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能连续两年无研发,发明专利非自主研发,募投项目前景堪忧

徐思敏
2021-05-07 12:20:32
来源: 时代商学院

时代商学院特约研究员  徐思敏

作为一家新能源发电企业,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新能”)于去年年底上交所主板首发过会,将于5月10日开启申购。本次IPO,该公司的保荐机构为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成政、肖文军。

已经顺利过会、即将敲钟上市的浙江新能就前程无忧了吗?未必。

时代商学院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浙江新能连续两年无研发投入,2020年仅有490.72万元的研发费用,远低于同行业公司,其可持续竞争力存疑;此外,该公司的风电业务毛利率逐年下滑,而本次IPO的募投项目为风电场工程项目,其前景堪忧。

4月21日,时代商学院就上述相关问题向浙江新能发函询问,但截至发稿该公司仍未回复。

01

连续两年无研发投入,可持续竞争力存疑

2001年,浙江新能成立于浙江杭州,其控股股东为浙能集团,实际控制人为浙江省国资委。该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

按业务类型分,浙江新能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水力发电、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这三大项目。其中,光伏发电占比较高。2018—2020年光伏发电业务收入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1.06%、48.42%和70.69%。

据招股书,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均需要较强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光伏电站投资运营全过程需要开发企业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的技术水平,对于缺乏技术积累的新进入者构成较高的技术壁垒。

然而,处在如此高技术壁垒的行业当中,浙江新能却吝于研发。

招股书中披露的合并利润表显示,2018年和2019年浙江新能均无研发费用。对此,该公司在招股书中称,由于公司产品特殊性,2018年度、2019年度,公司不存在研发费用。除此之外,并无其他详细解释。

2020年,浙江新能的研发费用为490.72万元。然而同期同行业可比公司的研发费用少则4000多万元,多达1.55亿元,具体如图表1所示。可见该公司与同行业公司的研发费用差距相当大,这并非是一句“产品特殊性”就能解释的。

图片1.png

相应地,其研发成果也十分匮乏。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浙江新能及其子公司共取得2项专利,均为发明专利。

值得注意的是,仅有的这两项发明专利是由浙江新能的子公司北海水电支付研究经费,并分别由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完成项目研发的。也就是说,浙江新能少有的技术成果,并非是完全自主研发的。

作为一家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开发企业,浙江新能吝于研发,研发成果屈指可数且非自主研发,不利于形成技术壁垒,其可持续竞争力存疑。

02

风电业务不容乐观,募投项目前景堪忧

本次IPO,浙江新能拟募资6.91亿元用于浙能嘉兴1号海上风电场工程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增加公司风力发电并网装机容量30万千瓦。且招股书显示,该项目完全达产后,预计年上网电量达8.72亿k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达2895h,新增发电业务收入142.07亿元。

但实际上,该公司的风力发电业务并不乐观。

2018—2020年浙江新能风力发电业务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58%、0.34%和0.32%,同期风力发电的毛利率分别为20.33%、18.29%和15.27%,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具体如图表2所示。

图片2.png

对此,浙江新能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原因系公司风力发电机组发电小时数较低,单位折旧显著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

2018—2020年浙江新能的风力发电小时数分别为781.06小时、742.93小时和771.97小时,处于较低水平且总体呈下降趋势。该公司在招股书中也对此进行了解释:主要原因系该公司风力发电收入来自浙江省内的洞头风电分公司,而浙江省属于风力第IV类资源区,风能资源相对匮乏。

在风电收入占比逐年下降、毛利率连年下跌的情况下,浙江新能还募集资金用于风能资源相对匮乏的浙江省风电场工程项目,该募投项目达产后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年上网电量?是否能提高风力发电小时数?是否能实现预期中的过百亿营收?诸多谜题仍待破解。

参考资料:

1.《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2021年4月14日)

2.金证研《研究|浙江新能“老主营”产能十年停滞不前风电毛利率告负反募资14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