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羔体”获奖,鲁迅汗颜?
本报记者 吴娟 发自武汉
2010年10月19日晚21点,中国作协公布了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选的结果。这个被媒体戏谑为“喜欢在夜间公布”的鲁迅文学奖,又一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尽管作协一再辟谣,也未能澄清事态阻止众人的口诛笔伐。
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其中的诗歌获奖者车延高的身份——武汉市纪委书记,及他的诗歌。在网上广为传播的两首分别是《徐帆》、《刘亦菲》,被网友笑谈为“羊羔体”,也如当年赵丽华横空出世的“梨花体”一样吸引了足够的眼球。
其中《徐帆》这首颇有争议的诗是这么写的:
“徐帆的漂亮是纯女人的漂亮
我一直想见她,至今未了心愿
其实小时候我和她住得特近
一墙之隔
她家住在西商跑马场那边,我家
住在西商跑马场这边
后来她红了,夫唱妇随
拍了很多叫好又叫座的片子
我喜欢她演的青衣
剧中的她迷上了戏,
剧外的我迷上戏里的筱燕秋
听她用棉花糖的声音一遍遍喊面瓜
就想,男人有时是可以被女人塑
造的
………”
网友们热烈地议论,“如果这也是诗,那每个人都会写诗了。”紧接着被质疑的是,“车延高获奖和他的官位之间有没有关系?”
对于此次鲁迅文学奖争议,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接受《文艺报》采访时说,对于评奖,各种议论都会有,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即使是批评,也没有必要回避甚至害怕。实际上包括“鲁奖”在内的一些文学评奖的机制都还需要不断探索、完善。
“羊羔体”的发迹
鲁迅生前所劝,“倘无才能,不可做空头文学家”。他大概也不喜欢看到以己命名的奖项,这样被公众质疑和指责。
始创于1986年的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国家级大奖之一。曾获奖的有铁凝、余秋雨、迟子建、毕飞宇、于坚等一批知名作家。每三年举办一次的评奖,不是第一次遭受质疑,但这一次似乎格外“凶猛”。
据中国作协官方网站的消息,本次鲁迅文学奖获奖者共为30人左右,分别为中短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杂文、诗歌、文艺理论评论各五篇。
在候选的作品中,也有一大批知名作家被淘汰,比如韩少功、张炜。作协的理由是,如果一位作家曾经获得过鲁迅文学奖或者茅盾文学奖等重要奖项,那么这次尽管有作品进入备选,除非作品有大的超越,否则本届鲁迅文学奖就不会再次获奖。所以,在30人获奖名单中,最知名的就只有苏童和方方,分别在短篇小说奖和中篇小说奖上有所斩获。
车延高的获奖诗集名为《向往温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车延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向往温暖》诗集名字的涵义是“社会总在发展,每个人都有向往温暖的心,向往温暖是共同的社会追求”。鲁迅文学奖评委对此诗集给出的获奖评语是,“难得一个坚硬的市纪委书记有如此柔软的诗心……. ”
就在获奖公布当晚,一位叫“陈维建”的网友在新浪微博中发表《“梨花体”后“羊羔体”?》
8分钟后,他又作微博名曰 《车延高的“羊羔体”诗会红》。微博转引了车延高诗作《徐帆》、《刘亦菲》的部分内容。然后,“羊羔体”一词不胫而走,“羊羔”为“延高”二字的谐音,被网友戏称其诗为羊羔体。
获奖后,车延高在其创作感言《让一朵花开出九十九种颜色》中写道,“东西南北中,不同岗位、不同体制、不同区域的人们都会有自己的视野,在欣赏同一首诗时,囿于方位所限,对相同的事物发出不同的嘘叹,这时艺术审美的标准要调整,要考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但当网友们读到车延高博客上的诗《徐帆》后,一致认为是口水话,甚至有留言道,“原来我每次发的微博,都可以得鲁迅文学奖。”一时间,“羊羔体”成为网络热名词。
车延高解释说,“《徐帆》这首诗是我为《大武汉》杂志专栏里写的一系列诗中的一首,一共三首,写武汉的三个演员:徐帆、谢芳、刘亦菲。这三首诗我用白话手法,力求零度抒情,不带有个人感情,通过自然描写,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拉近他们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这三首诗是我写作中的一种尝试,我觉得文学作品要在文艺上做各个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诗评家耿占春并没有读过车延高的诗,他只是觉得,“真正写作的人不会非常在意这个奖项。鲁奖在人们心中一直都没有尺度,早就是各种关系的平衡物而已”。虽然他认为白话诗未必不好,但“写作是一件有难度的事,如果谁都能写几首,作品肯定就毫无价值”。
诗歌批评家江弱水则认为,就他读过的几首车延高的诗来看,“感觉写的不错。”“为什么官员就不能写好诗呢?评鲁迅文学奖应该和他的身份没有什么关系吧。古代有很多为官者都写诗,而且写的很好啊。比如李白、杜甫、韩愈等。”
一直认为自己在勤奋创作的车延高,希望网友们不要根据几首诗就大发评论,“希望大家能完整地读完所有的诗,并批评到实处。”他说自己每天晚上9点到12点读书,早上5点到7点40创作,天天如此。
“文学创作是一个很苦的过程。我作为公务人员,能够获得鲁迅文学奖,我觉得是对公务人员热爱文化,学习文化,支持文化给予的肯定。每个人都有热爱文化的权利,公务人员既要有执政能力,也要有执笔能力。”他甚至反问,“外界认为我是附庸风雅,我周围的人认为是不务正业,可是有谁能为附庸风雅坚持每天5点过就起来写诗?文学不看身份、官位,只要你热爱就可以去做,又有谁认为官员不能够搞文学创作呢?”
