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家级高新区资本市场竞争力报告:北深居前广州增速快,中西部异军崛起

陈佳鑫 雷小艳
2021-04-07 10:24:01
来源: 时代商学院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陈佳鑫 雷小艳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正稳步实施,在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历史征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重要抓手,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业高地需要资本之光的照耀,创新经济更需资本助力。当前,资本市场改革持续深化,A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实体经济也获得更多的“源头活水”,更多创新型企业得以登陆资本市场并做大做强,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向好趋势显著。

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历经30多年发展,已成为产业与资本结合的典型区域,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汇聚于此,成为支撑国家创新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科技部火炬中心组织编写的《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显示,2019年国家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12.2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3%,较2018年进一步提高0.3个百分点。创新投资和产出方面,2019年国家高新区企业研发支出占全国企业总投入的比重接近一半,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的比重达44.7%。

那么,当前全国100多个国家高新区中,哪些高新区资本市场竞争力较为强劲?哪些高新区在为区内企业打通上市融资渠道方面成绩显著?

基于同花顺iFinD中的A股、新三板等相关数据,时代商学院从上市企业及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市值、研发投入、融资能力、纳税表现等维度,对全国100多个国家高新区进行综合排名与分析,以此管窥各大国家高新区的资本市场竞争力。

摘要

上市公司聚集高新区:截至2020年底,全国高新区内上市公司数量占A股总数量的19.55%,全国高新区内上市公司合计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16.64%。其中,中关村一枝独秀,成都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合肥高新区等中西部高新区亦表现出色。

创新驱动明显:全国高新区内上市公司平均研发费用率是全A股研发费用率的近两倍,中关村研发费用遥遥领先。

直接融资能力:中关村最强,南昌高新区位居次席,成都高新区、武汉高新区亦表现突出。

纳税表现:所得税排名中关村最高,上海张江单个企业平均所得税额破10亿。

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中关村最多,挂牌公司市值深圳高新区最高。成都高新区、武汉高新区挂牌公司数量及市值均表现优秀。

国家高新区资本市场竞争力综合榜:中关村以绝对优势稳居第一,深圳高新区第二,成都高新区、武汉高新区紧随其后。

广州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2,高技术产值占全市40%以上,GDP占全市14.7%,化工医药是优势产业。

一、上市公司

1.数量与市值:中关村一枝独秀,中西部表现出色

高新区是高新技术企业的聚集地,优质高新企业的数量可一定程度上反映园区乃至所在城市的创新力。

同花顺iFinD显示,截至2020年底,A股共有809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各大国家高新区中,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比重为19.55%。可见,国家高新区已成为上市公司聚集地。

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领先优势明显,该园区共有185家A股上市公司,较第二名多出125家,区内上市公司市值合计高达3.02万亿元。资料显示,中关村科技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该园区是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中国硅谷”。

深圳高新区虽无法与中关村科技园匹敌,但以66家上市公司及1.07万亿元的市值,与全国其他园区拉开了显著差距。资料显示,深圳高新区始建于1996年9月,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已形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药等成熟的产业群,拥有迈瑞医疗(300760.SZ)、中兴通讯(000063.SZ)等医疗器械、通讯行业龙头企业。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上海、广州高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偏少。其中,广州高新区以19家的数量排名第12,市值合计2113.67亿元;上海张江高新区及上海紫竹高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7家、1家,总市值分别为4167.94亿元、121.03亿元。

中西部部分城市的高新区表现出色,成都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合肥高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皆相对领先,进入全国前五。天津滨海高新区、杭州高新区紧随其后,其中杭州高新区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较高(9186.57亿元),拥有海康威视(002415.SZ)等大市值高新技术企业。

1.png

2.研发费用率:整体两倍于A股均值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研发创新成为企业做优做强的突破口。而研发费用的多寡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一个高新园区的创新力。

时代商学院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发现,目前位于国家高新区的所有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合计达2166.46亿元,研发费用率(总研发费用/总营业收入)为2.81%,是A股均值(1.48%)的两倍左右,体现了高新区创新力强的特征。

其中,中关村科技园上市公司数量众多,以725.25亿元的研发费用居首,深圳高新区以228.53亿元位列第二。虽研发金额领先,但从研发费用率来看,中关村科技园的研发重视程度”明显不及深圳高新区,其研发费用率为3%,远低于深圳高新区的8.48%。

