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童话:带血的水晶鞋?

2010-12-23 04:06:05
来源: 时代周报
这本《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自称“为读者呈现了格林童话的最初面貌,其中大部分内容颠覆了人们对《格林童话》的认知”。难道我们一直爱读的温馨的故事里,真的曾经包含如此多不堪入目

本报记者 吴娟 实习生 李逸曼

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格林童话,在长达两百年间给世界各地的孩子带去美妙的童年。

就在上周,中国内地出版的一本另类的、饱受非议的格林童话,受到新闻出版总署的严厉惩罚。

这本书名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有着阴郁恐怖的封面—尽管已全面从市场下架,搜索网上还有未能及时删除的书—上面写着:你没读过的初版原型;当下通行的格林童话居然是屡经修饰后的第七版;揭开美丽的帷幕,还原人性的真实面貌;日本、韩国、台湾、香港销售300万册。并在文字上印着一只带血的高跟鞋。作者是格林兄弟,霍涛、陈兴华译。

“童话”疑云

更具煽动性的是,这本书在内容简介上说,“为读者呈现了格林童话的最初面貌,其中大部分内容颠覆了人们对《格林童话》的认知:白雪公主和生母争风吃醋;长发公主是巫婆报复男人的工具;睡美人和王子结婚后发现丈夫有了外遇。”

这本12万字、收入十篇故事的书,内容涉及色情、暴力、乱伦等内容。据报道,一些父母发现孩子阅读的“格林童话”内容如此不堪,愤而投诉到有关管理单位。

新闻出版总署随即对出版方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做出处理:1.将有问题的图书全部下架收回,集中销毁;2.在媒体发布道歉声明,公开向读者道歉;3.在查清责任的基础上,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4.出版社立即进行停业整顿。

出版方向媒体通报,目前已经印出的12000册问题读物,已经下架收回9837册。并开始停业整顿,通过《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道歉声明。

正值此事引发人们对儿童读物的忧思时,“打假斗士”方舟子发表微博指责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作品“很黄很暴力,不适合儿童”。

方舟子接受本报采访说,2003年时,就有读者在新语丝发表文章批评郑渊洁,文中摘录了若干郑作品中的内容,多有成人化和暴力的倾向。记者看到,该文发表于新语丝2003年12月2日,署名为李老二,以摘录郑的作品《杀人蚁》片段为例:……杀人蚁每次吃人血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吃5分钟。吃完后趁兴与异性同胞以死者的尸体为床交配生育。它们在死者的身上大肆做爱大肆生育,每只雄杀人蚁能在10分钟内繁殖50 只后代;以及在《大灰狼洛克》中提到的“伟哥”。

因为并未读过郑渊洁的作品,方舟子特地找来网络上的版本核对。对其“作品中包含的暴力和反智”提出强烈的批评。“孩子的世界应该是他自己的世界,任何公开的或隐藏的成人内容都很不合适。”

他也指出,《格林童话》中也包含一些暴力血腥的内容,比如“《小红帽》中,把大灰狼的肚子剖开;《灰姑娘》中姐姐要削掉脚趾和脚后跟才能穿鞋。但这些有其历史原因,社会越发展越文明,就应该还孩子一个更美好安静的世界”。

“复制粘贴”踩红线

入选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格林童话,其严谨名称是德文版《儿童与家庭童话集》,被称为“欧洲和东方童话传统”划时代的汇编作品。由雅各•格林(Jacob Grimm)和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两兄弟收集、加工、整理、汇编完成。其后被各国出版社翻译成数十种文字出版,其中包括《白雪公主》、《灰姑娘》等脍炙人口的名篇。

诚如威廉所说,“原本是希望它成为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因为我再也想不出什么更富有教益、更天真无邪、更令人心旷神怡的读物,能比它适合于儿童的心性与能力了”。

而这一经典读物,并不是第一次以另类面孔出现。溯其渊源,早在日本就出版过一部《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译者桐生操。根据维基百科显示,这是两名日本作家堤幸子和上田加代子共用的笔名。桐生操主要发表世界上各种文化的野史,成名作为《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她们的作品在日本和台湾两地屡创佳绩,却因真实性及尺度问题等而备受争议。她们大多创作“战栗作品”,如《揭开残虐人物的恐怖面纱》、《美丽城堡的禁忌传说》等。

记者调查发现,国内已被查封的《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内容与桐生操版本并无二致,只是译者的名字不同。

早在2000年,山西古籍出版社就出版了《成人格林童话》,作者为“格林兄弟”,封面上的广告语说,这是“每个母亲念给女儿听时,会不由得羞愧脸红的故事集”。2003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再出版,改名为《真实的格林童话》,标明“格林童话原版再现”,但总算在内容简介中写明“一本绝不能给孩子看的书”。

今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版本,已属是国内第三次出版。一位出版界资深人士说,其实都是剽窃日本作品,换汤不换药。他说,此类图书的出版是近些年业内比较盛行的做法—以另类经典、颠覆经典来吸引眼球。他举了另一个《Q版语文》的例子。该书作者将三十一篇耳熟能详的语文经典课文,彻底打造成无厘头爆笑故事,内容搞怪,情节出奇。最终被主管机构勒令全部回收。“可能大家都看到,对于经典的另类、搞怪解读是很有市场的,但这本书 (指《令人战栗的格林童话》)已经踩了红线,把这样的书卖给儿童,读者必然反感。毕竟在其他国家,这类书会直接标识出‘适合成人’等字样。”

