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无须借助魔法

2010-09-22 23:17:49
来源: 时代在线网

陈问问

世界上,的的确确存在这样的人—他们恬淡泰然,彬彬有礼,总与世界保持一尺之隔,既不得已在其中生存,又一副跳脱的高尚姿态。社会存在感,事业婚姻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完全不需要。他们自斟自饮,自得其乐,在自己小世界里,不紧不慢地散步,路过属于自己的时光。有时候,他们仅仅需要一只动物的陪伴。 

吉米·哈利获过大英帝国勋章,写过荣登《纽约时报》榜首的系列畅销书,却坚持在乡间从事兽医工作50余年。他写过的书被拍成了电影和电视剧,他塑造的人物成了读者饭桌上的谈资,他自己成了人们口中永恒的传奇。

在德禄镇当兽医的年头里,吉米·哈利大概遇见不少这样的人。但是没有人能走过动物这一关,即便是保罗这样的英国绅士也不行。保罗的随身伙伴是一条叫做“李欧”的狗,它随主人出入酒吧无数场,匍匐在主人的高脚凳下,听见召唤,便跃至保罗的膝头。人们叫它“酒吧小猎犬”。  

保罗淡然处世的模样让医生羡慕不已。一直到小狗患上恶性肿瘤,他还能平稳地叼着那支空烟斗。“不让它受痛苦,是我的责任。”保罗说完,拍拍狗脑袋,扬长而去。吉米给它注射,让李欧在平静的抚摸中安然离世。

“我知道我是最容易感伤的人,不像保罗,他决定了该做的事就立刻去做。他不同情自己的感情,让理性指引自己一切的行为。”在后来的书里,吉米写道。直到此刻,他还对保罗所拥有的健全坚定的人格感到不可思议。

然而,第二天医生被村人告之:患有抑郁症的保罗,因为失去爱犬,无法承受,也吞药自尽了。

直到此刻,巨大的悲痛才卷着纸张向我袭来。这个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能从中体会出分离的绝望和对外界的惶恐。恐惧感是我们生命的附赠品,生离死别,无法躲避,无法转加。所幸的是,如果生活赐予得多,我们也许不会一下子全失光。

保罗似乎只有他的狗。老无所依,这个词充满了悲剧色彩。对于无所谓家庭、事业和爱情的保罗来说,因为一直被李欧依赖着,也才有着活下去的闲情。我相信他对自己的死亡,早就处在时刻准备之中了。

吉米企图告诉我们,生活不仅仅是活着存在。一些人求温暖饱腹,一些人求荣华富贵,另一些人,只求安静从容。对于第三类人来说,如果没有安宁的心,给他再多恐怕也不必要了。

这是我在《万物既聪慧又奇妙》中,读到最伤心的故事。没有悬念,结局也不算意外,吉米的文字朴实无染,自然醇香。这种来自人间大地的,平稳真实的叙述爱的故事,让阅读者的心像张浸入油里的纸,以一种缓慢的姿态,逐渐被熏染。 

写这本书的时间,按照时间推测,应该是吉米·哈利刚结婚,喜得子,参加空军那会儿的事情。交织了军队里的严酷生活,德禄镇的兽医生活还真显得风光无限。田野风光,家庭美满,工作充实,好说话的吉米再加上一对活宝兄弟合伙人,把镇上的兽医诊所打造得热闹有致。

书里还穿插些吉米在部队的窘事:恐怖的拔牙经历、躺在手术床上相逢旧人、从部队里逃出来迎接自己的第一个儿子……当然,本书的中心还是回归德禄镇的猫狗牛羊身上,它们才是吉米医生想要归属的方向。

一个人能够在社会里找到立足点不是件难事,可贵的是他能够把自己的事业当成不渝之志。牛奶和蜂蜜、猪粪和羊尿,这些气味混合出一个德禄镇,让他乐此不疲。此时,他还年轻,已经见识了不少生离死别的故事。他有一个兽医的专业素质,也有一个作家的柔肠,这两种截然不同在他体内咆哮扭打,有时候也让他纠结不堪,在我看来,也是本书的趣味所在。

吉米写人,农夫豪放,孩子顽皮,老太太抠门,老先生拘谨……村人在他的笔下,表现出灵活多变的面貌。德禄小镇,是大世界的缩小版。嬉笑怒骂,人情世故,一样也少不了。与人性里各种冥顽不灵相比,我们更要感叹动物世界的纯朴美德。不过也得承认,惟有万物交织,才有世界之深广。

和动物一起生活过的人,会理解吉米的生活吧。世界由万物组成,万物之间的平衡与联系,是繁衍和依存的基础。看见鲜活的生命,我们会快乐地哭泣;生命的逝去,也让人伤感流泪,但也许是另一段鲜活的开始。初生和离开,总是在地球上不停地交替重演。我们无可抱怨,更应该向所有的生命致敬。每一种生命,都拥有自己的聪慧与奇妙。


《万物既聪慧又奇妙》
(英)吉米·哈利 著,戴国光 / 种衍伦 译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年7月版
415页,32.80元

《万物既伟大又渺小》
(英)吉米·哈利 著,林滢 林慰君 译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10年5月版
419页,32.8元

报料、投诉 :sdzb@time-weekly.com

©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0908699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