深圳高新区的研发费用率高企,与头部企业中兴通讯、迈瑞医疗的带动密切相关,两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分别达125.48亿元、14.66亿元,排名前二;研发费用率分别达13.83%、8.85%。而中国中铁(601390.SH)、中国交建(601800.SH)为中关村科技园研发费用前二的企业,研发费用虽分别达165.11亿元、125.92亿元,但研发费用率仅分别为1.95%、2.27%。

上海张江高新区在研发费用方面排名靠前,其上市公司数量排名虽不高(22名),且研发费用率(仅1.57%)偏低,但总研发费用却跻身全国高新区前三。这主要受上汽集团(600104.SH)提振,上汽集团的研发费用达133.94亿元,占上海张江高新区总研发费用的比重高达80.5%,但该公司的研发费用率仅为1.62%。

杭州高新区兼具研发费用高、研发费用率高的特点,园区研发费用破百亿元,且研发费用率达9.21%,高居榜首,园区企业对研发创新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png

3.直接融资:总额超千亿,南昌高新区高居次席

通常而言,上市公司的直接融资能力是其在资本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基于IPO、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数据,时代商学院统计了各高新园区上市公司在2020年的直接融资额,以分析各高新园区的直接融资能力。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高新区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额达1650.63亿元,其中,直接融资额超百亿元的国家高新区有4个。

中关村科技园依然占据榜首,2020年直接融资额达317.87亿元,远超其他园区;南昌高新区凭借正邦科技(002157.SZ)75亿元的增发和16亿元的可转债金额,以123.75亿元的直接融资额位列第二。

成都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两个中西部城市高新区亦表现出色,2020年的直接融资额皆突破百亿元。

3.png

4.所得税:深圳高新区均值仅0.77亿元

纳税(本报告指所得税)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园区对当地财政的贡献度,也是反映高新园区对城市经济贡献度的重要指标。同时,所得税由企业经营利润和税率决定,因此,所得税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高新区企业的盈利能力。

在纳税方面,中关村科技园上市公司所得税合计达268.12亿元,位居全国园区榜首。上海张江高新区虽上市公司数量较少(7家),但所得税金额却高居第二,平均所得税达10.53亿元,园区内企业上汽集团与上海医药(601607.SH)贡献较大。同时,仅有6家上市公司的武进高新区排名第四,该园区所得税主要由新城控股一家贡献(44.83亿元)。

深圳高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多,且市值规模大,但所得税金额排名却与其规模排名并不匹配,平均所得税也偏低(0.77亿元),这或与政府给予园区企业更大力度的税收优惠有关。

4.png

二、新三板:中关村居首,武汉东湖、成都高新区表现优秀

新三板平台的重要性虽不及A股,但依然具有融资、并购、交易等功能,在精选层设立后,更是具有转板上市功能,新三板无疑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数量看,我国高新园区的新三板企业略多于上市公司。截至2020年底,国家级高新园区中的新三板挂牌企业为1699家,合计市值4702.75亿元(多家未有股票交易记录的企业,市值未计入),数量众多但平均市值较小。

其中,中关村科技园以405家挂牌企业的数量遥遥领先于其它高新区,第二名武汉东湖高新区仅91家;市值上,中关村科技园也是唯一总市值破千亿元的园区。此外,继上市公司数量名列前茅后,武汉东湖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在挂牌企业数量上依旧位居前列,两个中西部高新区聚集了众多优秀企业,综合实力较强。

深圳高新区虽在A股上市公司数量上排名第二,但挂牌企业数量排名却并不高,仅为第12名。不过深圳高新区凭借贝特瑞(835185.OC)、华强方特(834793.OC)两家市值超百亿元的企业,在市值上仅次于中关村科技园;广州高新区则以42家挂牌企业数位列第10。

5.png

三、资本市场竞争力总榜:北深居前,中西部崛起

国家级高新区从1988年起步,历经30多年的发展历程,总数达到169家,集聚了近2万家各类创新载体,全国一半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并开始从产业园区向科技生态社区转变,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新兴业态的培育,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一大批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已在国家高新区形成,其中,中关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武汉东湖的光电子、张江的集成电路、天津的风能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的11%、50%、35%和30%。

2020年7月1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两大发展定位,分2025年、2035年两个阶段提出具体目标:到2025年,国家高新区将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产品,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到2035年,建成一大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高新区将从吸引一流创新人才、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

