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信贷有效需求,要加强政策协调配合

迟雨
2022-08-15 18:17:57
来源: 时代周报
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

中国人民银行于近日发布了2022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元。

总体来看,7月份新增信贷、社融规模增量数据不及市场预期。另外,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再创今年以来同比增速新高,也意味着M2连续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速。

怎样看这组数据?7月M2同比继续走高,意味着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健、略偏松的格局下,由于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带动企业部门存款明显增加,它反映目前国内货币供应量充足,流动性不存在问题。

图源:图虫创意

而所谓社会融资规模,是指一定时期内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是一个全面反映金融与经济关系,以及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总量指标。

如果是在经济下行阶段,出现社融规模增加,无疑是在显示社会生产投资重新趋于活跃。基于这一点认识,今年5月,由于新增社融超过了预期,舆论曾普遍感到鼓舞。

但历经了两个月的数据回暖,现在7月份新增信贷、社融数据又分别转为了同比少增,低于预期,说明我国经济在复苏,但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

具体来看,居民、企业新增贷款同比均明显少增,结合居民和企业存款增长明显,反映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偏弱,抑制了融资需求。而其中,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收缩,则说明地产业的复苏仍存在不少困难。

7月相关数据低于市场预期,可能有极端天气的影响,由于多地持续高温,难免导致企业活动减少。但更重要的,还是如有关部门所说,在建立民企敢贷、愿贷、能贷的双向长效机制的问题上,激励效应偏弱。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发放的企业贷款中超过一半投向了民营企业,相较以往,这个数据已经十分可观。但相对于当下民企对融资的需求,民企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仍然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货币政策正在从宽货币向宽信用转换,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还是有不少民企不敢贷、不愿贷?

融资成本肯定是一个障碍。因此可以考虑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下调,降低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

稳定预期尤为紧要。企业融资是为了投资,投资是为了收获效益,但媒体报道,当前一些企业不敢扩大采购、增加招工,因为担心疫情反复,增加的支出恐怕会打水漂。这一点无疑是在提醒,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受到的防控影响应该尽量保持在可预期、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提振民企信心,政策要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可以考虑出台一些具备扩张效应、有利于民企稳定预期的措施,比如基础行业领域放宽准入等等。

宽信用能否见效,关键还是“信心”。只有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信贷有效需求才能回升到应有的水平。

(作者系特约评论员)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北京取消“离婚限购”政策,对楼市有何影响?
23省份人口数据出炉:浙江海南增量领跑,中西部仅贵州正增长
中国人寿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超461亿元,总保费、内含价值、新业务价值稳居行业第一
人保新班子交出首份年报,新能源车险业务承压,高管回应:有信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