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宁:一笔一字总关情

2011-06-30 06:19:32
来源: 时代周报

好在当时同游的还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官妓,她悄悄用衣袖拂去了魏野题诗上的积尘。魏野遂在壁上新题一首诗:“谁人把我狂诗句,写向添苏绣户中。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过碧纱笼。”红袖胜过碧纱,倒是未必,不过魏野这份不卑不亢的自嘲,却也难得。

曹宁

前日去一家披萨店吃饭,坐定了才发现,四周墙壁上都是食客肆意挥洒的涂鸦,只有左边台子上,端端正正的几行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字和周围的“字画”风格迥异,颇令人感慨题字人不逊崔护的深情。

自古以来,题壁诗甚多,文人墨客兴之所至,旅店、酒楼、驿馆、僧舍、花园各处皆可随意挥洒,一抒胸臆。而后人借此,忆古怀人,以润谈资。崔护寻美不遇,题在姑娘家门上的四句诗,让人深觉怅然;而陆游题在沈园壁上的《钗头凤》,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懊悔与绝望,令人扼腕长叹。

失意的人爱在墙上写点东西:秦观因反对恢复变法而遭贬谪,在湖南郴州的驿站里发牢骚:“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宋江自诩英雄,浔阳楼喝醉了酒,一抬手便题了一首“反诗”:“身在山东心在吴,漂蓬江海漫嗟吁。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徽宗国破家亡,被金人掳劫北上,在宁城(辽中京)一家驿站中,感慨万千,墙壁上题诗一首: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乡回首三千里,且断南天无雁飞。”凄苦之情,催人肺腑,感人泪下。无独有偶,一百多年后,南宋为元军所灭,亡国帝妃被虏北上途中,曾身为度宗昭仪的王清惠在驿馆壁上所题《满江红》再一次书写了亡国之痛:“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

宋江喝醉酒后的信手挥洒,险些送了性命,可也有人因为醉后题诗而获得意外之喜。南宋孝宗皇帝一日游西湖,在断桥一家小酒肆的墙上看到《风入松》词一首,“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孝宗反复吟咏,称赞不已,询问之后,得知是太学生俞国宝醉后所作。孝宗笑言,词写得不错,但最后一句“明日重携残酒”未免有些酸腐气。于是他援笔将其改成“明日重扶残醉”。屡试不中的俞国宝当天就被赐进士及第,脱下布衣换朝服了。

不知道俞国宝日后再去这家小酒肆会不会还有新作题壁,表达一下鲤跃龙门的欢欣。而唐朝宰相王播在扬州惠昭寺的题诗,却相隔二十载,阅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王播年少时家贫,寄寓在扬州惠昭寺木兰院,老吃白食,和尚们就很嫌弃他。原先寺院的规矩是饭前敲钟,和尚们为了不让王播吃饭,就故意在饭后敲钟。等王播饥肠辘辘赶到斋堂的时候,和尚们早已经吃完散尽了。王播不堪这番折辱,便提笔在墙上写了两句“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梨饭后钟”,离寺而去。二十年后,王播成为封疆大吏,正好管着扬州一片,威仪赫赫,衣锦还乡,免不得要去惠昭寺看看。故地重游,却发现,他当年的题诗已经被和尚们用碧纱笼罩上,纤尘不染。王播感慨之下,墙上又多了两句:“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王播当年愤然题诗,不过为和尚们笑谈耳,二十年后的这把结结实实的揶揄,不知道和尚们是惭愧多,还是冷汗多,亦或,王大人好在只是讽刺一番,并未降罪的庆幸多。说来也好笑,这“碧纱笼”的系列故事,总是和空门中人有着脱不了的关系。北宋时,魏野、寇准早年曾同游某寺,都在壁上题了诗,后来寇准入朝为相,魏野仍是一介布衣。一日两人又同游这家寺院,寇准的诗已经用碧纱笼保护起来,而魏野的诗却在旁边昏暗蒙尘,一时场面有点尴尬。好在当时同游的还有一位善解人意的官妓,她悄悄用衣袖拂去了魏野题诗上的积尘。魏野遂在壁上新题一首诗:“谁人把我狂诗句,写向添苏绣户中。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过碧纱笼。”红袖胜过碧纱,倒是未必,不过魏野这份不卑不亢的自嘲,却也难得。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