同花顺iFinD显示,全国高新区共有809家A股上市公司和1699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基于上述数据,时代商学院分别以高新区A股上市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为统计主体,对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和解读。

资本市场的核心舞台集中于A股,本报告选取各个高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市值、研发费用、研发费用率、直接融资额五个指标综合反映各高新区在A股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并分别赋予20%、10%、20%、10%、10%、10%的权重。此外,高新区作为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渠道是其基本职能,而新三板作为A股IPO的蓄水池,也是A股之外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平台,因此,本报告选取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市值两个指标衡量高新区内中小企业的资本活跃能力,并分别赋予20%、10%的权重。

综上,本报告从A股、新三板两个考察角度,设立高新区资本市场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的高新区进行了资本市场竞争力的综合排名。其中,单项指标得分值以统计总体的平均值为基准,赋分100,核算单项指标分值,再根据指标体系所赋权重,计算综合得分。排名前50的结果如下。

6.png

1.   中关村强势霸榜,计算机与电子行业抢眼

根据综合排名结果,中关村科技园区位列第一。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拥有185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3.02万亿元。2019年,该高新区内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总额达736.25亿元,平均研发费用率为7%,直接融资总额为317.87亿元。此外,中关村科技园还有40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累计市值为387.68亿元。

与其他园区对比,除研发费用率、新三板挂牌公司市值两个指标外,中关村科技园其他五个单项指标排名均为全国第一,这也奠定了该高新区综合榜第一的地位。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数量、上市公司总市值、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额、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六个单项指标值,分别是第二名的3.08倍、2.83倍、3.22倍、2.56倍、4.45倍,领先优势突出。

在研发费用率方面,因为中关村在整体经营体量上的规模优势和区内上市公司数量众多,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研发费用率,但该指标仍位居第13名。

7.png

从市值看,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建筑装饰、医药生物业的总市值分别为7989亿元、4341亿元、3295亿元、2620亿元、2495亿元,位居行业总市值前五。其中,计算机、电子行业的市值规模领先优势明显,均在4000亿元以上。

从数量看,计算机、传媒、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建筑装饰是上市公司与新三板挂牌公司累计数量前五的行业,分别有89家、47家、19家、18家、14家,其中计算机、医药生物、建筑材料业上市公司数量分别为59家、15家、10家,且以上市公司为主。

综合数量和市值看,计算机、电子、传媒、医药生物、机械设备、建筑装饰业均是中关村科技园的强势行业。

2.深圳高新区位列次席,医药、通信业领先

深圳高新区成立于1996年9月,面积11.5平方公里,是国家“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六家试点园区之一,是“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

深圳高新区以全市8%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约25.5%的GDP。根据火炬统计快报,2020年深圳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约7063.2亿元;工业总产值12444.63亿元,同比增长12.3%。

目前,深圳高新区拥有60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1.07万亿元。2019年,该高新区内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总额达228.53亿元,平均研发费用率为9%,直接融资总额为62.85亿元。此外,深圳高新区还有39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总市值为401.08亿元。

从单项指标看,深圳高新区在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市值、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三个单项指标排名中均位列第二,但在A股直接融资额排名中位列八,远低于上市公司数量及市值排名。

深圳高新区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虽数量位列第12名,但总市值却名列榜首,说明该高新区内新三板挂牌公司的经营质量较高。此外,深圳高新区在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上排名第五。

8.png

从行业市值看,医药生物、通信、电子、计算机、电气设备分别名列前五,总市值分别为6029.12亿元、1796.42亿元、1230.46亿元、628.64亿元、392.43亿元,A股上市公司占据上述五个行业90%以上的市值。

从公司数量看,计算机、电子、医药生物、通信、电气设备分布位列前五,与市值前五的上榜行业一致,公司数量为23家、21家、8家、7家、6家,其中电子、医药生物、通信、电器设备四个行业七成以上是上市公司,计算机行业则是新三板、上市公司各自参半。

综合市值及数量看,深圳市高新区的优势产业主要是医药生物、通信、电子、计算机、电气设备。

3.成都武汉跻身前四,直接融资活跃

作为中部城市,成都、武汉在本次排名中彰显了中部崛起的特色,成都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位列本次综合排名榜的第3、第4。

