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出口首现年内正增长,四季度仍面临考验

杨佳欣
2020-10-14 16:28:52
来源: 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  杨佳欣

在全球贸易因疫情蔓延而面临缩水的当下,我国外贸数据呈现出逐季攀升趋势。

海关总署10月13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3.12万亿元,同比增长0.7%,实现年内首次“转正”。

从单季来看,三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为8.88万亿元,增速为7.5%,为年内的首次正增长,前两个季度,进出口增速则分别为-6.5%,-0.2%。在13日的新闻发布上,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表示,我国外贸进出口呈现“一季度大幅回落、二季度止跌企稳、三季度全面反弹”的发展态势。

但中国进出口仍处在关键时刻。一方面,随着圣诞节、新年等节日的到来,四季度向来是我国外贸订货高峰期,此外,素有我国外贸“晴雨表”之称的第128届广交会,也将于10月15日至24日在网上举办,而另一方面,世界多国单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近日来连创新高,其中不乏中国外贸的重要贸易伙伴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展望四季度,中国进出口虽仍面临多重挑战。但他同时强调,在国内疫情防控已是常态化背景下,中国仍有机会借助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等优势,替代其他国家供货商进行贸易活动。

中国WTO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则相对谨慎。他指出,疫情所带来的全球经济萎缩目前来看虽有所回升,但其影响还将持续多年,尤其是一些不太富裕的国家。“下一季度国内稳外贸工作,仍要根据不同的海外市场、不同的行业进行施策。”

进口降幅收窄

前三季度,我国进口虽下降0.6%,但已比前8个月同比降幅收窄了1.7个百分点。单季来看,在经历了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后,我国进口额三季度已经实现同比4.3%的正增长。

在进口品种方面,除进口煤总量减少4.4%外,我国其他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均有所增加。海关总署数据显示,1至9月间,大宗商品如原油、铁矿砂、铝矿砂进口量分别增加12.7%、10.8%和12.7%。

时代周报记者梳理2018年以及2019年全年大宗商品进口数据发现,当年的原油、铁矿砂等大宗商品同比增速均不及今年前三季度。

何伟文对此强调,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我国经济活动已陆续正常展开,需求提升所致,另一方面,不排除存在企业趁全球经济低迷,大宗商品价格较低,而进行“扫货”“囤货”的情况。

同一时期,重点农产品进口量增幅更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我国进口大豆、牛肉进口量分别增加15.5%和38.8%,进口猪肉量增幅更是高达132.2%。    

“去年,我国猪肉遭受非洲猪瘟侵袭,国内生猪产量下降明显。国内市场上,猪肉等产品供应上出现较大缺口,因此猪肉价格不断攀升,而生猪养殖周期常为一年左右,因此,增加海外进口有利于较快缓解国内的供需矛盾。”何伟文分析,随着国内生猪养殖逐渐恢复,到2021年,猪肉进口量将会很快迎来回落。

供应链优势保障出口数据回暖

与进口数据相比,中国出口数据回暖更为明显。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三季度中国出口5万亿元,增长高达10.2%。实际上,从4月至今,我国出口已实现连续6个月的正增长,其中,早在7月、8月出口额同比增速就已连续超过10%,助推前8个月出口增长实现由负转正。

出口展现较强韧性,离不开防疫物资的强拉动。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出口包括口罩在内的纺织品、医疗器械、药品合计达1.04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6.5%,前三季度中,防疫物资共拉动出口增长达到2.2个百分点。

而受本次新冠肺炎疫情物理隔绝因素影响,“宅经济”商品需求也较为旺盛,前三季度我国合计出口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家电等“宅经济”商品8808亿元,增长高达17.8%。

从根本上看,何伟文指出,中国出口得以迅速恢复,离不开国内产业链、供应链优势完整,恢复较快等因素,“复工复产迅速,产业链供应链也有优势,因此产品供应可以迅速反应海外市场的需求。”

李魁文也指出,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生产端率先恢复,有效弥补了全球因疫情冲击造成的供给缺口,部分企业出口订单增加,也支撑国内出口的持续增长。

四季度不确定因素仍存

展望第四季度,我国外贸仍面临挑战。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依然受阻,经济全球化也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上升,不确定不稳定性也明显增多,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比较复杂严峻。”李魁文坦言。

从国际市场上看,目前多国疫情面临二次抬头,外需市场不确定性仍存。例如,2019年1至9月,与中国双边贸易额曾创下432.4亿美元的法国,近日来,该国的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创新高。法国总理卡斯泰10月12日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曾坦言,由于新冠疫情持续发展,法国“第二波疫情已成事实”。

张燕生指出,全球贸易实际表现将取决于各国疫情的应对情况,如果全球多国疫情出现反复,其带来的外需萎缩将对中国贸易出口带来直接影响,除外需因素外,如果疫情导致海外物流管制进一步升级,则对中国进口也将形成拖累。

此外,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公共债务的膨胀也将影响国际贸易的恢复。

疫情发生以来,全球多个国家选择举债刺激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今年全球公共债务将达到GDP的100%的历史新高。其中,在二季度美国曾以3万亿美元,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规模举债记录。

何伟文表示,在政府债务较多情况下,政府将会采取紧缩政策,从而带来经济增速下滑的风险,内需减少,不利于该国进口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贸易组织最新一期《贸易统计与展望》报告提到,尽管富国不太可能因财政扩张而面临主权债务危机,但穷国可能会发现其增加的债务负担极其沉重,赤字支出可能影响贸易平衡,减少一些国家的国民储蓄并扩大贸易逆差。

全球公共债务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各国抵御风险的能力出现分水岭,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外贸企业应将目光更多放在富国市场?对此,何伟文强调,中国外贸企业应根据前三个季度各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系统分析,针对各国家市场中,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将业务进行分散布局,“不可根据单一指标一概而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