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珍惜·圆融

2012-12-07 17:11:14
来源: 健康忠告

曹敏诲

台湾大学商学系毕业,自由作家,从事专业心理咨询,其个人工作室40多年来协助个案5000件以上。曾在台湾的《女性》、《新娘》等杂志写专栏。著有《快乐作自己,巧智赢良缘》、《外遇、情变》、《活得欢喜活得帅》三书,另发表文章近百篇。在台湾正声广播公司主持社教节目三年。作为一名职业演说者,在台湾国中、高中、大专院校及公私企业机构演说数千场。

每一份情的彼此之间,都有一种“感觉”(这“感觉”会时浓时淡,常有改变);都有一份“默契”(相互之间了解、欣赏、珍惜、尊重、信任、关怀等的综合体);也都有一种来往的模式和频率。

只是,亲情与友情的“感觉”是一种温暖、一种亲密和一种信任;爱情的“感觉”却是在温暖、亲密、信任之外,又另有一种它特有的feeling—朝思暮想、分秒牵心、兴奋、激荡等。

此外,爱情的“来往”也十分有异于亲情、友情,它是一种极亲密的肌肤接触,包括亲吻、搂抱、抚触等,是一种独有的来往模式。

所以,每当有人问我:“爱情与友情怎么区分?”(他一定正受着困扰),我就会笑着反问他(她):“你是不是动不动就想到他(她)?你想不想亲亲她(让他亲亲)?”如果两个答案都是肯定的,就是爱情,反之,大概还不是。

换言之,你可以用“思念的程度”(feeling)与“肌肤相亲的愿望”(来往)自我测断;思念得越深,肌肤相亲之愿越强,就越偏向爱情,否则,大概还停留在友情阶段。

默契愈深情愈长

因此,“情”的三元素里,有两个元素—feeling与来往是爱情与其他的情不太一样的,只有“默契”这个元素,才是所有“情”所共有,并且性质也完全相同。

默契,是指两人之间彼此的了解、欣赏、尊重、信任、珍惜与关怀的综合体。任何两人之间感情的深度,都可以彼此了解的程度、相互欣赏的程度,以及他们之间尊重、信任、珍惜、关怀等所达到的品质来衡量。

情的滋生,也许只因着一种“感觉”(feeling),情的“来往”也许各有他们喜欢的模式与频率,但情的深度与情的持续,却绝对与两人之间“默契”所能达到的品质息息相关。

也因此,爱情的三元素里,“默契”才是最重要、最不容忽视的。只可惜正因为“默契”是所有“情”所共有,性质又完全相同,就容易让人不知不觉忽略了它,而只将注意力、心力放在所谓的“feeling”与“来往”上了。

男人是因女人的人身品质(容貌、身材、声音、学历、气质、谈吐等一切不需经过交往即可直接获得的资讯)达到他心目中某个标准而“动心”;女人则是因男人的相待品质(他的呈现及对待)达到她心目中某个标准而动心—但你是否发现,这个“动心”标准里,竟未包含对对方之价值观、处事观、生活习惯、成长背景等了解在内!

“相爱”容易“相处”难

常常,一个男人竟会因着只看了某个女孩一眼,就深深地“爱”上她(有个朋友告诉我,他只看了某个女孩的背面,就十分肯定“她”就是他苦苦寻觅千百度的梦中人),而朝思之、暮想之,并积极地展开“追求”;等他的呈现与对待合了女孩的意,触动了女孩的心,女孩就不由自主回应了——于是,他们开始进入甜如蜜、浓如酒的“相爱”阶段(两个人都“掉”进去了)。只可惜,好景不“长”,三两下彼此就已闹起意见,甚至吵架了!两人都在怨对方“你不了解我!”“你不尊重我!”或“你根本不信任我!”

你是否同意,人与人相处最麻烦的就是,彼此对轻、重、缓、急的判断总难一致?一个喜欢打牌,另一个认为打麻将纯属浪费生命;一个喜欢做早起的鸟儿,另一个偏偏是只夜猫子;一个喜欢喝茶、读书,另一个最爱逛百货公司……

几乎可以这么说,男女只要一进入“相处”阶段,就会立刻发觉,彼此对生活里、生命中诸多轻重缓急的衡量,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会意见不合、想法相左,以致摩擦时起、争吵日增,偏偏两人又都自以为是,都认为对方既然爱我,就“应该”迁就我,凭什么与我争执!

所以,爱情三元素里,最重要的就是“默契”。

已然“相爱”的两个人,一定要用心地、诚恳地好好培养默契、建立默契,才能为以后的长久“相处”奠定稳固的根基,才不枉当初“相爱”的一份情。

否则,“相爱”时只顾着看电影、唱KTV、游山玩水,只注意着“他对我真好!”“她实在很可爱!”那么,一旦结了婚、开始共同生活,就会恐怖地发现,彼此竟如此“不了解”对方!更可怕的是,到后来竟已缺乏耐心去了解对方,甚至已不想了解对方了!

没有了解,还谈什么欣赏、珍惜,谈什么尊重、信任、关怀?

所以,每当我问一位结婚多年的女性:“你最欣赏你先生什么?”她常是很落寞、很无力地说:“‘欣赏’?那是外太空的字,我已经不知多久没想过这个词了!”

“默契”从“了解”开始

那么,“了解”是什么?

我想,就是彼此的价值体系、处事原则、生活习惯、成长背景、处事方法,以及轻重缓急的衡量等等吧。

了解的第一步,是用心、耐心地观察对方,与诚恳、妥当地呈现自己,以增进彼此的了解。

了解的第二步,是当彼此的想法、做法有歧异时,要试着诚恳地沟通,以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

我们常是缺乏耐心去了解对方,又不懂得如何妥当呈现自己,发生问题时,更未及建立良好的沟通习惯,以致越处越难,越处越僵,终至热战、冷战交相而来,弄得彼此苦不堪言。

生活习惯的了解也非常重要。你是否能想象,一位长发披肩、容貌清丽、身材姣好、又善解人意的女孩,她的卧室却乱如战场,几无容身之地,书桌上堆了七八个有的已经长了霉的脏杯子,她甚至已懒至宁愿到客厅打地铺,也不愿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房间?你能奢望这样一个“懒丫头”会在婚后立刻改头换面,变成一位“勤”俭持家的好太太?(但,以她的甜蜜、漂亮,哪个男人不爱?)

与对方的家人、朋友多多相处,也有助于相互了解;有人说:“什么样的人交什么样的朋友”,应该很有参考价值。你也要提醒自己,“姻缘”并不只是与对方一个人结“缘”而已;结了婚你就必须走进对方的家庭,对方的家人也从此必与你“休戚相关”。

此外,对血型、星座等的了解,也有其参考性。譬如,O型的妻子可能会误会A型的丈夫,觉得他对自己的朋友不够热络,A型的丈夫又会觉得O型的妻子过于热情;尤其,每当O型的妻子尝试与A型的丈夫做某种沟通时,总会委屈地自觉是在唱“独脚戏”—他就是闷声不吭!其实,这一切一切,都只是血型作祟,只要能够“了解”,彼此的相处就轻松多了、容易多了。

总之,两性之所以无法好好相处,最大关键即在于相互了解不足;彼此无法妥当了解对方,自然欣赏、尊重、信任、珍惜、关怀等的品质也大打折扣—“默契”不佳,情的根基不固,情的深度自亦泛泛,加以苯乙胺又于婚后自动停止分泌,促使婚前那份令人刺激、兴奋的lovefeeling由浓转淡、由淡而完全消散,如此,婚后的爱情岂不只余下肌肤相亲的“来往”了?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