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神秘的哥窑

2011-08-18 02:58:11
来源: 时代周报

游免津

7月4日上午约10时,故宫博物院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对古器物部提取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一级乙)进行无损分析测试时发生文物损坏。但是,故宫博物院陶瓷组原组长叶佩兰对媒体说,这件“哥窑葵瓣口折腰盘”或许是元代仿哥窑瓷器。哥窑究竟有何秘密,为何如此扑朔迷离?

令人费解的“哥窑”之“哥”

哥窑列名宋代五大名窑,始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中,以哥窑最神秘,因其窑址至今不能确定。汝、定、钧窑,皆以地名命名,哥窑的“哥”,令人费解。典籍中最初出现的是“哥哥窑”。刊行于元至正二十三年的《至正直记》记载:“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今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 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亦曰:“旧哥哥窑出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稍有。成群队者,是元末新烧,土脉粗躁,色亦不好。”宋代典籍不见哥窑,是其为不解之谜的一大原因。

不过流行的说法还是把“哥”解释为“哥哥”。据明代《浙江通志》,哥窑与龙泉窑皆出自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都以烧瓷为生,“粹美冠绝当世”。哥哥生一所掌的,便是哥窑;弟弟的,则是名窑龙泉窑。传说动人,此后逐步演化,衍生出种种故事。如弟弟嫉妒兄长的瓷器精美,恶意往新出炉的瓷器上浇冷水,未料造成冰裂纹,反成特色。

以往一直认为哥窑应在处州(今浙江丽水附近)。1960年,浙江省文管会对龙泉窑的大窑、金村窑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一种黑胎青瓷。然而未寻到与故宫的清宫旧藏哥窑器形制相似的器物,经科学鉴定,其胎釉的化学组成、纹片颜色以及底足的切削形式等也不同,就此引起大争论。有人认为宫中所藏哥窑器是在接近江西景德镇的地方烧制;有人以为黑胎青瓷才是古代文献中所记的哥窑产品;还有人说黑胎青瓷是仿官窑作品,众说纷纭,不能统一。学术争论对哥窑器产生了不小影响。1992年,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曾经拍卖过一件宋代哥窑八方贯耳瓶,因有不同意见,最终只拍出了1000万以上港币。

多年后大家对这一鉴定结果产生怀疑。当时用于比对的标本,并非清宫旧藏的哥窑器,而是由孙瀛洲先生购得捐献给故宫的。因其与故宫旧藏相近,故将此碗底割裂一半,作为化验标本。标本不可信,结果自然可能出偏差。

恰世纪末在杭州市凤凰山麓万松岭南面老虎洞发现一个窑址,经考古发掘,认为其第二期窑炉作坊是南宋初年的修内司官窑,第四期元代遗址被不少学者认为即文献中的“哥哥窑”。至此以往未引起重视的,高濂所称哥窑在“凤皇山下”,“取土俱在此处(按:指修内司窑)”的说法获得有力证据;又因还出土了带八思巴文“章(或张)”姓的紫金土窑具,章氏掌哥窑似乎也不再是飘渺传说了。科学化验亦认为所谓传世哥窑和元大都哥窑型瓷片就是在老虎洞元代时期烧造的制品,有学者提出,章氏可能是从处州被掳来的工匠。

至此哥窑似有应退出宋瓷行列的嫌疑,然而争论未休,也不可轻易下结论。于普通人来说,欣赏其美更有意思。

帝王爱物

真正的宋瓷极为稀少,仅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维德基金会博物馆及少数私人手中收藏。北京故宫藏哥窑器50余件,多是清宫旧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有190多件,其中大抵都少不了后世仿品。

除脉络清晰的宫中旧藏哥窑器外,还有一些是解放后在墓葬中陆续出土的器物。如1953年上海青浦元代任氏墓群众出土的弦胆瓶和鱼耳炉,1976年以来打捞新安海底沉船中发现的立耳鼎式炉等,此外就是如今名声大振的1970年南京市中央门外明初汪兴祖墓出土的盘。这一批盘有11件,计有大盘3件、中盘1件、小盘7件。皆是葵瓣口,青灰色釉,开片。甫出土即被认为弥足珍贵。不过清宫旧藏中都有不少仿品,出土藏品争论也大。  

故宫藏的葵瓣口盘不下十余件,颜色有淡青、米黄、浅黄等。有一件油灰色口盘特别获乾隆赏识,盘底刻有御制诗一首:“处州精制擅章生,盘子曾供泛索盛,新法不看百圾破,哪知得号有难兄。”

哥窑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所谓“金丝铁线”、“紫口铁足”。“金丝铁线”指釉面的网状开裂(开片),重叠犹如冰裂,或成细碎片纹。另一特色“紫口铁足”是指“哥窑的胎体大多呈紫黑或棕黄色,器口边缘由于隐约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或绛紫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铁黑色”。

“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皆因瓷胎为紫黑色,即用的专门的紫金土。然而明代王士性已经哀叹“今其泥尽,故此物不再得”,后世仿器,也就只能靠在器口器足涂釉施色来模仿。

除了以上两种特点外,哥窑的釉层很厚,釉内含有密集的气泡,在显微镜下如同聚沫串珠。这一特点是“识别真假哥窑的传统的得力方法,屡试不爽”。哥窑凝腻的釉面光泽莹润,有如皮脂或微汗,称为“酥油光”。虽然明代有些仿品釉极佳,典型制品与宋器几乎毫厘不差,风韵亦凝重温润,但始终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乾隆也曾有诗咏哥窑和仿造的哥窑:“铁足腰圆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分,而今景德翻新样,复古成不易云云。”可见其不易。

宋瓷再难求,各大博物馆中不会没有几件,不是名窑出产,民窑亦有动人处,如见古人之日常生活。作为“China”民众,不如即刻去多看两眼“china”。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