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哥
乾隆是历代皇帝中最长寿者,活了89岁,在位60年。乾隆老而强健,终生不戴眼镜,87岁还外出狩猎,年近90尚神志清晰。清宫医案研究专家认为,乾隆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有
专题策划执行:董萍 实习生:张路延
乾隆小传
姓名:爱新觉罗•弘历
庙号:高宗
年号:乾隆
父亲:世宗雍正皇帝胤禛
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出生日期:康熙五十年(1711年)
八月十三日子时
登极日期:雍正十三年(1736年)
九月初三日
称帝年龄:25岁
退位日期:嘉庆元年(1795年)
正月初一日
在位时间:60年
薨逝日期:嘉庆四年(1799年)
正月初三日辰刻
享年:89岁
身高:166cm
属相:兔
乾隆去世41年后,鸦片战争开始。
乾隆是历代皇帝中最长寿者,活了89岁,在位60年。乾隆老而强健,终生不戴眼镜,87岁还外出狩猎,年近90尚神志清晰。清宫医案研究专家认为,乾隆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有规律,节饮食,慎起居。二是注重体育锻炼,喜欢狩猎,并遍游名山大川。三是长期对症服用长寿药,注重精神调养。
细说乾隆养生
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职业,竟然是皇帝!查遍中国二十五吏,前后有230多个皇帝,短命的多,长寿的少,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北宋皇帝年均47岁,元代皇帝年均39岁,明代皇帝年均42岁,清代皇帝平均年龄为53岁。历代皇帝,或操劳过度,或纵欲过度,或沉溺丹药,即使达权力巅峰,也逃不过短命的劫数。而乾隆却是皇帝中的一个异数。
乾隆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长寿者,活了89岁,其中在位60年,又当了3年太上皇,他历经4朝,7代同堂。乾隆中青年时代体格健壮、视力极好,走起路来坚定挺拔。晚年虽有痔血及尿频之患,但总体上相当健康,终生未用眼镜;87岁时还能外出狩猎,临终前不久尚能读书写字!
乾隆帝对自己能够长寿十分得意,他在自己“七旬万寿”时,特撰写《古稀说》,并喜刻印章,自称“古稀天子”。到80岁时,更觉自己:“不特云稀,且自古所未有也”。于是,又御制《八征耄念之宝记》,以抒发自己春风得意、踌躇满志之情思。
乾隆是一个精力充沛的超人式帝王。每天早上6点出宫,常常是皇帝已经临朝,大臣们才姗姗来迟,以至于发火。如果有军报到了,虽然是半夜时分,乾隆也必然亲自批阅,召集大臣指示,动辄千百余言。即使伤风感冒,身体疲惫,也带病工作。乾隆一生发动过十次重大军事行动,自我总结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诩为“十全老人”。在他60年强势统治下,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
乾隆还是一个最有情趣,最会享乐的皇帝。乾隆精于诗词歌赋,对书法、绘画、古玩鉴赏无不通晓,对赏花、观鱼、养狗、游山玩水,听音乐、看戏曲等无所不好。乾隆一生作诗4.2首,平均89年中每天写诗13首。所到之处,名胜古迹均未能幸免于御笔题字。乾隆皇帝一生以巡游为乐事,在全国巡游了17次。当然,乾隆也是历代花钱最多,最为奢靡的皇帝,每次南巡随行万人,耗消大量财富。
皇帝拥有三宫六院,过着纵欲无度的糜烂生活,因而长寿者少。清宫医案研究专家认为,乾隆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有规律,节饮食,慎起居。二是注重体育锻炼,喜欢狩猎,并遍游名山大川。三是长期对症服用长寿药,注重精神调养。
而乾隆帝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时认为∶“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老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
清初“康乾盛世”的出现,固然是他们高瞻远瞩、励精图治的结果,但也与康熙、乾隆两位皇帝的健康长寿有很大关系。在清入关後的267年中,仅康熙、乾隆两朝就维持121年!如果他们没有健康的体质和旺盛的精力,大清的历史恐怕就是另外一番模样了。
乾隆一日
乾隆三十年正月初八日(1776年1月28日),这一年乾隆55岁,这是他执政60年中最为平常的一天。这一天,一切重要的事情都没有发生。如果没有征战、南巡或者突发的天灾人祸,一个皇帝的一天都是这样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像钟摆一样精确。从登基到离世,乾隆基本都是按照这个日程生活,六十年未变。
乾隆一日可窥一生。
寅正时(四时)
朝祭