操作出版这些书,似乎也并不难。一间工作室,几个大学毕业生,“复制粘贴就行了”。据他说,中国友谊出版公司与各类工作室合作较多,有长期的历史,为业界熟知。

对于小朋友们喜欢的《格林童话》,各国的版本也不太相同。毫无疑问的是,他们都出自1857年定版的德文版《儿童与家庭童话集》,大多分为精选和合集两种。

童话变形记

对于另类书中所提到的格林童话版本问题,似乎才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难道我们一直爱读的温馨的故事里,真的曾经包含如此多不堪入目的内容吗?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评论》编审韩耀成在查阅大量德文资料后,为记者详细讲解了格林童话的演变历史。

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是德国文学浪漫主义兴起时期。彼时童话兴盛,一改往昔难登文学大雅之堂的局面,成为浪漫主义的主要题材。在这一背景下,1806年,格林兄弟开始收集德国童话。当时,另一个著名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布伦塔诺也在收集,格林兄弟闻之,就将自己收集的手抄本寄给了他,却杳无音讯。1810年布伦塔诺去世后,世人在一个偏僻的修道院里,发现了格林兄弟的手抄本,但已不太完整。格林兄弟遂在此基础上增添一些篇幅,出版了第一版的第一卷,书名叫《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格林童话只是此书的简称。格林兄弟的素材分别取材于各种书籍、古代文献及各地口头流传的民间故事。

“而作为童话,仅这两部分是不成熟的。因为这些素材和讲故事人的文化语言修养有关。格林兄弟的初衷是保持童话的原汁原味,不修改不美化。后来在出版过程中,逐渐改变了这一初衷。他们认为,有些内容给孩子看不合适,就进行了加工、修改、增删,特别是语言文字上的润色,这是一个去芜存菁的过程。”

五年之后,格林兄弟出版了第二卷。这两卷就是最原始的版本。在这个版本中,确实存在一些暴力色情和儿童不宜的内容,考虑到这些,格林兄弟删除了一些篇目,又出版了第二版,这个版本相对于第一版来说,已经“干净”很多。之后,该书不断再版、修订,到1857年出到第七版,成为最终的定版,之后再没改动过。这个版本也就是被联合国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为各国传播给孩子阅读的通行版本。“除这个版本之外,并无所谓其他无中生有的版本。”

韩耀成说,在原始的民间童话里,本身的确包含有一些有关性、暴力、乱伦的内容,比如青蛙王子中,就写到青蛙爬到公主身上,让公主得到性的满足。但这些类似内容,几乎都被格林兄弟删改或淡化处理了。

“而现在有些出版社,硬要把格林兄弟删去的、淡化的、弃之不要的垃圾,又拿出来加上去,还署上格林兄弟的名字。用现在时髦的话,就是格林兄弟‘被’色情,‘被’暴力了。”

“当然,如果真的是做文学研究,严格从第一版中翻译而来,也是有价值的。但现在似乎更多是打着色情、暴力的招牌赚钱。”

曾翻译过《格林童话》的杨武能教授,也痛斥过这类“版本”,并写文章直接指明了原因: “至于这本《成人格林童话》与格林兄弟和格林童话有没有关系,可以补充的是,在格林童话很快风行于世以后,确曾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因此出现了各式各样的研究著作,也有学者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和荣格的潜意识理论,从性心理的角度对其中的某些篇目进行阐释。所谓《成人格林童话》的日文本,多半是拾人余唾而已。”

家长的难题

韩耀成说,他的孙女不知道读过多少遍格林童话,心里已经种下了童话中真善美的种子。而如果她们再看到那种“歪曲的”格林童话,无疑捅了这些孩子美好的想象一刀,会颠覆和消解他们的价值观。

因为格林童话诞生的浪漫主义时期,主要的文学作品多为发现人性,格林童话也主要是张扬人性的美好,宣扬真善美的道德观。这一类民间童话与创作童话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多为收集的内容,创作时隐藏了作家的时代、价值观念等,主要强调人性美丑,善恶有因有报,而且一般都赋予主人公为美和道德之身。

方舟子也同样秉持这样的观点,童话就应该是干净美好的。“比如安徒生《海的女儿》,一个美好而感伤的故事,却并不浅薄。”

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也会导致对儿童读物的标准不同,比如对于暴力的认识。方舟子认为,中国传统上没有严格意义的童话,很多作品习惯把成人的世界强加给小孩子。比如一些成人的、世俗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观点常常充斥于各类儿童作品中。“比如《西游记》,其实是最不适合小孩看,其中太多暴力。曾经的国内童话《小布头奇遇记》也很不错,只是可惜了其中有很多大跃进的宣传,还是没有跳出意识形态的窠臼。”

童话的创作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据上文所述的李小二说,英国文学关于“小红帽”故事起源的解释是:大灰狼、外婆、蹦跳的小红帽,在英语中都是带着双关语的词,其实这个故事是教育未成年的小孩学会自我保护,逐渐演变成单纯的孩子话—“不要相信陌生人。”

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童话读物的责任编辑翁容认为,童话还要充满想象力。尽管孩子都爱读,但为孩子选择童话似乎是很多家长的难题。因为竞争的激烈,使他们在选择出版格林童话时会格外小心谨慎,会考虑版本、翻译、插图等各个因素。

“而很多家长在为儿童选择读物时不知所措,只是徒然跟着媒体跑,也不太按照不同年龄段选择不同的读物。而这些家长本身在阅读上也比较欠缺,家中的书柜里除了四大名著就是一些励志、成功学的书籍。在这种阅读基础上,是无法为孩子挑选出更美好的读物的。”

她特别介绍了一些现今有品质的童话,“比如《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都是很有想象的空间,温馨美好。”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