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扎西拉姆·多多:我们的平行宇宙
那首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因为2010年底的电影《非诚勿扰2》而广为传播。人们了解到这首诗《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的作者并不是仓央嘉措,而是笔名为扎西
特约记者 曾园
那首诗“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因为2010年底的电影《非诚勿扰2》而广为传播。人们了解到这首诗《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的作者并不是仓央嘉措,而是笔名为扎西拉姆·多多的女诗人。然后人们从媒体上知道,这个多多并不是西藏人,也不是诗人。她是广东肇庆人,名叫谈笑靖。2011年5月,她的散文集《当你途经我的盛放》出版。“扎西拉姆”是上师为她取的法名,“多多”是朋友们叫的,dorophy的简称。
2011年1月4日,我与多多有了第一次联系,随后又有了数次联系。读她的文章我们也许会产生更多的不解。她的神秘之处固然神秘,她的世俗生活也让我们疑惑:她从生活中抓住大多数人未曾留意的快乐细节,铭刻在自己的诗句里。她为什么不发表?她信佛但为什么又这样快乐?
某些文章似乎在告诉我们,多多因为一次失恋从而皈依佛教。我们大多数人对佛教的想象其实来自于影视剧与小说,信佛,要么是走投无路,要么是所谓的看破红尘。这两者我们从多多那里都看不到。
这次访问有些特别,多多在印度将回答录音后发给我。录音里多多的声音轻松而热情,已经没有广东话的痕迹。远处鸟语啁啾,孩子的笑声清晰可闻。
修行不是变成木石乌龟
健康忠告:你是受母亲的影响接近佛教,但你信仰的是藏传佛教,为什么?
多多:我是广东人,在广东对宗教信仰或者说对神明的敬畏像是文化传统的一个现象。家家户户都会拜观音,初一十五会烧香敬神。虽然是受母亲的影响,但是偏向于民间民俗的文化传统方面的影响。
所以当我决定要去修学的时候,我就开始在不同的佛法传统里面寻找:哪一条真正实际修学的道路更适合我。当然最早接触到藏传佛教的时候没有想得这么深切,只是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去接触它。但当我决定选择一条更深入的道路的时候,藏传佛教似乎给了我一套次第修学深入的方法。
自己一步步往上走,可以一点一点看到自己的变化。所以我就觉得这一套修学体系对于我来说很受用,一直以来就沿着这条道路往前走。
当然啦,其实汉传佛教体系也是非常完整的,里面也有这样的修学次第和教育体系。现在我也会回过头来参访到很多汉地的大德,所以两方面我都有在学习。
健康忠告:对于普通人来说,修行是为了解决内心中欲望无法满足的痛苦。佛教的解答给普通人的印象似乎是让欲望消失。是这样吗?
多多:减低欲望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否则的话,我们就把自己变成木石、变成乌龟就好啦。在佛法的语境里面我们说修行是一种练习一种熟悉,是建立一种正确价值观并熟悉这种价值观,并把正确的价值观运用到整个身心行为语言上。
佛陀是想要我们去觉悟,就是从无名从迷惑从错误的价值观中警觉过来。所以佛教的最根本的目的不是说要消灭欲望,这是世人对佛法的一种误解,也是多年以来民众对佛教的一种误会。
什么六根清净呀,没有七情六欲呀,其实木石也可以做得到呀,这不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真正要追求的乃是真理本身。
诗歌是生命里的分泌物
健康忠告:你写诗是为了传播信仰吗?
多多:我想,我写诗肯定不是为了传播信仰。不是我在制造诗,我不是诗的主人。诗歌更像是我生命里的分泌物,它体现了我整个生命的状态,是我心灵状态的反映。
所以,并不是说我要驾驭或是利用我的诗歌去实现什么,而是说我在好好的活,我会吸收佛法对我的滋养或者生命中的各种滋养,然后佛法对我的心灵产生了影响,而这种影响最后会体现在我的表达上,而不是通过表达去塑造什么。
我对我的诗歌没有寄予任何功能性的期待,我没有期望它能实现什么样的目的,这些都是从来没有想到的,哪怕我的诗一首都不会发表,终其一生都不发表,我肯定也会这样写。
健康忠告:你的世俗生活给人的印象似乎与北京的年轻人没什么两样,真的是这样吗?