清晨四时许,坤宁宫已灯火通明,这里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朝祭仪式。这是萨满教仪式,庄重而繁缛,意在祈求上苍为他们走出黑暗指点迷津。在坤宁宫,早晚都有祭祀仪式,每月初一、十五,皇帝、皇后都要亲自参加。这一天,乾隆未亲自朝祭,皇后入坤宁宫,诵神歌祷祝三次,然后叩头跪拜。整个仪式几乎用去了两个小时。
早上4:00,乾隆就寝的东暖阁有了动静,皇上要起床了。早起早睡,吸天地阴阳正气,是清宫里祖宗定下的家法。由宫女和太监伺候着起床、洗漱、梳头、更衣。卯正一刻(早6:15左右),乾隆坐暖轿至“同豫轩”进早膳。
清朝皇帝一日只用膳两次,卯正二刻(早6:30)进早膳,未正二刻(下午2:30)进晚膳。申酉以后(下午3:00后)或需饮食,宫内另有准备。
皇帝用膳大都是独自一人,妻妾子女都不能与他同餐。除非特别下令,或是逢年过节,乾隆才与家人同桌吃喝。即使同桌吃饭,也没有普通百姓家人欢聚的气氛。皇帝高高端坐在金龙大宴桌上,妃嫔们还是分坐在东西两排的餐桌边,遥遥相望。
这时候,几十样菜一起摆上来。“吃菜不过三勺”,是祖宗的规矩,要皇帝谨慎小心、切勿贪食,免遭毒害。侍膳的老太监专看皇上的眼色,皇上用眼看到哪个菜,他便把哪道菜挪到皇上跟前,再用羹勺给皇上舀进布碟。如果皇上说“这菜还不错”,就再舀一次。假如再舀第三勺,旁边就有太监发话“撤”!这个菜就十天半个月不能再露面了。乾隆进食速度快,宫中闻名,不肖一刻,他已经推开餐具起驾了。
卯时(六时)
前朝圣训
早上6:30,乾隆移步到乾清宫西暖阁看前朝“圣训”。先朝皇帝金戈铁马开创天下的事迹令乾隆热血沸腾,召唤着他励精图治的信心和勇气。他在此阅先皇《实录》、《圣训》一卷。除巡猎斋戒外,日以为常,寒暑不问,从不间断。
早上7:00,24位重臣已经进入重华宫等待。今天乾隆看完“圣训”,走入重华宫正殿落座,茶宴开始。
“茶宴”是由皇帝召集大臣作诗联句的清宫典礼,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选吉日举行,这也被尊为祖宗家法,代代相传。茶宴先由皇帝做诗开头,大臣们依坐次连续成章。今天茶宴一开始,太监就将一双白象雪雕立于廷中,“雪象”联句正式开始。乾隆帝一气作了七首联句,大臣们只各作了四首。大家都清楚,这时候主要是看谁捧得好,而不是看谁作诗做的好。
巳正至午时(十至十二时)披览奏折
上午10:00,乾隆于养心殿勤政亲贤殿批奏折。乾隆事必躬亲,大权独揽,他的统治如同当时宫廷的装饰一样精微到了极点。
这一天,乾隆至少一共御览了汉文奏折八方,满文奏折三方,嘱作上谕一份。今天奏折有关雪灾情况报告及申请赈灾款项,军队要求调拨银两等诸多事项。奏折内容事无巨细,千头万绪,乾隆既要览其大概,又要于蛛丝马迹中辨别真伪实情。为了驾驭群臣,他常常要施展非同寻常的手段,或小过重责,罚非其罪,或破格提拔,一月数迁。生杀予夺,大臣们头上都像时刻悬着一把剑。
下午1:00,乾隆于养心殿前殿接待大臣带领引见的庶僚。底层的官员,如文职的知县、武职的游击,在赴任前都有得到觐见天颜的机会。
皇帝坐在大殿之上,引见随即开始。这一天,吏部、兵部、工部合计引见十五拨人,约五十一人。乾隆无非叮嘱一下这些官员到任之后该如何如何,而觐见者也无非是“奴才愿效犬马之劳”的话。引见整整用去了一个小时,奉旨得以补授官员的人扬眉吐气,封妻荫子就在眼前。而在御前未被相中的人,只能回家喝闷酒去了。
引见结束后,大约下午3:00,乾隆吃晚膳。然后批阅内阁所呈递的各部院及督抚等本章。一切庶务结束,他还要单独召见首席军机大臣傅恒,就本章奏折内发现的问题商榷,称为“晚面”。
下午5:00,忙碌了一天的乾隆走进养心殿“三希堂”,在这里把玩鉴赏文物。三希堂是他得以暂时避世隐匿的地方。他盘坐在炕床上,尽情玩味古董与字画,这跟普通百姓玩鸟斗蛐蛐,嗑瓜子打麻将一样既是一种任情任性的乐子,也于古董书画间涵养浩然之气。
这一天,乾隆到底御览了哪些古董字画呢?其中大致包括书画九件,玉器五件,瓷器一件。乾隆每看完一幅画作,都会品评一番,并作御诗一首。在看完明代唐寅的《会琴图》后由衷赞赏,作诗云:“露坐横陈膝上琴,爱披秀木有佳阴。不知袖手对听者,可识高山流水心。”这首诗颇得唐寅画中意境。正是通过无数珍宝这样的琢磨玩赏,乾隆精于鉴赏和考据,文思敏捷,画作技法亦不逊于一般画家。
乾隆利用统治国家的权力,也成为历史上最大的艺术品收藏家。他曾这样规定,宫中一切器物,哪怕是一寸草都不准丢失。为了让这句话变成现实,他拿了几根草放在宫中的案几上,叫人每天查一次,少一根都不行。这叫“寸草为标”。乾隆死后,这些草棍依然摆在那里,让后来的皇帝——年幼的溥仪引发了对祖先的无限憧憬和敬畏。
戌正(二十时)就寝
晚上9:00,乾隆于养心殿后殿东暖阁就寝。皇帝的私生活也不是那么随心所欲。
皇帝最令世人艳羡的,大概是可以在太监递上来的“承幸薄”上任意挑选妃子。最近乾隆最为宠爱的妃子是“香妃”。此时的香妃还只是嫔,三十出头,美艳而生有异香。香妃听到太监召唤,修饰后进入养心殿偏房。
乾隆洗漱完毕,在床对面的炕上盘腿而坐,手里拿着一个精美的鼻烟壶,将鼻烟抹在鼻孔内,深深吸了两下,浓辣的气味另他精神顿爽。这鼻烟是将烟叶去了茎,然后磨成粉,再经发酵,或加香料而成。
乾隆宽衣后,与香妃休息于龙床帐内。正当二人暖滑淳淳的时候,屋外传来太监一句“时辰到”的呼叫,极乐之事也要立即停止,不能尽兴。宫中的规矩:皇上临幸等级比较低的嫔妃,必须在一定的时辰内离开寝宫,为的是皇上的龙体。这样的呼声隔一刻而如是三遍,假如寝宫内没有答应,呼声将更烈。祖宗家法,皇帝也奈何不得,只得云散雨收。太监将香妃背回宫闱,稍事休息后回宫。乾隆奉行采阴补阳之术,然而香妃二十七岁入宫,五十五岁薨,在宫中近三十年,却无子女出。