引发争议的交往
作为诗人,车延高于2005年开始创作。在至今的五年之中,已接连出版诗集《日子就是江山》、《把黎明惊醒》、《向往温暖》和散文集《醉眼看李白》。就在今年初,他还获评湖北省2009年度文化人物,颁奖词这样评价他:“一场李白故里之争,一场文化软实力的较量。力挺安陆,引经据典,‘我本楚狂人’;大笔如椽,出版诗集,《把黎明惊醒》。《十月》连载,20万字文化散文,《醉眼看李白》。奔流在诗人笔下的词章,足可气吞万里。”
据记者采访武汉的一些作家,他们均表示,车延高是个“文学青年”,一直喜欢写作。在武汉担任宣传部部长和纪委书记期间,也多次组织参与过各种文学活动。
湖北省作协创联部吴小斌说,因为鲁迅文学奖被评选上的机会很渺茫,难度很大,所以现在每年申报的作家并不多。申报鲁奖的湖北籍诗人也只有车延高一人。
车延高自言“诗歌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据说,他1956年生于山东省莱阳。八岁时,开始阅读繁体字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曾经参军入伍,在青海当兵时就开始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创作,之后,他从武汉街道办事处的临时工一直做到现在的纪委书记。其间,他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作家协会会员,兼任武汉市杂文协会主任。
“梨花体”创始人赵丽华对车延高获得鲁迅文学奖的反应,情绪颇为激烈。她在博客中写道:“我做过这个奖的初选评委,评委我熟悉,评奖规则我熟悉,获奖人车延高我更熟悉,但是我不想就这个问题说话。其实鲁迅奖跟鲁迅一点关系没有,无论梨花体还是什么羊羔体,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人都肯定是一个浅薄、牵强又极端无聊的人。你除了根据一首诗或几首诗就给人简单分类划派,你肯定不会做别的了。”
网络民意的沸腾,终于迎来了作协的第一次反应,对于针砭车延高的诗作《徐帆》,发言人陈崎嵘说,《徐帆》这几首诗并没有收录在《向往温暖》诗集中,不在鲁迅文学奖评委的评鉴视野内,以此来否定鲁奖是不合理的;其次,《向往温暖》诗集中多数诗作的水准是较高的,其文学和审美价值达到了鲁奖评选的标准;再次,作为诗人允许其有探索的、不成熟的作品,不可能苛求每一篇都是精品。
除此之外,中国作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车延高的获奖与他的身份无关。很多评委根本不知道车的身份,获奖在于诗歌文本的本身。”
武汉作协有一位作家告诉本报,对车延高的质疑,是大家用“非文学的方式质疑非文学性的评奖”。换句话说,其实质是整个社会诚信溃败的又一最新例证,跟文学的专业性一点关系也没有。人们普遍不相信官员、权力,也许作为一个官员,也不是说一定不能写出好作品,但这种不信任已经毁坏了文学的标准。
就记者调查,车延高热爱文学,并广泛结交作协及相关文艺系统的知名人士。据作协发布的信息,本次鲁奖诗歌终评委员会主席为高洪波,副主席是雷抒雁、李松涛。
仅就当地媒体新闻显示,“2006年4月20日,应武汉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邀请,《人民文学》作家采风团来汉,进行为期三天的采风活动。采风团由人民文学杂志主编韩作荣担任团长,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任副团长,包括了陈忠实、李存葆、邵燕祥、雷抒雁、商震、邱华栋、陆健等全国知名作家和诗人。”
时任武汉市宣传部长的车延高,陪同采风团参观武汉百步亭社区,并陪同去著名的武汉吉庆街吃特色小吃莲藕汤、鸭脖子。还有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说,邀请方还“请客人们游玩了一趟三峡”。
2008年5月,由武汉市宣传部举办的“高山流水遇知音”全国诗歌大赛在武汉汉阳举行。时年车延高已由市委宣传部部长调任武汉市纪委书记。当晚的大赛,请到了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专程来汉参加”。车延高也作为领导之一出席。
就在今年3月的“罗江诗歌节”,作为纪委书记的车延高和作协官员高洪波、雷抒雁一起参会,成为嘉宾诗人,并作了发言。
所以,就以上不完全信息统计看来,车延高在武汉任职期间,曾多次和作协系统官员参加过各种活动。即使不做过多猜测,也能从以上信息推翻作协发言人所言,“他们不知道车的身份,相互不认识”。
