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养生术
本刊记者 江南
胡晓飞,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体育大学导引养生中心副主任;兼任北京市、中科院导引养生功协会总教练,中华健身术(日文版)编委。在潜心研究乾隆的“十常四勿”养生秘诀和中国古代养生理论与方法,结合现代健身理论和自己数十年来养生实践的基础上,创编了一套乾隆养生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养生的有效方法。
养生重在生活方式
“养生”,是这几年很热的一个词。可究竟什么才是养生?胡晓飞说是“保养生命,追求长生”。中国的养生是以追求延年益寿为目标的。生命是非常珍贵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概率是三百万分之一,养生是使人们走向健康长寿的必由之路。落实到当今社会,就是实践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科学生活方式。
胡晓飞特别指出,就现代生活而言,生活方式在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因素中占的比例是60%,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能使高血压病减少55%,脑卒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因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十分必要。
而在这一方面,乾隆皇帝堪称典范。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的历史上,乾隆可谓是一个独领风骚的人物。有史学专家总结发现,从汉高宗到宣统,在这些皇帝中,乾隆皇帝是福分最高、最长寿、在位最久、足迹最远、花钱最多、身体最健康、知识最广泛、著作最丰富、本业最在行、身世最离奇的,可谓“十最”。
从秦始皇到末代皇帝溥仪,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平均寿命仅39岁,差一点点才“不惑”,离天命还早得很。80岁以上的只有五位:梁武帝、宋高宗、元世祖、清高宗和武则天。而清高宗乾隆皇帝是最长寿的,活了89岁,自称“古稀皇帝”,人称“神仙皇帝”。乾隆皇帝在位60年,还当了4年的太上皇,成就了康乾盛世。他的身体非常棒,一生健康,87岁时还外出狩猎,终生不戴眼镜,无疾而终,被史学家称为“十全老人”。
胡晓飞说,乾隆的成功是全方位的,而这些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科学的养生理念,得益于他合理的生活方式。他有极科学、操作性很强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的16字养生秘诀。这也是他引领大家将眼光集中到乾隆皇帝身上的原因。
胡晓飞曾在美国普渡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谈及中国的长寿文化。他说别看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不是很高,但活得很有质量,而不少西方人则运动太少,营养过剩,导致肥胖。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变得越来越会为自己不运动找借口,比如最常见的“太忙”、“没时间”。每次面对这样的借口,胡晓飞总是说:“乾隆比你忙吧?封建社会的帝王都能获得成功,咱们没有理由说自己忙!”
结合自身兴趣爱好
乾隆好读书,善诗文,有很深的文学功底,一生作文1300多篇,写诗4万余首。他作诗纯粹是为了娱乐。他还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每到一处,必要御笔垂青。
乾隆还喜爱饮茶,以西山泉水作为御用水。他常与能诗善文的大臣们一起,品茗观戏,悠闲自在。
此外,他对音律也很感兴趣,而且自己也能使用乐器。每年祭灶的日子里,他常常自击鼓板,吟唱《访贤曲》,通过歌唱来抒发感情,陶冶情操。这些都对他的健康长寿大有益处。
“养生一定要结合我们的兴趣爱好。”这是胡晓飞最为提倡的。
很多人有着丰富的养生理论,可以说是“养生家”,但却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无法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这时不妨学习乾隆皇帝,把各种各样的爱好结合到养生中去。
而这种爱好一定是科学的、有意义的,这种爱好不能过多,也不能太痴迷。像摄影、养花、养鸟其实都是不错的养生方法。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选择一两项自己爱好的进行养生活动,一方面使自己身心得到调养,另一方面,进行这个爱好活动时,你的社会关系也得到改善。
居饮有节,适时进补
“非常规律的生活能使我们的精神、生理各方面得到良好的改善。”就像乾隆,从皇子开始,他的起居饮食就是非常严格、有规律的。每天大概6时起床,洗漱后用膳。上午处理政务,与朝中大臣们商议国事,午后游览休息,晚饭后看书习字,作文赋诗,然后就寝。他的膳食以新鲜蔬菜为主,少吃肉类,并且从不过饱。他还从不抽烟,但喜欢喝茶。
传统医学认为,人体阴阳气血的变化,随时间的变化而不同。早晨,万物生发,阳气渐盛,适合户外活动,人应该起床;中午,阳气最盛,生命力最旺盛,适合工作、学习和各种活动;然后阳气逐渐下降,到夜晚子时,阳气最虚,阴气最盛,人最需要休息,应当卧床就寝。也就是说,人们生活要有规律,即有所谓的“生物钟”,遵循这个规律,方可健康长寿;破坏了这个规律,就会出现早衰。而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强调了“食饮有节”。摄入大量食物后,脑中的酸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会使大脑皮质的血氧量减少,脑神经细胞会因缺血、缺氧而退化、坏死,致使大脑早衰,严重危害智力。只有通过适量限制饮食,才可以控制酸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的生成,延缓大脑衰老。正是由于乾隆做到了起居规律,饮食有节,才使得他获得极好的养生效果。
乾隆还注意适时适当地进补。他常服用的补益和增寿药方有6种以上,其中最主要的是龟龄集和松龄太平春酒。他常关心药房中龟龄集的存量,且亲自过问制备龟龄集处方和有关事宜。松龄太平春酒则具有益气健脾、养血活络的功效。所用“松龄酒”、“龟龄集”之类,主要由补脾肾、益气血为主的中草药制成,这也是符合医学道理的。
补肾可以滋补先天,补脾可以调理后天,肾气强盛,脾胃健运,气血充盈,身体自然强壮。另外,乾隆还经常运用奶茶和参茶,这也有助于养血补钙,益气延寿。
运动适宜适量
乾隆非常喜欢练习武术和外出狩猎。从小就练习骑射,当上皇帝后更以此为乐。通过习武练功,不仅可以提高武功,增强攻防格斗能力,还可以增进健康,防治疾病。
每到秋季,乾隆都会带领王公大臣和皇子皇孙们去牧场打猎,87岁高龄时还行围狩猎。牧场中植物繁茂,空气新鲜,打猎过程中,通过挽弓骑射,畅行于大自然。这样既可以充分呼吸新鲜空气,增大吸氧量,还可以近距离地观赏优美恬静的自然环境,使自己心胸开阔、神清气爽,大脑皮层得到充分的休息,对放松身心大有裨益。
巡游也是同样的道理。乾隆一生到各地巡游,曾先后六次南巡,至苏、杭、南京;8次冬巡,至泰山、曲阜;4次去盛京,谒祖陵;5次西巡,至五台山;1次至河南开封、洛阳、嵩山;至于前去木兰秋狝及京郊等地更是数不胜数。最后一次南巡时,已经74岁高龄。
“养生以不伤为本”,在实践当中,华佗就提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说的就是运动要有度。胡晓飞还提到,中国传统养生观点认为运动的强度是“微微出汗而不喘”,在锻炼过程中,身体要出汗,但不能大口喘气,这种强度实际上与我们现在的有氧运动的强度是一致的,也就是70%的最大心率。同时要注意保存我们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