乾隆一日极盛而衰
这一年,乾隆五十五岁,正是政治家的盛年,他本人睿性聪明,精力过人,天朝上上下下,事无巨细,他都要过问。而他的家庭生活却进入衰年,多名子女早夭,发妻与多名后妃离他而去,他的第二任皇后那拉氏硬要削发为尼,遭致被废的下场。
这一年,是封建王朝盛世中的极盛。乾隆对西北边地军事取得了战略性的胜利,版图空间扩大,经济繁荣,生产总值与国内贸易总额,均居世界首位。农民也要比欧洲路易十五时期的吃得好些。是时,西方资本主义革命已经开始。
参考书籍:吴十洲《乾隆一日》
乾隆食经
乾隆帝总结自己的养生经验时认为∶“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也”、“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老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
乾隆饮食,讲究品位,注重补益,最重节制,值得一述。
餐餐吃豆腐
乾隆爱吃豆腐,几乎每餐都有豆腐或豆制品,而且餐餐不重样,如羊肉炖豆腐、鸡汤豆腐、红白豆腐、锅塌豆腐等几十种。此外据膳底档记载,乾隆食用豆腐每天需用多种豆类,如青豆、绿豆等。此外,黄豆芽在乾隆的膳单也常见。这对乾隆的健康长寿是大有益处的。
豆腐补益:豆腐蛋白质含量高、质量好,容易被人体吸收;氨基酸比例与肉类蛋白质中的8种氨基酸的比例接近;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矿物质,特别是钙、磷含量丰富;豆腐不含胆固醇,常食豆制品还可以降低胆固醇。
黄豆芽补益:性味甘平,有健脾利湿、补五脏不足的功效。黄豆芽含有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各种维生素的含量也很高。黄豆芽中的叶绿素可防止直肠癌和其他一些癌症。黄豆芽还含有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所有蛋白质,并能保护皮肤和毛细血管,降低胆固醇,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
常吃松蘑蕨菜
乾隆喜欢吃各种山珍蔬食,尤其是东北的松蘑、蕨菜。清代帝后们每餐菜肴中都有松蘑所做的菜式或饺子、包子等。乾隆非常喜欢吃蕨菜,用膳几乎都要用蕨菜所做的小菜来佐餐。这些食品早已被现代医学证明具有高度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价值。
松蘑、蕨菜补益:松蘑是产自东北的菌类食品,又名松口蘑、松茸,不仅肉质细嫩、滑润甜美,更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A、B2、C、D2以及钙、铁、磷等。蕨菜营养丰富,除了含有淀粉、蛋白质和少量的脂肪外,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C和钙、磷等成分。
食用鸭子最多
乾隆追随满族祖先的传统,吃肉类很多,猪、羊、鹿、狍、鸡、鸭他几乎每天都吃,只是不吃牛肉。鸭子是乾隆皇帝和清代其他帝王们食用最多的肉食。
鸭子补益:鸭子有家鸭和野鸭之分。家鸭古称鸭、家凫等,是很好的补益之品。家鸭肉味甘,性凉,入肾、肺、胃经,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常食鸭肉可以滋阴清热、利水消肿,鸭肉也常用于骨蒸潮热、干咳、口渴、乏力的调补和治疗。
每日吃燕窝1两
燕窝是乾隆皇帝膳食中食用最多的一种海味,可以说每餐必用。有人计算过,乾隆皇帝每日食用燕窝的数量均在1两以上。这是一个什么标准呢?现代的燕菜席,以国宴为准,每10人一桌的燕窝投料标准仅仅是0.5两。而乾隆皇帝一人,每日常用燕窝的数量竟达1两之多!乾隆皇帝为调养身体,可谓不惜血本。
燕窝补益:燕窝具有大补元气、滋阴润肺、壮阳益气、和中开胃的作用。它既能补气,又能养阴,是气阴双补的食物,具有与西洋参相似的功效,为人们的高级营养品,价格也不菲。
晚年最爱八宝粥
乾隆古稀之年,重视用粥来颐养天年。他按照时令进食,如冬季用腊八粥、果子粥,春季用药粥,夏季用绿豆老米粥,秋季用肉粥等。腊八粥的选料和制作都十分讲究,清代宫廷的腊八粥用粳米、豇豆、栗子、大枣、葡萄干、花生、核桃仁等配料用大锅熬制,熬制时还要派王公大臣监视。
腊八粥补益:清宫腊八粥所用之料都具有某些药性,如粳米具有温中益气、止烦止渴、和胃止泻、补中壮筋的功能,豇豆可以益气补肾、健胃和脾、生津除渴,栗子能够入肾补气,大枣可以补中益气、利窍安神,葡萄干能够除烦解渴、调中益气、疗肠间缩水,花生可以舒脾润肺,核桃仁可以补肾补脑、定喘润肠。各种粥品由于熬制得很软烂,非常易于消化吸收。老年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减退,尤其应以粥食为主。
常用“八珍糕”
与“寿桃丸”
清代时,八珍糕已广为人们所食用,但各地配方不尽相同。乾隆皇帝的八珍糕配方为:党参二两、茯苓二两、白术一两、莲子三两、薏苡仁三两、芡米三两、扁豆三两、白糖等,研为细末,混合白米粉蒸煮而成。乾隆皇帝本人所用八珍糕配方,最初用党参,后改用人参。因乾隆处于暮年时期,阴阳气血虚损,故改用人参。同时,乾隆食八珍糕次数增多,66岁时,他半年只吃4次,69岁时,他在热河行宫时每天都用。
