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 陪伴神走下神坛

2012-09-13 06:20:42
来源: 健康忠告

特约记者 曾园

陈红,正在热映的电影《搜索》的制片人与女主角。人们早已忘了她曾是家喻户晓的电视剧《三国演义》里令人难忘的貂蝉。今天人们最在乎的似乎是:她是陈凯歌的妻子,也是陈凯歌电影的制片人和演员。

神与不能理解神的观众

陈红1968年生于江西省上饶市,1986年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后分配到北京青年艺术剧院。她走上银幕时年仅17岁,第一次广为人知是因为出演1993年的琼瑶剧《梅花三弄之水云间》。此后与著名导演滕文骥、黄健中、王扶林、李少红等人合作,给人留下印象的角色有《三国演义》中的貂蝉,与李少红(陈凯歌同学)合作过《红粉》之后,又在更为出名的《大明宫词》中出演太平公主。

1994年11月,陈红因电影《风月》与陈凯歌认识,但没有在《风月》中出演角色。那个时候,陈凯歌已经在戛纳获得了金棕榈大奖。媒体关于这次见面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他们俩正式相识是在1994年《风月》选角的时候。当时剧组在全国范围内找演员。陈红去了,在化妆的时候,猛一睁眼睛,镜子里多了一个人,导演就坐在她身后,非常仔细地端详着她。当时她的心里一下有一种怦然心动,说不清楚的感觉。一瞬间,突然发现镜子里多了一个男人,这么仔细、这么专注地看你……其实陈凯歌是出于一个导演对于一个演员的判断,但在那一刹那,陈红突然有了一种别样的感觉。

另一个媒体这样描述:当时,在《风月》的导演陈凯歌眼中,陈红只是一个适合出演剧中角色的女影星;而在陈红眼中,陈凯歌也只是一个著名导演。虽然,从上大学开始,陈红就知道了陈凯歌。但是,当时陈红这个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毕业的性格率直的美女,却怎么也没想到日后自己会成为陈凯歌的妻子,和他一起经风历雨。如果有人说他们一见面就相爱了,那绝对是假的。

这一无关紧要的分歧说明观众对他们的关注到了何种程度。

婚后六年,他们在2001年的《吕布与貂蝉》有了第一次合作,这是部争议极大的电视剧,甚至剧名都由《吕布与貂蝉》改成《蝶舞天涯》。该剧2002年4月开播后,在深圳、广州、杭州、武汉等城市均创下了年度最高收视率,但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广电总局根据某些观众的意见,下达了各地紧急停播该剧的决定,令其进行修改,各地电视台均中断了该剧的正常播出。禁播一年半之后,花费了修改费达200万元,《蝶舞天涯》于2003年11月上旬正式通过审查。

陈红首次担任制片。很显然,这次经历很不顺利。陈红对媒体说该剧对她最大的收获就是演技的提高。

在回忆录《一望无极》里,陈红说:《吕布和貂蝉》是我的第一次尝试,虽然一开始它播的很好,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又停播,经济上损失蛮大的,但我宁愿我的第一次是失败的,因为很早获得了这样的经验……当我还是零的时候我失败了,这样的失败我喜欢……凯歌在《吕布和貂蝉》的剧本上下了很大工夫,那个剧本写的是血气方刚,很冲动,很好看,里面那帮人很牛,可操作起来真的很难。这是我第一次做制片人的戏,我真的是抱着交学费的态度,也真的成了我交学费的一部戏了。《吕布和貂蝉》是一个很好的胚胎,但是没有把它孕育出炉,结果胎死腹中。

此后,这对全中国最著名的夫妻对观众的预测也都是错的。为什么?因为陈凯歌是神。在那一代影迷的心里,陈凯歌真的就像一个神。

普通人陈凯歌

神作《霸王别姬》当然反过来也创造了神一样的陈凯歌。从《黄土地》、《孩子王》、《边走边唱》到《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由人进化为神的成长史清晰可辨。至今陈凯歌仍然是华人世界惟一获得金棕榈奖的导演。电影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如昆汀·塔伦蒂诺、安哲罗普洛斯、罗曼·波兰斯基都在他之后获奖。

陈红嫁给陈凯歌的时候,正是陈凯歌的转型期。

《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谈到过陈凯歌的转型:“富贵跟贫困是一样的,都是对你的一种考验。第五代为什么垮?说好听点被市场,说不好听点,被金钱打败了。比如陈凯歌,从《霸王别姬》以后真没拍过什么好片子,说话间就15年过去了,人一生中最珍贵的这段时间,也有了话语权了,也有了拍电影的自由了,但是选择却如此糟糕。”