需要“跑”的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边的得奖质疑还未能澄清,国内著名出版人沈浩波又在新浪微薄上炮轰鲁迅文学奖“买奖、跑奖”。沈浩波对本报说,“鲁迅文学奖是可以用钱买来的。不少鲁奖得主是用钱买的,还有一些,是谋来的。跑奖,是作协体制内作家的人生大事。”
中国作协似乎很气愤地回应了这一说法,“有人说有人花钱买鲁奖,我觉得不符合事实,也是不负责任的。我认为,作为一个比较知名的出版家,在文学界也比较有影响的人,说的所有话应该事出有因,举之有据。这种说法不仅是对鲁奖不负责任的表达,也是对中国作家协会,对评委的不信任。我希望他负责任,拿出证据来。”
沈浩波继续在微博上回应:“我可以坦然告诉作协,我没证据,但绝不收回言论。鲁迅文学奖好玩的事多了,每届都有一些没有任何文学成就的人被提名或获奖,这其中有什么潜规则应该问问作协。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杨黎光,连续三届获鲁迅文学奖,如果说鲁迅文学奖代表体制内写作的最高水平的话,杨黎光就是体制内文豪了。鲁迅文学奖组委会可以起诉我诽谤。为了已死成渣的鲁迅文学奖,我还是要说,鲁迅文学奖是可以花钱买的。这是公开的秘密。”于是,中国作协纪检处的王克再次声称,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奖追求并努力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根本不存在所谓买奖、跑奖的黑幕。
尽管言之凿凿,这个逐渐“失去信任和声誉”的奖项,几乎每年的公布都伴随着业内质疑。早在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公布时,《北京文学》编辑肖夏林就撰文称,“鲁迅成为‘正人君子’们的玩偶和工具”,指其评出的作品“平淡和平庸”。而今,他已懒得再说什么,只说“哀莫大于心死”。
那一年的获奖作品,肖夏林一一指出作品的不足,“短篇的获奖作品实在是‘平淡和平庸’,题材的平淡艺术的平淡思想的平淡,带来的是获奖作品集体性的平庸后果——缺少艺术想象力和思想的震撼力的匮乏。”
荣誉不断消逝,但奖金在不断提高。对本届获奖作家而言,一个好消息是,此次评选获得李嘉诚基金会提供的500万元赞助,将全部用于奖金和评奖。所以,本届鲁迅文学奖奖金将“数倍于从前”。上一届鲁迅文学奖的奖金是一万元。据悉,颁奖礼初定于11月上旬在鲁迅故里绍兴举行。
湖北省作协创联部吴小斌介绍,像获得这种国家级别的大奖,一般中国作协在颁发奖金后,获奖者所处的各省政府、各级作协单位,还会有奖励。就湖北省来说,获得鲁迅文学奖,省政府会根据题材的不同颁发5万-10万的奖金。例如,中篇小说十万,短篇和诗歌都是五万。而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奖金则是三十万。
除此类奖金外,在评职称上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参考。换句话说,得了这种大奖,成为一级作家的可能性就很大。
为了评奖,作家花大力气公关也成了业界的潜规则。据一位不透露姓名的知情者说,每年到评奖之前,各地作协会带上作家浩浩荡荡地前往京城“公关”,其形式多以“开研讨会有请专家到场”。
今年8月12日,湖北省作协一行赴京城召开“湖北省女作家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作协创联部胡平主持,与会者有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中国作协党组成员李敬泽等。
今年5月12日,本次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获奖者鲁敏,也由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和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在北京主办了“鲁敏作品研讨会”。与会者中有众多中国作协成员,其中本次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评委副主任何建明也是参会者之一。
2009年,本次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获奖者王十月,在北京召开了“岭南文学新实力,十家作品研讨会”。其中参会者有高洪波、何建明、李敬泽等众多作协官员及评委。
作协等于足协?