“八珍糕”补益:从配方看,其主要用料中的人参、山药、扁豆、建莲肉等,都是具有药性兼食性的药品。从药性上讲,人参、莲子具有补气固肾的功效。现代医学也证实,八珍糕有健脾养胃,益气和中之功效。适用于年迈体衰,脾胃虚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腹泻便溏等症。对老年脾虚患者的临床研究也表明,食用八珍糕的疗效十分显著。
乾隆皇帝经常食用的另一食疗珍品为“寿桃丸”。寿桃丸是清代乾隆时宫廷御医所配,由益智仁、大生地、枸杞子、核桃仁、天门冬等12种药物组成,是乾隆皇帝御用延年益寿的珍品。
“寿桃丸”补益:经中医研究证实,寿桃丸可以改善部分肺功能,调整机体性激素水平,具有补肾生精,益元壮阳作用。其药性平和,适合老年人服用,可与延缓衰老的维生素E相媲美。
奢享“蟠桃酒”
与“鹿茸血”
作为皇帝,乾隆常享用两大礼品:一为蟠桃酒,二为鹿茸血。蟠桃酒不是一种酒,而是指乳汁。清朝的皇帝们从小就有个奶妈子,天天吃。过去的老北京南苑一带都是养鹿的地方,名鹿苑,就是专供清朝皇帝饮鹿茸角里的鲜血所设。
“蟠桃酒”与“鹿茸血”补益:中医把“人乳”叫做蟠桃酒,暗示着人乳能使人长寿的意思。人乳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东西,特别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清代皇帝从小到大都依靠着蟠桃酒来补身体。
中医认为,鹿角在春天生发,鹿角的生机旺。鹿角中生机最旺的地方是角尖,所以就在角尖的位置钻一个洞,往洞里滴一点酒,酒就会把鹿角中的鲜血赶出来,然后喝这个鹿角尖的鲜血最有营养、最有生机。鹿茸鲜血主生发,对身体十分有好处。
日进玉泉酒二两
朝鲜人说乾隆“平生不饮酒”,对好酒的朝鲜人来说,这相对是正确的。乾隆晚膳时通常小酌一番,“日进玉泉酒二两”。玉泉酒,是宫中特制的像是糯米的甜酒,含酒精度不高。名酒都源自好水,乾隆爱喝玉泉水,也命人以玉泉水造酒。
宫中“玉泉酒”配方:糯米一石,加淮曲七斤,豆曲八斤、花椒八钱、酵母八两、箬竹叶四两、芝麻四两,可酿玉泉酒九十斤。
进补“龟龄酒”
和“松龄酒”
乾隆常服的补益增寿的方药有六种以上。其中最主要的是“龟龄集”和“松龄太平春酒”。前者可祛病、壮阳补肾、养气、健身,而后者则是活血行气健脾安神的良药。这两种药酒所含的几十种中药成分,都出现了熟地和当归。那么,熟地和当归的搭配是否有什么讲究呢?
当归与熟地补益:中医认为阴血同源,养血、滋阴应同步进行,当归与熟地搭配,有两大好处,一是通过补血达到养阴的目的,滋阴又是补血的有效方法之一。二是当归本身具有非常好的活血功能,补而不滞,熟地和当归结合在一块用远胜于一药单用。虽说当归因其补血功效也被称作女人之药,但活血补血对男人同样重要。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肾阴、肾精匮乏,气血、精液暗耗,应适时补充。
清宫抗衰老秘方
研究清宫医案的专家们认为,乾隆帝的长寿,和其日常所用的抗衰老医方有很大关系!乾隆经常服用的补益药方有∶龟龄集、龟龄汤、松龄太平春酒方、椿龄益寿药酒方、健脾滋肾壮元方、秘传固本仙方等。这6个长寿仙方,多属于脾肾双补之品。
【龟龄集方】人参、鹿茸、雀脑、枸杞、肉苁蓉、熟地、牛膝、杜仲等大量补肾药组成。主治:筋骨乏力、头晕眼花、盗汗、遗精、阳痿,以及阴寒腹痛等症。
【秘传固本仙方】补骨脂、鱼鳔、马驴肾、鹿茸、黄狗肾、益智仁等大量补肾强壮药组成,共41味药。大都是强肾补益之品、以丸剂方式缓调,“固本”即“固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之本既充,体质自当健康矣。
【健脾滋肾壮元方】九香虫、杜仲、车前子、鹿茸、淫羊藿、枸杞、怀山药等组成。方中配有:香附、木香等利气之药,使本方在达到补益作用的同时,避免有脘膈胀闷的副作用。《本草纲目》称“九香虫”可治“脾肾亏损,壮元阳”,配以补肾之药,其益肾壮阳的效果更加明显。
除上述方剂外,乾隆帝常用的还有具补肾作用的“长寿广嗣丹”、“三一肾气丸”等,具补脾作用之“八珍膏”、“补益资生丸”等;具双补脾肾作用之“补益蒺藜丸”、“琼玉膏”、“五芝地仙金髓丹”等;具补气血作用的“噙化人参”、“百龄丸”、"保元益寿丹"等。其中有些药,在阐述其疗效时用所谓:“其妙不能尽述”等语,则应该进行系统的医学研究。
乾隆帝一生没有患过严重疾病,其临终脉案证明了这一点。嘉庆四年大年初一,乾隆脉案记载∶“皇上圣脉安和,惟气弱脾虚,议用参莲饮。人参一钱五分,建莲三钱,老米一钱炒,水煎服。”时隔两天即大年初三,乾隆安然驾崩。这说明,他基本上是尽其天年,寿终正寝。
在清宫医案中,记载着不少有一定延年益寿作用的药方,多数具有补肾健脾、益气活血之功用;既壮先天、又补后天,既补元气、又补中气。这些,都值得今人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清朝的皇帝和后妃都十分重视养生、益寿!尤其是年臻古稀的康熙、乾隆和慈禧太后最为突出。他们大多深谙“圣人以劳为福、以逸为祸”的养生之道,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石成金的《长生秘诀》
