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讼纷纭转基因
(正方=转基因食品支持者反方=转基因食品质疑者)
正方: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农业部第二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罗云波:BT转基因只对鳞翅目昆虫有作用,因为它的消化系统有和转基因蛋白有结合的点位,能接受毒蛋白的信号才会死掉。
反方:
北京大学医学部王月丹教授:虽说BT蛋白在人体内的受体暂未发现,但不表明没有存在的可能性。我不会种,不会买,也不会吃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一虎一席谈》2010年4月)
正方: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食用安全监督检测中心首席科学家黄昆仑:“通过对小白鼠90天的喂养试验,证明转基因大米和普通大米是一样安全的”。
《南方周末》评论员李铁:“在科学研究领域,尽管转基因科学的研究论文数量庞大,但质疑转基因的安全性的严肃论文只有寥寥几篇。比如普斯泰(Pusztsi)土豆事件、墨西哥玉米事件、帝王蝶(Monarchbutterfly)事件等,但这些研究都因为实验设计不当、无法重复等原因,被科学界所否定。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项科学研究能证实,转基因食品有害健康。”
(《破析中国式的转基因谬误与谣言》,《南方周末》2011年7月)
反方: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90天,是大鼠生命周期的八分之一。老鼠的消化系统和人的消化系统不能够机械类推。”
(《转基因的前世今生》纪录片,2010年)
1998年,英国科学家、世界著名基因研究专家普兹泰博士开展试验,用转基因土豆喂养小白鼠,食用转基因土豆超过110天的老鼠个头比普通老鼠小,免疫系统更脆弱。
(恩道尔:《粮食危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006年,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研究所科学家伊丽娜·叶尔马科娃博士在小白鼠交配前两周及怀孕期间,喂食转基因大豆。一半以上小白鼠刚出生后很快死亡,幸存的40%生长发育也较迟缓。
(《俄著名反基因专家走马上任》,《科技日报》2010年1月27日。)
2010年9月,《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金薇深入山西、吉林,发现山西、吉林等地种植一种名为先玉335的玉米后,出现老鼠绝迹、母猪死胎率上升、小猪体弱多病、狗出现肝腹水或者肾腹水等动物异常反应。
正方: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到目前为止,凡是经过科学评价和政府部门严格审批获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没有出现一例转基因食品中毒或医疗事故。而且,包括常规育种技术生产的食品在内,没有一个食品是百分之百安全的。
(《转基因水稻,13亿人安全与利益的博弈》,《南方周末》2009年12月1日)
科普作家方舟子: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不能由某一个人来说,也不能由某一消费者说,而应该由权威机构来说。联合国粮农组织每年出一个报告,2004年报告里面说:人们认为使用当前存在的转基因作物及其食品是安全的。检测其安全性所采用的方法也是恰当的。
反方:
2009年5月,美国环境医学学会发表声明,对美国政府对待转基因食品的‘实质等同’原则表示质疑,称动物实验表明,转基因食品会导致动物免疫系统失调,造成不育,加速衰老。该声明建议医生不要让病人食用转基因食品,并教育民众尽量不要食用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的前世今生》,纪录片,2010年)
专栏作家舒圣祥:转基因水稻对消费者健康和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安全问题,当然是争议很大的专业问题;但首先更是关涉民生安全与粮食安全的重大公共问题。13亿人的餐桌安全,不该是几个不对外署名的“隐身专家”关起门来研究就能随意决定的。尤其这已经不是纯粹的学术论争,而有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渗透其中。
(《13亿人餐桌安全就由“隐身专家”关门决定》,《羊城晚报》2010年2月3日)
正方:
中科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许智宏院士: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关键是看转的什么基因,不能笼统地讲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关键是看转的什么基因,所以必须一个基因一个基因地去讨论,就像我们不能因为牛奶、鸡蛋出了问题就否定整个食品行业。
(《转基因作物是否安全关键是看转的什么基因》,载于《光明日报》2011年07月26日)
《南方周末》评论员李铁:转基因食品是有史以来评价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人类第一个转基因食品——防软化的西红柿——上市已有17年,食用人数以十亿计,并没有显示对人类健康有新风险,而且由于超越了传统的植物育种通常的不确定性,使用了更精确的技术和更大的监管审查,甚至可能比传统的植物和食品安全。
(《破析中国式的转基因谬误与谣言》,《南方周末》2011年7月29日)
反方:
袁隆平说:即使我吃转基因的抗病抗虫食品没问题,还不行,因为很难说下一代会怎么样,必须证明下一代也没有问题,才可以大胆地吃。
(《袁隆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需两代人证明》,《新快报》2010年3月9日)
北京工商大学汪频教授:转基因事物走上餐桌太快了,他和苏丹红、三聚氰胺不一样,它可能没有危险,也可能有一丁点儿危险。但如果有,这个危险是难以挽回的。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仅凭短期动物实验数据是不负责任的,某项技术副作用一般在使用二三十年之后才显现。例如,瘦肉精刚开始出现时,一直作为新技术被大力推广,使用20年后才被禁;DDT刚出现时因使用效果神奇被大力推广,30年后发现危害整个生态系统被禁止。
(《转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一虎一席谈》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