作家阎延文则干脆告诉本报,作协和足协是中国负面新闻最多的两个机构,甚至,作协比足协更甚。鲁迅文学奖爆出的评委获奖,相当于足球裁判员一边吹着哨子,一边自己上场踢球,最后还给自己颁发了金球奖。
作协直言“说买奖跑奖要拿出证据”,阎延文说,“这种潜规则的权钱交易,能让普通百姓目击吗?公众和媒体也就当然拿不出‘买奖花了多少钱,什么人送的,什么人收的’之类具体的证据。更何况,在官僚化协会的权力覆盖下,圈内人有谁敢挺身作证?李凤臣等贪官作家,其幕后交易也是要期待司法机关才能揭开呢!”
据《新快报》报道,另有知情人透露,圈子里对评选结果有这样一句流行语,“只知道谁得奖,却不知哪部作品得奖”。
“这句流行语说明了一个重要问题,作品本身在评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经很小,而作品以外的因素更能左右结果。在参选的每个类别中,最后获奖的作品往往只有一两部是实至名归的,大部分的得奖作品无论从艺术水准还是文学价值都值得商榷。往往是把‘菜’的作品选了出来,真正被公认高水准的作品却落选了。其实到了10进5后,入围作品达到一定的水准,这时较量的已不是作品本身。”
2007年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最令舆论质疑的是“评委获奖”。据媒体报道,担任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委的雷达、李敬泽、何建明和洪治纲等人,同时成为该届鲁迅文学奖的获奖者。何建明的《部长与国家》获报告文学奖;雷达、李敬泽、洪治纲获文学理论评论奖。他们同时是当年的评委:雷达、洪治纲是中篇小说的评委;何建明是短篇小说的评委;李敬泽是散文评委。这成了当年“最耸人听闻的新闻,多达四个终审评委同时也是获奖者”。
当本报记者就本届鲁迅文学奖的问题采访李敬泽时,他回避了本报的问题,只是说,“作协已就此发言”,便不愿多说。
而另一当事人洪治纲担任过三届鲁迅文学奖评委,他对本报说,“无论网上议论得多么热烈,我们都是按照评奖标准来评的,这些评奖标准都透明地公布在作协的网站上,都可以查阅。事实上,现在的标准越来越细。”
而按照作协公布的《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评奖标准并非相当细化。这个被人诟病为“老套拉杂”的评奖标准只有三条,分别为:
1.坚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所选作品应有利于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世界和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有利于倡导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2.重视作品的艺术品位。鼓励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学传统和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基础上的创新,尤其鼓励那些具有中国作风、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为人民 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3.重视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各奖项评委会可结合该文学体裁、门类的特点,听取读者意见,作为评选参考。
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2007—2009)获奖作品名单
中篇小说
《最慢的是活着》 乔 叶
《国家订单》 王十月
《手铐上的蓝花花》 吴克敬
《前面就是麦季》 李骏虎
《琴断口》 方 方
短篇小说
《伴宴》 鲁 敏
《老弟的盛宴》 盛 琼
《放生羊》 次仁罗布
《茨菰》 苏 童
《海军往事》 陆颖墨
报告文学
《震中在人心》 李鸣生
《生命的呐喊》 张雅文
《感天动地——
从唐山到汶川》 关仁山
《解放大西南》 彭荆风
《胡风案中人与事》 李洁非
诗歌
《烤蓝》 刘立云
《向往温暖》 车延高
《李琦近作选》 李 琦
《柠檬叶子》 傅天琳
《云南记》 雷平阳
散文杂文
《藏地兵书》 王宗仁
《路上的祖先》 熊育群
《风行水上》 郑彦英
《王干随笔选》 王 干
《病了的字母》 陆春祥
文学理论评论
《五种形象》 南 帆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论及其面临的挑战》 张 炯
《想象与叙述》 赵 园
《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
高楠、王纯菲
《童年再现与儿童文学
重构:电子媒介时代
的童年与儿童文学》 谭旭东
文学翻译
(空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