石成金,清初扬州人,著有《长生秘诀》。
石成金自幼多病,十六七岁时身体仍瘦弱,日常发晕病。他父亲就教他读医书和养生的著作。他从18岁时自加调摄,进行了20多年,不但大病全无,小病也未曾近身。
《长生秘诀》刊行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全书畅谈养生妙法,意境深邃,卓见绝识,臻于精妙。是石成金通过对自身经历的总结概括所得。
⑴养心六长存:长存安静心——少嗜欲;长存正觉心——要有觉悟;长存欢喜心——保持乐观情绪;长存善良心——做利于人事;长存和悦心——对人和蔼;长存安乐心——苦中求乐。
⑵房事七戒事:虚弱戒房事,疾病戒房事,衰老戒房事,寒暑戒房事,雷雨戒房事,恼怒戒房事,醉饱戒房事。
⑶饮食六宜:饭食宜多,肉杂宜少;食宜早;食宜缓(缓缓的咀嚼);食宜暖;食宜烂
⑷起居善调摄:起床先拍胸——防止感冒;不要空出门,舟中旅邸防腹部受凉;不要饮“日晒泉涧水”;用苍木烧烟熏潮湿的住所及衣被——避霉湿臭恶之上又能驱逐邪疫,山岚瘅疠”;手足冻伤,先用温水热,以手揉搓,令血脉回阳,再用热汤洗之,忌滚汤泡洗麻木冻伤之足
⑸天地多乐事: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鸟月,狂歌之乐,故要常怀乐意。如此,随时随地成天都有乐趣,身心自然健康愉快。
《长生秘诀》阐述的内容全面详实,贴近生活,表述的形式通俗易懂,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它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后人的关注和喜爱。
乾隆养生四诀
乾隆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了养生四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其中的“十常”是我国古代引导术中的引导动作,“四勿”,是注意生活中的养生细节。乾隆黎明即起,吐纳呼吸,按摩运动,规律节制,于细节处日日坚持,帝王养生也必须如此。
一、吐纳肺腑
方法:黎明起床后结合动作,做悠、匀、细、缓、伸、长的腹式呼吸练习。
作用:吐故纳新,按摩内脏,改善呼吸和血液循环机能,节省能量。深长的腹式呼吸可使膈肌运动幅度加大,可有效地增加对肝、脾、胃的按摩,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消除肝脏淤血,提高消化功能,并且可以刺激通过腹部的肾经、脾胃经、肝经和任脉,起到补益先天调理后天的作用。
深长的腹式呼吸有利于静脉和心房的扩张,从而加强静脉回流,促进血液循环,起到健身的效果。
二、活动筋骨
方法: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如练武、狩猎,伸展活动四肢的导引术。
作用:增强体质,改善循环,强健身体,提高抵抗力。缺乏运动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身体发胖,糖尿病发病率增加数倍,高血压、高血脂增加数倍,心脏病增加50%。适当的体育锻炼对人体可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力补钙、消结化淤、强体增智、减脂降压,促进人体吸收营养的作用。
三、十常四勿
所谓“十常”,指日常生活中多从事此十项基本且重要的“小动作”,即: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目常运、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所谓“四勿”,就是不要触犯日常生活中的四项禁忌: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
十常
◎齿常叩
方法:上下牙齿轻轻快速叩击,力量适度,轻快自然。每日早晚三十六次。
作用:有效促进齿槽、齿龈和牙周黏膜内的血液循环,预防龋齿,坚固牙齿。另外还有助于改善练习者的神经功能,延缓衰老。
◎津常咽
方法:搅动口腔并将产生的唾液及时咽下。
作用:古人认为唾液是“华池之水”,保津益气,壮中补元。现代研究发现,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容菌酶、黏液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无机盐、硷性离子和多种活性因子,不仅可帮助消化吸收,改善糖代谢,中和胃酸,保护和修复胃黏膜,还有杀菌、解毒、免疫、抗癌,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抗衰老的作用。
◎耳常弹
方法:将两掌置于脑后,两掌掩实耳孔,两中指腹点于玉枕穴附近,将两食指搭在中指上,随呼气,两食指腹叩击玉枕穴。
作用:有助于醒脑宁神,防治耳聋、耳鸣等耳部疾患。通过按摩耳背可以很好地改善内脏的血液循环,调节血压,达到保健身体的目的。
◎鼻常揉
方法:将两食指腹分别点按迎香穴或鼻通,吸气放松,呼气用力点揉。也可用两拇指背擦摩迎香、鼻通到睛明等穴。