在单项排名中,成都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额、新三板公司数量三项单项排名中均在第3、第4名。其中,成都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上市公司数量、新三板公司数量分别为37家、31家和78家、91家,上市公司数量是除中关村科技园和深圳高新区外在30家以上的两个高新区。在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额单项排名中,成都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的直接融资额分别为114.51亿元、103.24亿元,亦是除了中关村科技园、南昌高新区之外,直接融资额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两个高新区。

虽然成都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在上市公司总市值、新三板公司总市值的单项排名均落后于数量上的排名,但也相对靠前,均在前10。

此外,成都高新区研发费用达63.54亿元,研发费用率为3.25%,武汉东湖高新区研发费用达41.12亿元,研发费用率为3.78%,虽然这两个高新区在研发费用单项排名均在前15名以内,但研发费用率单项排名均在45名以后。

成都高新区筹建于1988年,是中国西部第一个通过ISO14001中国认证和英国皇家UKAS国际认证的区域,武汉东湖高新区筹建于1984年,属于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也是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

根据上市公司市值及数量在行业上的分布,国防军工、医药生物、计算机、电气设备是成都高新区相对强势的产业。电子、医药生物、非银金融、机械设备、公用事业是武汉东湖高新区强势产业。

4.上海张江高新区位列第8,医药生物、计算机是优势产业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自1992年成立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发,园区构筑了生物医药创新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和软件产业链的框架。根据本次排名统计数据,上海张江高新区目前有7家上市公司,累计市值4167.94亿元,2019年该高新区内研发费用达166.41亿元,研发费用率为1.57%,但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额为0,新三板公司29家,新三板公司市值为12.25亿元。

整体来说,上海张江高新区上市公司总市值、上市公司研发费用两个指标的单项排名靠前,分布为第8名、第3名,此外在上市公司数量、新三板公司数量、新三板公司市值排名中位列第23名、第13名、第27名,其他则在上市公司研发费用率、上市公司直接融资额三项指标中排名在80名以外。

9.png

从上海张江高新区内上市公司及新三板公司的行业分布结构看,汽车、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四个行业的总市值排名前四,医药生物、计算机、电气设备则是上市公司及新三板公司总数量前三的行业。综合而言,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子是该高新区的优秀产业。

5. 广州高新区位列第12,化工、医药优势突出,势头迅猛

广州高新区于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为加速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997年广州市政府对高新区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广州高新区实行独具特色的“四区合一”管理模式,拥有中国对外开放最完整、最系统、最丰富的优惠政策体系。

2020年广州高新区管辖区GDP近3700亿元,财税总收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1.6%;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8000亿元,占广州市的40%以上,高技术产值占全市的70%以上。

2020年度,广州高新区管委会对科技投入额为71.6亿元,支持力度居全国高新区前列。全区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广东省认定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共有8家落户广州高新区,占全省三分之二。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占全省四成。新增国家科学进步奖四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

在本次资本市场竞争力综合排名中,广州高新区位列第12。

目前,广州高新区拥有19家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高达2113亿元。2019年,该高新区内上市公司研发费用总额达38.89亿元,平均研发费用率达6.47%,直接融资总额为39.21亿元。此外,广州高新区还有42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新三板挂牌公司总市值为37.49亿元。

从市值看,化工、医药生物、计算机、国防军工、电子是总市值前五的行业,总市值分别为725亿元、564亿元、355亿元、291亿元、76亿元,化工、医药生物两大行业市值规模领先优势明显,均在550亿元以上。

从数量看,计算机、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化工、国防军工是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累计数量排名的前五行业,分别有9家、8家、7家、5家、2家,其中医药生物、化工、国防军工三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达5家、4家、2家,数量分布上以上市公司为主。

综合市值及数量看,化工、医药生物、计算机、国防军工、机械设备、电子是广州高新区的优势产业。

尽管目前在全国高新区排名第12,但广州高新区发展势头迅猛。

目前,广州高新区已集聚钟南山等战略科学家91名、各类高层次人才总量达1099人。该高新区紧紧抓住创新的牛鼻子,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以高质量的企业群体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目前,该区建成华南最大的科技孵化器集群,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数超过27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99家,15家企业入选广州市高精尖企业名单。上市企业累计达69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5家,占全市83%。202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70%。

10.png

【严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撰写,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未经时代商学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其他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获得授权转载,仍须注明出处。(联系邮箱:TimesBusiness@163.com)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