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稻成公园 务工村民重返家乡当农民

李波
2020-07-28 02:47:25
来源: 时代周报
自黄埔区扶贫工作组入驻以来,4年时间,火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至17549元,村集体收入从2.9万元增加至21万元,火岗村被列为“广东省新农村示范村”。

夏日阳山,绿意盎然。在清远市阳山县七拱镇火岗村的七彩水稻公园里,工人们忙着收割早稻,为下一轮播种做准备。

七拱镇是阳山“粮仓”,下辖的火岗村也是以种植七拱米为主。与许多农村类似,火岗村同样面临“谁来种地”的困扰:年轻人外出打工,种地的多是老人。村里经济落后。

变化发生在2016年。黄埔区区属国企知识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担起火岗村脱贫攻坚任务,依托本地特色资源,引进七彩水稻公园产业项目增加创收,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截至今年4月,火岗村全部贫困人口已达到脱贫标准,脱贫率100%,并已退出贫困户人口124户352人,退出率100%,火岗村整村退出贫困村行列。自黄埔区扶贫工作组入驻以来,4年时间,火岗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原来的3000元提高至17549元,村集体收入从2.9万元增加至21万元,火岗村被列为“广东省新农村示范村”。

水稻产业化助力脱贫

七拱米在珠三角地区小有名气。但是,由于当地水稻种植多为散户耕作以及少数合作社承包土地连片耕作,经营规模偏小,品牌打造和推广力度都还不够。

为打响品牌,带动周边居民发展,黄埔区扶贫工作组引进了阳山金穗华晨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金穗华晨”)破解产业化难题,带来机械生产及新理念、新模式、新标准、新技术、新品种的同时,也带来了七彩水稻公园项目。该项目规划投资5000万元,在火岗村共同创建一个集水稻品牌、优质稻生产与加工、水稻文化传播、农耕文化体验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项目。

目前,金穗华晨与农户签约租赁连片高标农田1300亩,今年培育试种20个水稻品种,计划用3―5年逐步建成水稻公园,火岗村核心区年产500万斤优质水稻,带动周边农户农田种植1.5万亩左右,年产优质水稻3800万斤,打造珠三角最大的优质水稻种植、品牌大米输出与储备基地。

如今,火岗村共112户贫困户入股该项目,享有固定分红、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人均年增加收入1300元以上。如今,一些外出多年的村民也重返家乡当起了现代职业农民。“与其让土地撂荒,还不如重新拾起来,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又可以分红,不用出去外面闯了。”村民说。

七彩水稻公园是企业在当地带动广大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缩影。“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有了产业支撑,才能从源头上拔掉‘穷根’。”火岗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伟桦认为。

为贫困户创造自主发展机会

杨卫忠是火岗村的贫困户,家里有5个孩子,其中一个还因患脑积水智力低下。一家人的经济收入,全靠杨卫忠外出务工,但月收入仅两三千元。杨卫忠回村后,夫妻俩上山采药、抓蜢卖钱,生活十分困顿。

如今,七彩田园就在家门口,杨卫忠不仅用水稻种子种植了10多亩田,还养了100只鸡,参与光伏分红,有一个村保洁员的公益岗位工作,还打了多份散工,年收入有八九万元。

“有工作就去做,下雨刮风都去,停不下来,我希望给家人好一点的生活。”杨卫忠说,多亏了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不仅给他介绍工作,还帮助重建家里的破旧危房,以后生活更有指望了。

“我们愿意给贫困户提供机会,但也要他们自力更生,不要有‘等靠要’的想法。”杨伟桦表示。为倡导贫困户自力更生,扶贫工作组投入资金近60万元,为有意愿养殖阳山鸡的贫困户发放鸡苗和饲料,平均为每户贫困户带来5000元收益;投入近30万元,为有意愿种植水稻的贫困户发送农药化肥,平均为每户贫困户带来3000元的收益。由此,逐步由“输血”转变为“造血”模式,推动贫困户实现自主持续地发展生产。

创新“保洁+扶贫”模式

漫步在火岗村,一边是村民热火朝天的农忙场景,一边是整齐崭新的新屋,整洁的街道,平坦的道路。这归功于扶贫工作组对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视。

扶贫工作组创新了“保洁+扶贫”模式,聘请2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组成一支专职保洁队伍。20名保洁员分区域每天清运15个自然村的生活垃圾,实行人员统一管理,垃圾统一收集清运,并接受群众监督。在2018年阳山县人居环境考评中,火岗村获得考评组高度肯定,获得高分。

火岗村驻村队长谭伟忠介绍,在推进扶贫工作中,下大力气解决与村民切身利益相关的环境问题,增强当地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只有这样,才能扎实推进扶贫工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提升。”

火岗村保洁制度的建立,不仅充分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业问题,帮助他们在家门口再就业,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带动其脱贫致富。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村“脏乱差”问题,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如今,全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8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此外,扶贫工作组投入100多万元,拓宽村道路面,推进村道硬底化,安装村道桥面护栏,加固河道挡土墙,确保路基稳定,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解决村民出行安全问题。“村里很干净,环境又好,我们努力再挣点钱,生活不比城市差。”不少村民欣喜说道。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