作用:这样有助于畅通肺经、大肠经,并可以起到预热和湿润鼻腔,预防寒邪和毒邪(细菌)的侵入犯肺,从而起到预防感冒等呼吸疾病的目的。
◎睛常运
方法:将两拇指腹分别点于太阳穴上,两食指成勾状,从攒竹摩运眉毛到丝竹空和从内眼角摩运眼球(闭眼)到外眼角(向内移动时不要摩运),另外再加点四白、睛明、太阳、风池等穴位。
作用:改善眼球和眼部周围血液循环,疏通经络,防眼疾提高视力。
◎面常搓
方法:将两掌搓热后浴面,方法是从承浆、经地仓、过迎香、攒竹到神庭等穴。再从头维、耳门、经颊车等穴回到承浆。要求全掌充分按摩面部,使面部发热。
作用:可以疏通有关经络,加快血液循环,起到醒脑、明目、养面、美容、降压和抗衰的作用。
◎足常摩
方法:用拇指腹点揉对侧脚心的涌泉穴,顺逆各36次。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
作用:中医认为点揉该穴位,可以有效地改善肾系功能,进而取得延年益寿的效果。
◎腹常运
方法:对腹部的摩运(顺逆36圈)、揉按、捶叩和振抖。
作用:可以改善腹部脏器的血液循环,加强肠胃的蠕动,促进消化功能的提高;预防腹部肿瘤、肠胃疾病、便秘和腹部脂肪堆积。
◎肢常伸
方法:经常有规律地做一些伸展性的肢体练习。十二正经是分布在体表,且都要走四肢,所以伸展四肢可以有效地刺激十二正经,畅通经络,防治疾病。中医认为,肝属木,主筋、喜疏泻条达;肝有邪,其气留于两胁。
作用:伸展四肢可有效地畅通肝经,防治肝病。促进血液循环,使神经、肌肉、骨骼得到锻炼,放松身体,改善局部紧张的现象,延缓衰老。
◎肛常提
方法:配合身体运动和呼吸练习,提收和放松肛门。
作用:增加肛门括约肌的力量,有利于排便。可刺激会阴、长强、足少阴肾经、冲脉、阴跷脉从而起到畅通任督,调和气血,防治痔疮、便血、脱肛、月经不调等疾病。
四勿
◎食勿言:
进餐时不说或少说话。因为进食时讲话较多,会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加,脑部供血量增大,减少肠胃的血流量,降低胃液的分泌,影响肠胃的蠕动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卧勿语:
卧床休息时不过多说话。中医认为“久卧伤气”,过多的讲话也会耗伤阴津和元气,两项合一,会对身体造成较大的危害。
◎饮勿醉:
中外学者研究发现,酒是双刃剑。适量饮酒对身体有好处,可活血化淤,延缓动脉硬化,预防心脏病,并可增加生活情趣。
◎色勿迷:
即是指节欲,指不要过度性生活。适当的性生活有助于男女双方的健康、家庭的和谐、生活的美满,从而使人延年益寿。
骑马行吟气血和畅
在清朝的北京城内,有两块碑石,称为“下马即亡碑”。这是清朝统治者对自己和后代的警告:自己从马背上取得江山,要维护好这个江山,也就不能丧失马背上的技艺,否则也就离灭亡不远了。清朝的江山来自马背,所以非常重视骑马射箭的技能。
康熙在晚年回忆说:“朕自幼至老,凡用鸟枪、弓矢获虎135只,熊20、豹10、猞猁狲10、麋鹿14、狼九16、野猪132,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射获诸兽,不胜计矣。”可见康熙骑射的本领非凡。正是靠着不懈的体育训练,康熙锻造了强健的体魄,才有过人的精力日理万机。康熙还把骑射定为祖宗家法,教诲皇家子弟要习骑射,勿持贵纵恣。希望以“骑射为本”,保持满族人勇猛向上的精神风貌。
乾隆从12岁就开始学习射箭,80岁高龄仍到木兰围场游猎。乾隆当皇帝时,每到夏天引见完武官后就在宫门外较射,秋天出赛时亦然。乾隆39岁时,曾经当着满汉文武官员的面,连射20支箭,中者19支。当时就把在场的侍从诸臣给惊呆了,无不心悦诚服。乾隆一生中,曾47次到围场打猎,射猎虎53只,熊8只,豹3只,其他猎物若干。
农历七月,乾隆都要到承德木兰秋狝(捕鹿),历时一个多月。捕获猎物后,乾隆就在野外烧烤鹿肉,吃鹿肉也是秋冬进补很好的一种方式。乾隆秋狝时都要携带家眷前往,作为妃嫔的女眷也会在围场中一展身手。现在故宫的宫廷绘画作品里,就有数张清宫女眷戎装狩猎图,如有一幅《威弧获鹿图轴》,表现的就是乾隆帝携其容妃射鹿的情景。
乾隆帝驰骑挽弓而射,矢中鹿肩,鹿即将倒毙,在其后的容妃策马执缰,紧追乾隆,并递上一矢,乾隆帝的容妃骑在飞驰的马上,姿态从容,驾驭技术娴熟,马上功夫是相当不错的。
骑马打猎时,行走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适当的运动能使气血和畅,经络通达,从而使脏腑安和,筋骨结实,体质得以增强。野外美好的自然环境使人心胸开阔,情怀舒畅,这对身居宫中的皇帝,是一个锻炼身体的好方法。
骑马射箭,不仅是皇帝的休闲活动,更是一种强身健体,训练满蒙八旗将士的军事体育活动。清代版图最大的时期,也恰恰是清代皇帝骑马打猎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侯。在马背上英姿勃发的康熙、乾隆两位帝王引弓搭箭、行围习武,使他们能有足够的精力来处理朝纲国政,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强盛的朝代和辽阔的版图。遗憾的是,在现代奥运会中,骑马射箭已经不是我们国家的强项了。
乾隆修密
乾隆坚持抄写《心经》六十年,精研显密佛法,接受胜乐灌顶,是个虔诚的藏传佛教信徒。政务缠身的乾隆是如何修行呢?
