为属那英刘欢一列的资深大腕们肠子都悔青了。于是乎,大家都想开了,评委这事儿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真人秀中安心演戏

评委心理上这一关过了,就只剩下钱的问题了,2012年2000万请四位评委的价格传闻曾让人咋舌,但是到了2013年,2000万、1000万一季的价格比比皆是,600万、300万那简直就是湿湿碎。一线明星发现当评委的钱好挣,已经大大超过或者相当于商演的价钱,而且还能增加自己的人气,一时间,歌坛无比矜持年高德勋的大哥大姐们(韩红、罗大佑、陈奕迅、李玟……)都放下身段纷纷出马,影视界当时得令的一哥一姐们(黄晓明、章子怡、陈坤……)也不惜粉面落妆毅然下水。与此相对的是,有故事有水准的新鲜选手越来越难找,天下没几个黄绮珊吴莫愁,真人秀的局面为之一变,那就是以前制作团队为请评委发愁,现在则更为选手发愁,评委基本上只要砸钱就行,好的选手一人难求。所以各大团队私下里抢选手成风,从前是粥多僧少,现在是僧多粥少,选手弱了,评委得强,名利场的规则是哪里有最大的利益,哪里就是最激烈的战场。拿了巨额报酬的评委们身负收视重任,心知肚明,于是四人各分任务,七情上面,互骂互侃,火花四射,倒也成了一道收视风景线,不胜任这种局面的大神们搞不清形势,放不下架子,或主动或被动退出战场,刘欢、罗大佑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前几天,在私人场合邂逅成名三十年的巨星—如今他也是巨星评委中的一员,八卦地问巨星那天和天后拍桌子吵架是真是假。巨星抽了口烟淡淡说道:“我当时是真的火了,但后来我听说天后早就和电视台的人说好了……”黑夜里,巨星脸上浮起一丝落寞的微笑,大约没有想到登上神台多年的自己,终有一天也成为这轰轰烈烈真人秀中被耍的一分子吧……老革命遇上新问题,老巨星遇上选秀时代,有点应付不过来也是意料中事。不久之后,我又看到巨星在节目里和天后再拍桌子。

明显地,这一回,他拍得熟练多了。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