多多:呵呵。当然是这样的呀。世俗生活会有什么不一样呢?我都喜欢看电影啊和朋友逛街啊喝咖啡啊聊天啊,真没什么两样。
我不是北京人,只是在北京生活了七八年。当我和北京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广东人的特点就会有一点不同,就是广东人比较务实,比较不会与他人作比较,自己过得好比较重要,而北京人会更浪漫,他们会有很多抱负、理想。这种不同的文化差异是给我带来蛮大的收获。
戒律与爱情
健康忠告:说到对灵性的追求,其实很多人都有。但真的有必要遵守佛陀的戒律吗?那些戒律在今天真的有意义吗?
多多:戒律它首先不是一种捆绑,戒律其实是一种保护。在迷惑的时代在越多诱惑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的保护,去守护我们的心灵。其实2500年前佛陀制定戒律,他不是说自己闭门造车,订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条,而是不犯不戒。所谓不犯不戒,就是当他看到他的弟子出现了类似的问题,他遭到了相应的痛苦的时候,他就对弟子说,那这样的事情我们就不能再做了,因为它会带来痛苦。
为什么在这个时代还有意义呢?其实我们人类的贪嗔痴,我们人类的烦恼,几千年来没有改变过呀。两千多年前人们因为贪心而遭受的痛苦今天还在遭受;两千多年前人们因为杀戮而遭受的痛苦我们今天还在遭受。所以两千多年前制定的戒律在今天当然是有意义的,甚至是更加有意义的。
健康忠告:你仍然在等待爱情吗?拥有了爱情之后你的生活会发生一些变化,会与修行发生冲突吗?
多多:我没有在等待爱情。哈哈哈。我其实现在有男朋友,在遇到他之前我也没有在等待爱情。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没有把爱情视作生命中的必需品。有固然好,没有也能活。这是我一直以来对待爱情的一种态度吧。
我现在的男朋友是一起学佛的师兄,他是德国人,但他在印度已经生活了有12年之久。他就是为了专门学习佛法而来的,然后一直留在这边修学。我们跟随同样的老师学习,所以就这样在印度认识了。后来就很自然地变成了男女朋友。至今没有发现我们的恋爱关系与修行有任何冲突,可能因为他也是一个修行人的关系吧。这种恋爱关系的建立其实就像是我们建立了两个人的共修小组,一起去学习生命中的功课,然后有共同的价值观,依循着共同的道路往前走。
做他人的平行宇宙
健康忠告:《当你途径我的盛放》出版后有没有发生一些有趣的事情?在你和你的读者之间。
多多:有啊。如果说是正面的话,有很多年轻人会给我回馈说,“看了你的书之后,我也想去修行或者说我也想走出去,去改变我的生活模式,我也想尝试看身边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会不会有更多的选择”。
我真正想表达的就是,我所分享的只是我一小部分的人生,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盛放。其实就好像我是某些人的平行宇宙,我的生活我的思想我的感悟对他们来说他们可以不选择,他们可能也无法选择也可能不愿意选择,但是我是一种可能性。我就在这里,让更多人知道生活还有其他的可能性。我很愿意去做这样一个可能性的示范,让大家觉得生命其实很宽广,生命也很灵动。这样就很好。
如果说负面的有趣的事情,也不能说是负面吧。也就是我的那首诗。当很多人知道那首诗不是仓央嘉措写的,会很失望,因为一直以来人们对仓央嘉措有太多的想象。而一些藏族朋友的反应是,“我早就知道这首诗不是仓央嘉措写的,我现在可以放心大胆批判了”。仓央嘉措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糟糕这样俗的诗。这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反馈。
健康忠告:看你的博客发现你是第一个比常人更能体会生活的细节。修行在以往的印象中似乎是要弃绝生活的啊。
多多:首先修行并不是要弃绝生活。如果不是在生活里,那有什么好修的呢?如果不是要与周遭的世界好好地相处,我们何必去修正自己呢?我们修行和修正就是为了跟世界更好地相处呀。如果不跟世界相处,你可以做一切你想做的,你不需要改变自己,不需要修正自己。你就一个人呆着不就挺好,你不需要理会别人的感受,你不需要体恤世界你也不需要呵护大自然。正是因为我们要与这个世界更好地相处,我们才是要去修行的。否则修行就没有意义了。
健康忠告:你利用诗歌、摄影来传达你的体会,如果有可能的话,有一天会拍一部电影吗?
多多:一切皆有可能啊。因为我不排斥不抗拒任何形式的表达,而且其实色彩、音乐、画面这些是比文字有更大的空间的。它可以更大程度上触动人类心灵,而且给到他们更大空间的发挥与想象。它能够突破一些文字上的障碍。我不排斥以任何的方式去分享、交流和互动,但是我自己本身也不是科班出身,我没有技术上的能力,所以将来再看啦,我很乐意与任何人去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