抄写《心经》六十年
乾隆每年坚持抄写佛经,常年不辍,这也是他修身养性的方法之一。乾隆二十五岁即帝位,从乾隆元年(1736年)到三十九年(1774年),每年的元旦和四月八日浴佛节,他均无例外地抄写《心经》一部,从未中断。乾隆四十年(1775年)后,花甲高龄的弘历用更多的时间用于写经:每月的朔日(初一)、望日(十五)、浴佛日、八月十三日生日及宫中年节,都要写《心经》一册。这些御笔写经都一直秘藏于深宫,系宫廷秘藏孤本,从未昭示于海内外。
皈依藏传佛教
乾隆少年时就与三世章嘉活佛同窗学习,乾隆八年,乾隆拜三世嘉章国师为上师,正式开始了密宗的修行。
佛教非常重视皈依,藏传佛教的皈依不仅皈依“佛、法、僧”三宝,更重视皈依“金刚上师”。
信徒们确信,不从上师的教诲传承,则无法入佛。上师指已经开悟的师傅,他已经达到了心灵体悟的高层次,并且依照一套根本完整的传承来传法。藏传佛教的上师,能以大智慧、大悲心、无犹豫、无差别地对待众生。皈依弟子可以观察师傅,是否具备五个条件:
1.五官端正,声音洪亮。不为一点儿小事而喜怒无常。
2.有禅定的功夫。
3.戒律清净。
4.有菩提心。
5.有根本真正的传承。
上师收皈依弟子也有五个条件:
1.五官端正、声音洪亮。
2.精进。
3.有菩提心。
4.对师傅有真正的信心和供养心。
5.能承受师傅所传授的法、真正如理如法修行。
初入密宗
藏传佛教“格鲁派”提倡“先显后密”,即先打好显宗理论基础,然后才能进入密宗修炼阶段。宗喀巴大师把格鲁派的显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
初级阶段,以学习藏语、文法及诵读经文为主。
中级阶段,是因明学及佛教教义基本训练,即开始训练学佛的理性思维,学习的基本课程《因理论》、《知理论》等。
高级阶段,主要研习五部大论,即《释量论》、《中观论》等。
乾隆深知“无论学什么,务必弄懂全部教法的要点,需要总摄的书籍”。三世嘉章国师向乾隆推荐了《菩提道次第广论》。这是一本适合初学者学习佛法的经典,它把一切经、论、律、道、因组织起来,安排成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有内在联系的完整体系。乾隆皇帝以此为基础每天修习缘想,在这一段时间里,无论多忙,始终没有中断学习。
由显入密
修持密法是学习佛法更高级的一个阶段,相当深奥、精妙、如果正确地修持,可能即身成佛,但修持不当,或有错误动机、行为,会造成更大的苦难和困惑。所以,依照佛教规定,密宗并非人人能学,只有符合密宗条件的人,受了灌顶以后才能学,素有“密无师承,不可滥学,未经灌顶,窃法无益”之戒。
因此,对一般人来讲,藏密是关闭着的。
乾隆十年(1745年),三世嘉章国师为乾隆作入密乘灌顶。藏传佛教中,灌顶被视为最为庄严、神圣的仪式,弟子在进入修密阶段时候,要由上师做一次灌顶,方可进入修密的次第和步骤。
作为一名欲进密道的人,必须首先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有“净菩提心”(即自性清净心),同时还需要有“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心。
其次,欲入密宗的人必须拜师。上师在向弟子敞开心扉之前,也必须先观察弟子的“根器”,看有无慧根,并通过各种方法观察弟子在学法修炼方面的决心。
据说,接受灌顶的人会具备许多奇异的功能,在京城的僧人们传说,乾隆皇帝的寝宫与三世嘉章国师有一段距离,但在准备灌顶那天晚上,三世嘉章国师在房中念诵的七字咒声音,乾隆在其御榻上听的清清楚楚,乾隆因此对三世嘉章国师更加崇信。当然,这就无从考证了。
作为一个帝王,乾隆深知藏传佛教在蒙藏地区所起的作用,对佛教采取了推崇和利用的态度。
作为一个人,乾隆也把佛教融入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世界。晚年,乾隆还把西藏活佛班禅六世请到京城,与他倾心交谈、讲习经法、参禅入定、一同进餐、一同看戏。
展卷之际心静若水
乾隆对于书法的爱,发自内心。执笔之时宠辱偕忘,展之卷际心静若水。对于一个身处权力与名利漩涡,诸事缠身的帝王而言,书法是重要的养心养生之法。
三希堂,是乾隆皇帝的御用书房,位于紫禁城养心殿之西暖阁。乾隆十二年(1746年)被钦命为“三希堂”,至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三希堂已经收藏了晋以后历代名家134人的340件墨迹以及拓本495种。乾隆常于三希堂内,把玩鉴赏文物、沉潜碑帖,或吟诗提拔、泼墨挥毫,风雅无限。
透过三希堂的陈设、收藏、布局、可以窥其学养、品位、胸襟、理念。三希堂仅八平方米,与一代君王的身份极不相称。陈设亦取拙守朴,以简胜繁,折射出“雅室无须大”的文人理念,承袭刘禹锡陋室德馨之遗风。三希堂狭长布局,窗台下设置高抵炕一铺,可坐可卧。墙上装饰五颜六色瓷壁瓶。乾隆皇帝亲笔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悬挂在墙上,两侧的对联“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体现了一代君王的胸襟和气度,也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珍爱之情。