转型的第一部片是《无极》。陈红与陈凯歌为此片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因为是大片,国内其实没有多少经验。“其实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心魔。‘无极’两个字本身是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在里面的,导演想拍一部打破时间和空间、打破疆界的一部电影,相信看过之后,个性张扬的人物、新鲜的世界都会让你为之感动。”说得很好,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的心魔。

就《无极》而言,陈红接受过多次采访,从这些采访来看,陈红的口径一直在变。从高调宣扬该片的艺术高度到承认该片艺术水准不高,常人很难想象她和陈凯歌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不过,陈凯歌为《无极》辩护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让他的观众会有沉痛的感觉:“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此后,在宣传《梅兰芳》的时候,在《艺术人生》的访谈里,在评点“达人秀”的时候,在为电影《陈云》做监制的时候,陈凯歌总说自己是普通人,劝人做普通人,他的片子也是拍给普通人看。这一切都说明,陈凯歌的变形仍然没有完成,“变回普通人”仍然是他的主题。

而陈红,是一个正在变成普通人的神的妻子。

《无极》有很多问题,有三个问题是值得回顾。第一是特技,绝大多数观众都能准确衡量《无极》的特技水平,后来陈红的说法是电影的投资不够。但在《一望无极》这本自传里,陈红是这样讲她如何放弃了国际顶尖制作公司的:“《无极》是东方魔幻题材的影片,陈凯歌具有那样深刻的东方文化底蕴,法国人能够理解得了吗?”陈红在崇拜者与制片人两种身份之间摇摆不定,

其次是环境保护问题,《无极》的环境问题后来都引起了联合国官员与国家建设部的关注,但至今陈红仍感觉此事是由媒体炒作出来。在《一望无极》书里,陈红这样说:“凯歌说,‘无极之路’不能修了。因为在天湖山修路,就要砍伐掉上万棵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我不想高举环保主义的旗帜,我只想说,这是我们的第一反应,第一选择,没有任何理由。”也就是说,她在内心里自认为是环保主义者,至少是一个爱好大自然的人。但这种自我认同与客观事实的差距也太远了。

第三,“开发了《无极》相关图书系列。我们选择了八十年代后青春人气作家郭敬明将《无极》的故事改编成小说。……起用郭敬明,可以真正做到小说和电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些似乎都在说明,陈凯歌和陈红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曾经,陈凯歌想让尊龙出演程蝶衣(理由并非不充分,尊龙演过《蝴蝶君》),但当时的团队里多数人建议让张国荣来演,陈凯歌同意了。后来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团队,决策者就会面临无数种选择,这些事无巨细的选择过程无疑会耗尽创作者的精力。

为《无极》这部电影做制片,陈红经历了神的疲倦,神的暴怒,以及众人的指责。

从《百花深处》到《搜索》

陈红有一次面对记者的时候说,“拍完《无极》总还得拍电影啊,我们拍任何电影,哪怕是《无极2》,都会有人说这是翻身之作。其实人家说得也没错,别人有别人的理解。”甚至说:“我们这一行就是被娱乐被消费。”注意,这里提到了“这一行”,这里不再存在什么神与普通人的纠结了,也没有什么关于神的“心魔”之类的话题了。

从《梅兰芳》开始,陈凯歌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主题。《搜索》也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离开了他那个顶尖团队,陈凯歌如果有话说,他的片子也不会太差。《梅兰芳》其实是《霸王别姬》的另外一个可能性,《赵氏孤儿》是再一次尝试《刺秦》式题材,而《搜索》是对媒体的某种回应——媒体无法不成为陈凯歌与陈红思考的主题。

《搜索》的现实感很强。有的人会惊奇于一直拍历史题材的陈凯歌对现实把握得这么好。其实早些年《十分钟年华老去》里的《百花深处》就是陈凯歌现实题材电影中非常好的一部。值得我们留意的是,陈凯歌原先想用的名字是《迷失》,但英国制片人坚持用《百花深处》。后者的意见是对的。

陈凯歌身边一直缺的是修正他意见的人。陈红是吗?不知道。我们只知道陈红陪伴他走下了神坛,拍好了《梅兰芳》和《搜索》。这些电影是不是神作已经没有关系,在陈红看来很好已经足够了。在拍《无极》的时候,陈红每天扣着成本预算,而陈凯歌总是精益求精一个镜头拍上几十条。“一个镜头拍20多条,谁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他满意了,我才能松一口气,那时也才能理解他,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

以后也许不会再有这样艰难的日子了,陈红也不会去做什么电影书籍、电影游戏的延伸产品了。而观众对陈凯歌的电影仍有期待,同时,也期待他的《我的青春回忆录》第二部出版。在这部书里,也许会有陈红与陈凯歌之间不为人知的故事。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