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城新业态价值凸显 国资入股助力打开成长空间

林佳
2022-07-28 18:03:23
来源: 时代周报

随着疫情影响明显走弱及各地纷纷出台地产调整政策,房地产销售市场迎来拐点,商品房销售市场触底反弹。房地产企业亦走出调整周期,进入修复阶段。

近日,在国企大股东特区建发的鼎力支持下,华南城积极拓展新业态,全面提升治理水平,进一步夯实现金流,彰显长期发展的强劲信心。

引入国资大股东后,华南城在资源整合上动作连连,发展势头迅猛。

在新业态引入上,日前,华南城分别与特区建发旗下鹏城智享、深圳能源全资子公司深能南京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及特区建发旗下深规院等达成战略合作,分别开启在智慧停车及新能源领域的布局,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生态圈。

与此同时,与深规院合作开展的深圳华南城一期城市更新项目正式进入实质规划阶段,相关项目一旦启动,预计将新增逾千亿商业价值,华南城估值及未来发展空间也彻底打开。

在综合物业管理上,7月15日,华南城集团旗下深圳第一亚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与特区建发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资源共享,聚焦商贸物流园区物业管理及服务,全面提升物管价值。

为什么华南城的旧改及相关新业态受到市场普遍看好?业内人士认为,具有核心土地资产及偏重运营的“商贸物流+”商业模式加持的华南城,有国资大股东入主,短期将缓解资金债务压力,长期将进一步带动商业模式潜力的开发及融资成本的下行。

以深圳华南城为例,分析人士认为,通过多年布局发展,华南城基础配套成熟,土地储备充沛,交通全面升级,产业园区红利正在不断释放,各项新业态与华南城传统的专业批发市场,及商贸物流等产业形成良性互补,将极大激活园区人气,提升整体商业价值。在国企特区建发入主后,华南城政策层面更易得到支持,开发和规划也有了强力保证,再通过强力的招商运营,相关项目前景受到普遍看好。

国资入股后,华南城估值有望加速释放

国企管理人员加入后,综合治理水平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随着拥有多年职业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加入,华南城在组织架构改革及管理团队实力上有了巨大提升。

国企背景的股东的加入,更有利于推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水平的提升、经营管理持续稳定和业务向好发展。根据此前消息,特区建发委派高级管理人员万鸿涛、覃文忠等已正式入职华南城,分别担任华南城执行董事兼副总裁、执行董事兼财务总监。

特区建发集团入主后,华南城业务体系及结构优化,有望进一步激发产业布局活力,迈向新的成长阶段。

特区建发此前曾表示将坚持“三个不变”:一是华南城管理团队基本不变;二是市场化运营机制不变;三是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变。同时,特区建发还将充分发挥国资国企优势,推动华南城实现“三个改变”:一是提升资信水平,盘活资金流动性;二是优化资产结构,有效降低资产负债率;三是强化资源导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可以看到,华南城近期的一系列动作也正是延续着这“三个不变”与“三个改变”而展开。

例如华南城旗下第一亚太物业与特区建发达成合作,这不仅有助华南城对内部资产进行重组优化,同时通过承接国企平台资源,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综合商贸物管价值。

融资成本降低,华南城进入业绩修复期

稳增长背景下,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经济复苏叠加行业转暖,华南城望迎来业绩修复。

今年以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5月31日,国务院出台《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商贸物流、消费等均是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从华南城方面来看,随着国企的进入,业务发展空间将逐步打开,相信在控股股东的帮助下华南城的经营效益也将迎来持续改善。

国企背书融资成本有望降低,综合现金流水平进一步夯实。

华南城引入国有资产及产业背景的控股股东,特区建发将在资金、资源上给予其有效支持,最直观的也将体现在融资和债务优化层面。日前,华南城接连回笼大笔资金,同时不断优化债务结构,“用时间换空间”谋求更大的发展机遇。

早在今年1月4日,华南城在投资者电话会上就曾预期新的国资股东的进入将令其债务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融资成本有望下降2个百分点以上,每年的利息支出节约近10亿港元。

7月27日,华南城5只美元债展期获票据持有人的必要同意。透过展期动作度过这一关口后,华南城也将进一步夯实财务安全性和企业抗风险能力,以更厚的安全垫应对的市场的不确定性。

而从公司近期财报来看,其2022财年的加权平均融资成本为9%,同比仅增加0.6个百分点,在整体融资难的大环境下,华南城在融资端仍然保持了稳定,而随着当前融资环境的明显改善,叠加国资入主的强有力背书,华南城融资成本具备大幅降低的预期,这也有助于其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益,带动整体利润率回升。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