“三希”之名有“二解”。一出自于“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乾隆以此勉励自己积极修养,不断精进。二是“希”同“稀”,“三希”特指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这三件中国书法的稀世珍宝。细读乾隆书法,不难看出他倾力效仿王羲之的笔意。虽然纯熟干练,雍容规整,然而仅得形似,灵性尚缺。与王羲之“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神韵,相去甚远。虽然乾隆的书法造诣并未受到后人的推崇,但勤练书法,品鉴书法,对身心大有裨益。
古人早已认识到书法与健康长寿之间的关系:“书者,抒也,散也,抒脑中气,散心中郁也。”康熙也酷爱书法,他说:“人果专心于一艺一技,则心不外驰,于身有益。善于书法者俱长寿,而身强健。凡人心志有所专,即是养身之道。”
书法练习既可以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同时又是体力劳动,被称为“书法气功”。练习书法如同练习慢气功打太极拳一样,是一种持之以恒的锻炼过程,有人把它分为基本功和实习功。基本功是锻炼手指、腕、肩,要求做到手指、腕灵活,耐力强,实习功则要求全身放松,缓慢呼吸,气沉丹田,用笔时需“养神静气”。端已正容,秉气凝视,临池志逸,要求达到基本功和实习功的要求,必须下一番苦功。
练习书法又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不仅是展纸挥毫泼墨,主要是用心用气,每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端坐凝视,专心所志,双目凝聚,百念不生,练习书法看上去只是手在动,其实全身的气血在运行,习书法在于执仗五指,运动依手腕,既是腕运动又是整个手臂及肩运动,可舒筋活络,坚骨丰肌,延缓机能的衰老。正如古人云:“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指此而言,书法通各个环节协调来影响人体生理作用,达到调节身心,增强健康的目的。
现代医学研究亦印证了古人的论述。书法在生理上可使心率和呼吸减慢,降低血压,扩张脑血管和EEC(脑电图)频率增快等。
自古以来帝王贵胄平均寿命均不及布衣平民。以天子之尊,身处名利漩涡,面对待理万机,后宫佳丽万千,御膳海味山珍,游冶声色犬马,若无定力,必难以自持,折寿伤身。
乾隆对于书法的爱,发自内心。执笔之时宠辱偕忘,展之卷际心静若水。对于一个身处权力与名利漩涡,诸事缠身的帝王而言,书法是重要的养心养生之法。
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退位时,大臣们恭维他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笑答:“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也是个茶学专家,茶对他的长寿功不可没。
“天下第一泉”泡茶
水为茶之母。什么样的水才是泡茶的好水呢?乾隆认为“水为轻为上”。他每次出巡时都会带上一个银质小方斗,称量各地泉水。
在称量了全国各地数十种泉水后,评定北京西山玉泉水最轻,斗重一两,其他泉水则各重几厘几分不等,于是把玉泉定为“天下第一泉”,为清宫专用水。
西山玉泉水是流经无污染之山区,经过山体自净化作用而形成的天然饮用水,同时溶入了矿物质成分。
和其他水质相比,玉泉水有益微量成分更高,长期饮用有益身体健康。玉泉水更轻,水中所含杂质较少,类似于今天我们所饮用的“纯净水”。
奶茶使人肥泽
清宫保留了游牧民族喜喝奶茶的习惯,清宫特制的奶茶是以砖茶置于牛乳中熬制而成,或直接以奶对茶,讲究茶乳比例相当,既有茶的清香,又有奶的甘酥。乾隆每天都会饮用奶茶,通常在正膳之后,或是在“克食”中饮用,并佐食八珍糕。在宴席、祭祀、节日等活动时,乾隆也喜欢赐用奶茶。
乾隆在御制诗中说奶茶可以使人肥泽。现代营养学认为,奶茶具有去油腻、助消化、益思提神、利尿解毒、消除疲劳的功效,对胃肠极为有益。
现代简易奶茶做法:准备牛奶220ml,红茶包一个,白糖少许。先用微波炉加热牛奶或直接用锅煮沸,将红茶包浸入,泡5分钟左右,再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即可食用。方法简单,功效不打折。
办茶宴君臣同修
乾隆好饮茶,又爱作诗文,一生作200余首茶诗,为中国历代茶诗最丰者之一。乾隆还把文人茶会搬到了宫廷,每年正月初二至初十选吉日举行,地点在重华宫。君臣一堂,一边品茶,一边吟诗联句。
茶宴每年作诗联句都会定一主题,诗题乾隆会预先告知,或为新近发生值得庆贺的事件,或为某一珍贵的物件,譬如乾隆三十九年,因“四库全书”编纂完毕而作诗联句。乾隆以茶宴的形式,既以文人自喻,同时联络汉臣情谊。
茶宴所品之茶主要是“三清茶”,以松实、梅英和佛手三物烹茶。据现代中药学考证,三清茶可以改善口、肠、胃整个消化系统,起到调理肠胃、清理肠毒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